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碎分豆 —新三板:“分豆”们的造梦者【新三板人和事(二)】

梦碎分豆 —新三板:“分豆”们的造梦者【新三板人和事(二)】
2019年08月20日 17:25 新三板智库

2019年4月26日,分豆教育终于发布了2018年年报。根据年报,公司净利润亏损额为9854万元,比2017年的净利润亏损额还要多上3561万元。这已经是公司连续亏损的第三年,亏损态势有增不减。曾几何时,分豆教育也是投资人眼中的白马股,业绩优良,增长速度快。但这一切,似乎都只是昙花一现。

分豆,“奋斗”,在这场昙花一现的奋斗梦中,新三板无疑是被寄予厚望的造梦者,而投资人和分豆教育的创始人于鹏都是其中壮志凌云的追梦人。前者追逐发财梦,后者追逐教育梦。

投资人的“发财梦”

这还得从国家政策和教育产业的发展说起。

少年强,则国强。众所周知,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离不开对人才的需求,我国的教育投入规模也在持续扩大。2014年,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已经由10年前的2.8%提升至4.5%。2013年12月至2015年10月,不到两年,我国先后实施了单独二孩政策和全面二孩政策,计划生育政策进一步放松。与新生人口相伴随的两大话题,医疗和教育,始终牵动人们的神经。教育本就是经久不衰,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而随着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教育产业的前景愈加引人瞩目,这也难怪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对教育类企业趋之若鹜。

但教育类企业谋求上市并非易事。在2015年的时候,受公益属性、外资禁入和多头监管等三大因素掣肘,教育企业还处于长期无法登陆A股的阶段。当时以教育培训为主业的A股上市公司仅有新南洋(昂立教育)一家。大部分教育类企业,比如人们熟知的新东方、好未来等,纷纷选择赴美上市。对教育类企业颇感兴趣的投资人们此时是有钱无处投,很郁闷。于是,人们把目光转向了当时资本市场冉冉升起的新星——新三板。

新三板,这个创新型、创业型和成长性中小微企业的资本服务平台,很快成为了中国教育类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最佳选择。新三板的挂牌实行注册制,对盈利、资产、股本等财务指标都没有要求,对企业所处行业也无硬性规定。因而众多教育类企业前赴后继,跑去新三板挂牌。据艾媒咨询的统计,截至2015年12月,已经有60家教育类企业在新三板上了市。

教育类企业果然没有让人失望,其奇高的毛利率让投资人乐得合不拢嘴。2015年,毛利率排名前十的新三板上市企业中,教育培训机构就独占四席,分豆教育也名列其中。那一年,分豆教育的营业收入为10654万元,较上年增加267.6%;净利润为6285.03万元,同比增长3741.08%;毛利率提升至91.57%。成百上千的增长率让投资人惊喜交集。

如此漂亮的数字,极大地振奋了投资人的心。在中信证券2015年的新三板市场教育行业深度研究报告中,分豆教育被列为K12教育行业的优质公司,其快速增长趋势和发展前景均被看好。证券公司盖章认定,无疑帮分豆教育给投资人打了一针强心剂。

彼时的K12教育领域正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产生着变革与创新。所谓的K12(Kindergarten through twelfth grade)教育即基础教育,指的是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12年中小学教育。与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等其他阶段教育相比,K12教育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学生们的主要目标是高考,这个能够决定中国千千万万学子命运的考试,从而导致K12教育具有高度的应试化和高度的分数导向性特征。2014年6月,腾讯课堂曾在全国范围K12教育市场进行调研,结果显示,我国传统K12教育阶段课堂教育模式存在三大痛点:一是课堂学习与课外辅导分离;二是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课堂教育难以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三是学生可获得的教学资源仅限于所在学校范围内,名校教学资源难以获得。能够集合名校资源和云服务平台在线教育,自然而然被人们寄予了解决痛点的厚望。

分豆教育提出的“云智能”教育概念比在线教育似乎更胜一筹。

分豆教育的年报中写道,“公司是云智能教育行业的综合服务提供商,拥有探索实现因材施教的系统解决方案及实践经验,为全日制学校、教育机构、家庭和个人提供适合个性化教学与成长的云智能教育软件、硬件及教学环境等综合服务。”分豆教育致力于开发“云智能”教育平台,希冀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以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教育解决方案。

如此定位,追逐在线教育风口的投资人自然不会放过。更何况,分豆教育的商业模式中,还有公立学校和教育局的参与。

分豆教育拥有三大商业模式:面向公立学校及各地教育局的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面向培训机构及私立学校的SOS (Student Online School)模式和主要面向电信运营商及教育门户的BD(Business Development)模式。其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PPP模式。PPP模式主要是分豆教育向公立学校提供学情诊断系统、智能作业系统、名校教学资源系统、授课交互系统、预复习系统、大数据分析系统等产品。2015年,分豆教育已经在青岛二中等学校进行试点,还以邯郸作为第一个试点地级市,试图在全市学校内推广。2015年8月,分豆教育PPP首批签约13个地市级教育局,这时,距离分豆教育成立仅55个月;四个月后,PPP第二批签约启动,截至2016年3月底,三个月内新增签约8个地市级教育局。分豆教育与地级市教育局合作签约,共建慧学云智能教学平台,并在签约地级市教育局下辖学校推广使用慧学云智能教学平台。

分豆教育的PPP模式一路高歌猛进,捷报频传。与公立学校和教育局达成合作为分豆教育提供了无上的保障。学校和政府的背书给分豆教育披上了值得信赖的外衣。公立学校和教育局都信任分豆教育,投资人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由此,在线教育产业的发展前景、教育类企业的高毛利率、与学校和政府部门的合作让分豆教育成为投资人的香饽饽,融资之路一时之间畅通无阻。

于鹏的“教育梦”

在分豆的身上,梦碎一地的不仅仅是投资人,还有于鹏,这个扬言要“让义务教育更加公平”的人,这个自称要让分豆教育“浴火重生”的人。

1977年出生于哈尔滨的于鹏对创业和“捣鼓生意”颇有经验:他的第一桶金或许可以溯源到1996年考上中国人民大学的时候。经过四年在不同行业边工作边学习的摸爬滚打,于鹏在2000年硕果累累——千禧年到来之际,贫困地区出身的他在北京实现了车房双收。在创业领域展现出了不俗实力的于鹏立志成为教育行业的比尔·盖茨。如果说之后分豆教育如梦似幻的走向是于鹏梦的高潮,那么早年间创业成功无疑是他心里一颗梦的种子。

于鹏

大学期间成功的创业给于鹏的梦埋下了种子,追梦的路上还获得了一位同伴。

来自天津蓟县农村的尹志远是于鹏的追梦搭档。“从(创办分豆的)那天开始,我俩就立志‘让天下所有的孩子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要用科技手段去促进教育公平’。尤其是对于农村及城市困难家庭的孩子,他们更需要通过读书改变自己及家庭的命运,就犹如曾经的我和志远。”这是于鹏2018年4月发布在分豆教育公众号上的自述。话说得很动听,两人似乎也有那么一些共同的情怀,于是一拍即合。2010年底,分豆教育的创业项目正式成立,于鹏和尹志远,一个哈尔滨人,一个天津人;一个一心搞教育,一个专业做IT,因为一个“改变教育不平等”的梦走到了一起。

两个人,一个企业,颠覆教育版图,这可能吗?

创立之初的分豆教育很快地搭上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顺风车。纲要中“教育发展保障条件与机制研究”一章首次提出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信息化教育”进入大众视野,也进入了于鹏的视野。彼时安博教育、学而思、学大教育集体赴美上市,资本市场开始关注教育领域,也给了于鹏在教育领域深耕的希望。

此时,教育类企业的发展前景一马平川,分豆教育更是顺利得让人意外,不过转念一想,因为遇上了新三板,这些顺利又确乎是情理之中。

2012年,于鹏开始规划与全国名校的签约计划,计划进行得迅速且顺利,于鹏在全国15个省市里签约了33所名校,其中不乏北师大附中、衡水中学这样的知名中学。这时候的于鹏,在追梦的路上开始呈现一往无前的态势来。

“我们不是在线教育。”于鹏对自己的教育梦有着独到的理解:“我们在和教育部谈的时候,他们觉得我们懂教育,对教育是真有理解”。坐在教育部的办公室里的于鹏抛开了当时最火的“互联网+教育”理念,大谈云智能教育,政府被他描绘的教育图景吸引住了,久久不能忘却。

分豆教育“慧学云”智能教育生态系统示意图(来源:新三板市场教育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有人认为于鹏搭上了2010-2020发展纲要的顺风车,于鹏却不屑于上这趟车。“我还有一个大梦。”站在政府和投资人面前,于鹏信誓旦旦:“2018年到2019年是教育部的政策窗口期,将会出台2020到2030年的教育发展纲要。目前,教育的信息化已经进行得差不多了,那到时候国家提出的教育目标会是什么?我希望分豆教育和相关名校倡导的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云智能教育会成为国家倡导的方向。”

不是所有人都对分豆充满信心,屡放厥词的于鹏也曾经受到质疑和争议,但就于鹏的“追梦路”看来,分豆在用实际行动反驳争议这件事上,也意外顺利。

“此生自认太疯癫,不怪他人看不穿。分豆君看杂根草,老子偏让树参天!”这是2015年5月,于鹏在微信上贴出的一首诗,此诗作于2012年,于鹏以此回应2015年4月分豆教育备受争议的股权激励方案——若完成全年1亿元营收、4300万元利润的业绩目标,分豆教育承诺将会奖励员工1000万股股权。4个月后,分豆教育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这个“壮举”:9月25日,分豆教育与广东嗨学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山西云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两家教育机构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合同累计金额为3000万元。

于鹏的梦又膨胀了,而分豆教育自2015年1月挂牌新三板之后,行情更是水涨船高。“梦想家”于鹏和他的教育梦遇见了新三板这个“造梦者”,梦起飞了,带着于鹏传奇性的故事和数不清的豪言壮语,不管你信不信,投资人是信了。

“梦碎”新三板

一加一等于二吗?投资人和于鹏两个梦在新三板的相遇似乎在说明,一加一大于二,两者碰撞出了远远超于实际的火花,灿烂无比,从挂牌到停牌、复牌,分豆教育在2015年大红大紫,享受着众星捧月般的待遇。

分豆教育的“成名之战”发生在2015年6月18日,因“洽谈重大系列合同”而停牌10天的分豆教育(831850)正式复牌。开盘时,分豆教育的股价以64.57元的价格一路直上,大有冲上云霄之势,此后一直维持在80元左右,最高达到83.76元。截至收盘,分豆教育的股价报于80.15元,在没有涨跌幅限制的新三板,涨幅为24.13%,市值也再创新高达到36.07亿元。与分豆教育股价大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时两市遭遇“黑色星期四”,新三板亦未幸免于难。截至当日,沪指大跌182.54点、失守4800点,跌幅达3.67%;深指大跌670.73点,跌幅达3.87%。受大盘拖累,新三板整体做市指数跌幅为0.98%。相衬之下,分豆教育确实一枝独秀,光芒四射。

一切看来风头无两,“发财梦”和“教育梦”各自膨胀、齐头并进。然而,高处不胜寒,梦再真实,终有醒的时候,最不幸的,则是顷刻之间支离破碎。同年10月,一篇《八问分豆教育》横空出世,剑指分豆年报中的八大财务疑点,终于打开了这个被梦想包装得华丽无比的潘多拉魔盒。

《八问分豆教育》从八个方面质疑了分豆教育财务报表上令人生疑的地方:一问2014年净利润疑云,二问会计原则前后矛盾,三问销售产品性质混乱,四问销售客户真实性存疑,五问研发支出去向不明,六问高管员工波动频繁,七问天价收购迷雾重重,八问需求不大为何频频融资。

当然,分豆教育并没有被一锤击溃。“八问”出来之后不久,于鹏迅速举行了一个“投资开放日”,开放日现场的演讲里,换汤不换药,重申于鹏的教育梦:“分豆教育与教育局签约不是凭关系,是凭产品;董事的辞职是让贤……”不知是会场太闷热,还是《八问》确实准确击中了分豆的靶心,于鹏的额角满是汗珠。

对于“八问”中提出的核心问题——会计标准问题,分豆教育最后给出的答复是:“这个会再发公告,以公告为准”。这份公告最终在2015年11月16日向投资人给出了官方解释,公告中对于会计标准问题的回应主要有两点,一是利润异常属于正常范围内的会计政策变动;二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是由于“大华所项目较多,不能及时调配人员进行分豆的审计工作。”

在真相面前,梦想终于显得乏力。“八问”公开质疑后的第二天,分豆教育以40.88元/股的价格开盘,随即直线跳水,盘中最大跌幅超过15%;午后跌幅收窄,于弱势震荡。截至收盘,报37.29元,跌6.78%,市值一日蒸发1.35亿元。即使分豆迅速反应,举办了投资开放日,仍然不敌一周跌幅超过18%的事实。

2015年10月19日,《八问分豆教育》的出生之日,对于鹏而言或许是永生难忘的一日。从那天起,本来奔轶绝尘的分豆教育似乎紧急刹了车,到了一个拐点,发展态势突然一落千丈,而且从此一蹶不振。

五个月后,分豆教育的高管们开始纷纷出走,他们曾经说过的要让分豆教育勇往直前的豪言壮语顿时消散到了九霄云外之处。

“八问”之后,证监会的“九问分豆教育”更是宣告着新三板寒冬的来临。凛冬已至,融资愈加困难、成交量停滞不前、流动性僵局待解、新增挂牌企业锐减等为新三板里的“分豆”们裹上层层寒霜。

报道称证监会反馈意见中透露出对分豆教育进行了合规性审核并提出九大问询;发函请北京证监局,对分豆教育进行现场检查,并提交核查报告;全国股转系统公司出具自律监管情况函,确认未发现分豆在信息披露、公司治理等方面存在违规行为。

尽管结论在极力说明,分豆教育在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等方面不存在违规行为,但分豆教育铺天盖地的宣传的确是戛然而止了,股价下跌带来的市值蒸发已不可逆转,再难以重回巅峰。

分豆的“神话”破灭了,于鹏和投资人的梦也都碎了。

在这个梦碎一地的故事里,新三板始终扮演着一个“造梦者”的角色。但新三板本身就漏洞百出,岌岌可危。

2018年1月,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在向媒体通报新三板市场稽查执法情况时表示,相关案件显示,财务造假隐患大、串通欺诈问题多、顶风作案动机多。据统计,2016年以来,证监会稽查部门受理新三板市场各类违法违规有效线索51件,组织调查42件,调查启动率82%;依法立案33起,立案率79%。从案件类型看,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滥用持股优势单独或合谋操纵市场比重最大。近两年,证监会已经对9起案件作出行政处罚。

回顾分豆教育在新三板的种种操作,不难发现其“坑蒙投资人”的“江湖套路”其实在新三板的违规造假案例中并不罕见:首先以梦想为漂亮的糖纸,通过一场场的路演、宣讲和自我剖析彻底地将公司实质包裹在华丽的外衣之下,给投资人尝到了一些甜头,一度以为糖纸之下是货真价实的蜜糖。当然,这不仅仅是分豆教育的一家之长,也是上市公司的惯用策略。其次是在财务数据上监管套利,这与新三板监管上的漏洞不无关系,甚至可以说在这一场“大秀”里,新三板为分豆教育这个天资聪颖的表演者提供了实实在在的舞台,使其大放异彩。台下的投资人则欣赏到了两者联袂的一出好戏。最后,虚晃的概念也是新三板和分豆共同完成造势的关键一招——不是互联网教育,也不是在线教育,而是云智能教育——千千万万的投资人,有哪个能道出其中的区别和实质呢?新三板的出现为许多未能达到A股上市标准的公司提供了IPO机会,但这种机会也许正在泛滥。

梦造多了,然而等待着追梦人的,终究只是一地梦的碎片。

无独有偶,2017年,新三板教育股中教股份遭遇第二个“八问”,核心问题依然是财务数据造假。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甚至破碎的,也还是那个或许本就不该存在的梦。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