今年徐峥,去年吴京,都帮他赚了大钱,但在电影圈,他是个外来者,也不混江湖

今年徐峥,去年吴京,都帮他赚了大钱,但在电影圈,他是个外来者,也不混江湖
2018年07月20日 18:47 生逢大时代

—|  聚焦创业浪潮中最无畏的弄潮儿 |—

来源   中国企业家杂志

原创   王雪琦

宋歌的成功,靠是的理性和计算,以及让这两者与创作的感性和谐共存。

这一次,宋歌不会再错过徐峥。

多年前的周六,徐峥给宋歌打电话,问他愿不愿意投资自己的导演处女作《泰囧》。他当即表示要投,“这片2500万的投资,票房至少2亿”。但万达的OA系统需要1个月走流程,已经找了2年投资的徐峥等不了,把片子给了周一就能签合同的王长田。谈到这次错过,宋歌并没有太过遗憾,“公司体制是这样,没办法,如果是我个人的公司,周六说,周日就签了。”

类似的事情还有一起,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曾找到万达,开出8000万的买断价,但是不能提前看片。宋歌犹豫了,错过了周星驰。

犹豫不是宋歌的性格,日后自己创业时,他只用3分钟就跟刘震云敲定了《我不是潘金莲》的电影改编。曾经的犹豫是职业角色的需要,作为万达影视的总经理,他要对王健林的钱负责。

宋歌能严丝合缝地嵌入各种角色,不论是职业经理人、投资人还是创业者。资深制片人兼多年好友杜扬告诉记者,宋歌做什么都能做得很好。被丁晟介绍去练拳击,和拳击运动员扎卡学了几年就达到专业水平。

“他就是我们以前特痛恨的那种人,特别聪明还特别努力。”杜扬说。

2013年宋歌与杜扬创办了摩天轮文化传媒,同年后者被北京文化收购,之后宋歌出任北京文化的董事长和总裁。

凭借着在《心花路放》、《战狼2》等项目上的成功,北京文化迅速跻身一线影视公司。由其参与投资和宣发的电影《我不是药神》7月5日上映12天以来,票房突破25亿元,北京文化的股价也一路上涨,巅峰时市值增加48亿元。

解读北京文化在电影领域的成功,宋歌是最重要的切入点。

1

另一种成功

不同于做内容出身的王中军、王长田,也不像土生土长在电影圈的于冬,宋歌是个外来者,1990年从清华热能汽车系毕业后,先后从事过通信产业和互联网相关的投资,这些投资让他很早就实现了财务自由。

电影之于宋歌,是情怀,也是事业。

因为父母都在中央电视台工作,受到家庭氛围的影响,宋歌高考志愿方向只有两个,清华和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大学时,总有在广院读书的儿时伙伴在学校组织看电影时叫上他,说起第一次看《美国往事》的经历,宋歌的声音高了一调,“电影还能这么拍?实在太酷了,兴奋了好几天。”。

对于理科生宋歌来说,一腔热爱只是引子,“07年的时候我就想过,我做什么产业能够在10年内做到中国前三,答案只有电影。房地产、保险、金融需要人脉、政府关系、资本的多方积累。互联网企业,一万个里出一个,都不合适我。”宋歌说。

这个过程有些波折。最初,宋歌与人合伙成立了完美时空影视公司,力排众议做了小成本电影《非常完美》,票房接近一个亿。但公司合伙人认为电影行业风险太大,想做电视剧。于是,2010年,宋歌接受王健林的邀请,加入了筹备中的万达影视。

“电影行业就是模仿美国的经营模式,模仿好了就成功”,在万达时代,宋歌心心念念想做行业的垂直整合,学习美国电影业在派拉蒙反垄断法案出台前的模式,做一家集院线、制片和经纪于一体的影视公司。

但2009年中国的电影票房还只有62.06亿,影片破亿就能成为新闻,影视公司利润很也低。王健林虽然认可宋歌做垂直整合的思路,但布局的重心仍然在如日中天的房地产,两人没能在战术上达成很好的默契。

垂直整合如今已经成为行业风向,但各个环节的费用也早已水涨船高,宋歌当年用150万就拿到了《鬼吹灯》的版权,而此类大IP今日的售价早已跨过千万门槛。在他曾经的构想中,用10个亿买下最顶尖的一批导演和经纪公司就能实现整合。但随着影视行业的通货膨胀,这项工程已经很难再由单一主体完成。

整合式的打法难以再现,宋歌却在北京文化论证了另一种成功模式,以数据和模型为基础,为导演提供定制化服务,精准制造爆款,实现弯道超车。

2

电影圈精算师

虽然转型影视领域不过4、5年,但北京文化在制造爆款上却十分老道。

2013年,北京文化联合中影为《心花路放》保底5亿票房,后者最终获得了11.7亿元的票房,也为北京文化带来1.91亿的收入,占当年总收入的45.37%。同年,参与投资的小成本电影《同桌的你》也收获了4.6亿票房。2017年,参与《战狼2》的保底又带来了3亿收入。

保底发行策略并非北京文化首创,但它是这两年最成功的运用者。虽然也有失手项目,去年北京文化为《二代妖精》保底5亿票房,后者最终只收获了2.9亿票房,但今年还有票房大户《我不是药神》,财报并不会太难看。

对于这些成功,宋歌不会故作谦虚,他直言自己对电影票房的预判能力很强。判断基于的是数据和模型,宋歌会研究不同类型观众的偏好,以及不同时间全国范围内票仓的分布,通过数据建立各种模型,“有的片子就是给全球那1000个评委看的,有的片子是给知识分子看的,有的片子就是给老百姓看的”。

8亿保底《战狼2》是北京文化去年最大的手笔,但最初宋歌只看剧本就做了决定,因为他已经在《战狼1》中看到军事题材的市场潜力。聊起这段心路历程,宋歌只是一笔带过。反倒是杜扬,对老友的判断称赞不已,“去年的电影市场呈现下滑趋势,那个状况谁敢保8个亿?就说今年的电影市场,有几个票房过8个亿的?”

宋歌自称为“用艺术品赚钱的商人”,对于这种商人而言,市场判断力是必要条件,获得创作方的信任也十分重要。

前几日,知名编剧汪海林在一场论坛上怀念了煤老板做投资人的日子,“(他们)只想找女演员,不干预创作”。创作者需要资金,更需要理解。

转型做电影不过4、5年,北京文化合作过的导演名单就已经有了陈国富、丁晟、徐皓峰这些并不陌生的名字,合作背后的操盘者,正是宋歌。

聊到合作的导演,宋歌立马就打开了话匣子。他告诉记者丁晟是全才,剧本开发、拍摄、剪辑、特效、音乐都能自己搞定,唯独需要宣发上的帮助。而与吴京合作,北京文化就帮他搭建了整个班底,从武术指导到剪辑团队。

当我们好奇地问到如何跟这些个性迥异的创作者沟通交流时,宋歌的回答有些出乎意料,“我跟他们就是办事,几乎不聚会,不吃饭,不喝酒。”他笑着说自己跟陈国富认识了七八年,就吃过一顿饭,日常见面就是喝杯咖啡聊一个小时。

宋歌进入了电影行业,却游离在江湖之外,不喝酒、不抽烟、很少参加饭局、11点就睡觉,“我已经给了钱,就不用混(江湖)了”。

不混江湖,却能获得导演们的信任,宋歌有3项基本原则:给足钱,给足尊重,在创作上帮助对方。在他看来,自己和导演们是互相配合的关系,“他帮我们拍片,我们帮他实现梦想”。

硬汉形象的丁晟看起来谁也不服,只服宋歌,他称宋歌“是个特别义气的人”。吴京则是因为资金困难时拿到了宋歌慷慨的8个亿保底而拼了命的拍摄,并放话:“这片子哪怕我亏钱,也不能让宋歌亏。”杜扬多次用“他是个特别好的人”形容宋歌:“合作的时候他会让步得很厉害。他总说,钱是赚不完的,多让几步没什么,会有更好的东西来找你。”

在拍电影这件事上,宋歌也有自己的梦想。北京文化预计斥资30亿投资乌尔善导演的《封神三部曲》,项目从2013年开始开发,仅第一部的剧本就磨了好几年。“老宋很明确,他要做中国的类型电影。”乌尔善说。

但当被问到是否因为喜欢这个故事才下重注时,宋歌又回到严谨、精准的理科范,“不论是导演还是技术水平,中国都已经到用工业化制作方式拍摄一部全球电影的时候,封神是中国神话体系的建立,是最适合的题材。”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