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100万 VS 10万的投资理财立场

必看,100万 VS 10万的投资理财立场
2019年08月22日 09:37 多多说钱

投资理财,我们讲究知行合一。

Part.1

在谈投资认知前,节选《吴伯凡·认知方法论》其中一讲给大家看:

按照哲学家的分类,我们面对世界有三种立场,分别是物理立场、设计立场和意向立场。

1.物理立场:一是一,二是二。

比如小孩子手里拿着一块石头,一松手它就会掉下去;

火、装着开水的壶不能用手去摸;

我们不会因为石头掉下去或者壶不能摸而烦恼——我们最初的认知里是包含物理立场的。

物理立场往往是你不能控制和抗拒的,这种立场下,你会对你接触的事物抱有一种理所当然、不去控制、没法改变的态度。

2.设计立场:问题的根源在我,不在你。

比如一个钟表匠做了一个钟,如果走走停停,就是有问题的。但问题不在于这个钟,而在于设计者。所以在这种挫败感下,我们会想办法来修好它,或者重新改变它的设计。

因为是你想让它怎么样,你有一个既定的意图,如果不这样,你就会觉得有问题,就有想办法去改变它的欲望和冲动。

设计立场就是你想它怎么样,如果它不这样,你会觉得有问题,但是你会觉得问题不在于它,而在我们自己本身。

3.意向立场:问题的根源是你,不是我。

这种立场是设计立场派生出来的。

意向立场和设计立场不太一样,比如孩子对父母,或者父母对孩子,都会有一个意向立场——你该怎么样,如果你不怎么样,我会把问题的根源归结于你,而不是我。

孩子放学回来,张嘴就是“饭做好没有”,父母就会不高兴,因为父母设定的是,他应该进门先叫爸爸或者叫妈妈。

但是,父母和钟表匠的态度不一样:

钟表匠的态度是钟应该走得准,走得不准我去想办法让它走得准;

父母是觉得孩子应该怎么样,如果做不到这样,就是孩子的问题。

意向立场就是你想它怎么样,如果它不这样,你就会觉得有问题,但是你不会觉得问题在于自己,而是在它。

生活当中,我们常常把这三个立场搞混。很多时候,我们出现错误反应或情绪出现动荡,可能就是因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采取了不恰当的立场。

案例

1.飞机上的噪音 VS 院子里的噪音

比如坐飞机的噪音非常大,但常坐飞机的人从来不会抱怨噪音,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原因是他对飞机的噪音持有的是物理立场:他不是飞机的设计师,即便是飞机的设计师,也会觉得这种状态是没办法改变的。

但是,假如你在家里休息,邻居家小孩突然在院子里制造了某种噪声,虽然这个噪音的分贝可能比飞机的噪音分贝要低得多,但你还是会很生气,因为你这时候采取的是意向立场。

2.小孩子什么时候最烦人?

客观讲,他刚出生的时候最烦人,因为他有什么需求你也不清楚,他除了哭也不能干别的,一晚上他能醒十几次,还拉屎拉尿......所有你从来没干过的事情,你都得去干。

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是:很多父母都不觉得小孩那个时候最烦人,因为父母对那时候的小孩是物理立场:孩子本来就是这样的,没有办法,这是一个客观事实。

等孩子再大一点儿,也有烦人的时候。比如有一天,小孩突然说了一句他自己都不懂的脏话,大人是不太会生气的,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我是不是说过类似的话”或者“这孩子一定是接触了不该接触的人”。这个时候,父母采取的是设计立场——问题出现,原因归结到自己,同时还想着如何去改变这种状况。

但是,等孩子十几岁的时候,可能父母就会觉得:这是他最烦人的时候。

你看这时候这个孩子生活能自理,不会乱拉屎拉尿,有什么需求也会直接说,很好沟通嘛,结果呢,你发现他是最烦人、最不好沟通的——因为你的立场在他成长过程当中,逐渐从物理立场转到设计立场,现在又转到了意向立场,也就是一个潜台词出现了,“他应该怎么样”。

意向立场的核心关键词就是“应该怎么样”,如果孩子不是这样的,父母自然就会产生一种 “怨恨恼怒烦”的状态。

以上是吴伯凡老师对于三种立场的讲解。

Part.2

投资是十分忌讳意向立场的,你们会认为入市就应该能赚钱吗?举个手看看。

不止一次,有人跟多多说,银行理财经理推荐的基金一直是亏的,在我这把理财经理骂了N+1遍,但终究没有做出改变。

由始至终你采用的都是意向立场,认为理财经理推荐的没问题,他说能赚钱就必定能赚钱,如果赚不到钱那是他的错,是基金公司的错,是基金自身的错,反正“我应该是要赚钱的”。

投资没有那么容易,买了不一定会赚,好的不一定稳赢。

首先,你错在没采用物理立场,在投资前要认清投资标的的“物理”属性,它是保本保息的,还是不保本不保息的?它有什么风险,亏本的可能性有多大,你能不能承受?

如果你接受不了,那甭管理财经理吹嘘的多好,都别去尝试。

其次,你没考虑设计立场,如果你清楚风险、愿意去尝试,你得为自己的投资负责,制定投资计划,什么时候买,买卖的依据是什么。

后期如果行情有变,你要想办法来修好你的计划,或者重新改变它的设计。

梳理一下,使用不同的立场会有的不同的态度。

  • 物理立场:投资有风险,能理解和接受就参与,能理解但不能接受就回避,不能理解更要远离;

  • 设计立场:投资有风险,要适应和接受它,我可以控制自己承受的风险的上下限,做好计划;

  • 意向立场:作为理财经理的客户/作为XX的挚友/作为...投资会有风险,但他推荐的必定是安全的。

很明显,缺少物理立场和设计立场,你的心智会偏离正确的认知,对投资存在严重的误解。

解决方法就是“回归”,像吴伯凡老师说的:

当你的情绪处于“怨恨恼怒烦”的某一状态时,你可以提醒一下自己,“我现在是不是在滥用意向立场?”这时,比较有效、简便的方法就是重新回到物理立场和设计立场,让你的心智能量重新回到认知状态。

西方哲学史上的“斯多葛主义”哲学流派的核心观点是把世界进行二分:可控的和不可控的。要想使你的心智能量避免徒劳耗费在意向立场上,你首先要把世界分成“可控”和“不可控”的——“不可控的”是物理立场,“可控的”是设计立场。不要让自己的心智长时间地逗留在意向立场上。

总而言之,意向立场是一个值得警惕的立场,它很容易让我们远离认知状态。

看清了原理——投资对象的风险不可控;做好了设计——通过制定计划来规范个人的投资行为。

计划是可控的,

按计划走,赚钱到一定程度要考虑止盈;亏钱到计划的下限就干脆利落地止损。

如果计划出了问题,你就去改变它,不能一味埋怨和纠结,不然结果会越来越糟糕。

从意向立场回归到设计立场,这样你才能持续性地参与。

Part.3

物理立场可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设计立场可帮助我们根据自身对事物制定计划。

多多一直建议大家定投指数基金,我知道股市可以帮你们赚到更多的钱,但也会亏更多的钱,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基金会更合适。

论炒股多多并不怎么在行,甚少在公众号上班门弄斧,但我也有体会。

在操盘百万的时候,要亏钱真的很难,因为本金大,行情不好减仓到30%,也能买十几二十只股,盘子足够分散。

当然我不是瞎买的,最坏的情况,行情大跌没有把握我宁愿买买券商股、买平安或茅台稳稳地坐等回升。每每的结果就是,赚的比亏的多,虽然没赚大钱,但亏钱真不容易。

但对比只有10万在手的时候,本金就那么点,行情不好是真没胆量把所有钱都押注在一手茅台上的。

即使再怎么分散,半仓也不过买那零星几只股,还要时刻担心会不会亏钱,个中滋味很多人都有体会。

并不是说我拿着100万的时候炒股技巧就比拿着10万时了不起。说到底,本金越大,心态越好,而且亏钱幅度越低。

这是普通人站在“物理立场”对投资的认知之一:市场有风险、本金有限、股票投资技巧不够系统→炒股不合适。

难不成仅有10万块就不给炒股了?非也,进入设计立场,我建议换一种方式——买指数基金。

指数基金的起步门槛足够低,而且是投向多只股票的,比如买50AH优选指数,那就相当于买下50只股票。

本金不多,但同样可以做到足够的分散,心态也会平和很多,亏钱的幅度就会降低。

不谦虚地说,我能代表很多普通人,所以我认为普通人更合适买指数基金。

凡事不是绝对的,每个人的“立场”也会随着时间改变而改变。

当你本金足够多,对市场的了解加深,炒股技巧还不错,物理立场没问题了,那时候你再投入到股市中也不迟,开始前也是要做好计划的哦。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