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说:夫妻双方在离婚协议中约定了孩子的扶养方式,后因双方发生纠纷,男方拒绝女方探望孩子并擅自更改了孩子的扶养方式,女方遂诉至法院,要求变更扶养关系,会获得法院的支持吗?
1、基本案情
曹某甲与方某原系夫妻,婚内育有一子一女。2020年,曹某甲、方某因感情破裂登记离婚 , 在离婚协议中约定:儿子曹某乙由曹某甲抚养、女儿曹某丙由方某抚养,双方各自承担相应孩子的抚养费,在不影响孩子学习的前提下可以随时探望孩子,亦或每周休息日规律探望对方抚养的孩子,遇节假日则根据孩子意愿在对方住所度假,并让两个孩子成年前在上海接受系统完整的教育及医疗资源。
之后,曹某乙便随父亲曹某甲共同生活,曹某丙随母亲方某共同生活。离婚之初,方某能顺利地按离婚协议约定探望曹某乙。2020年10月,方某因探望曹某乙与曹某甲发生纠纷而报警。2021年3月,方某因曹某甲父母不让探望曹某乙引发纠纷再次报警,并于同月底就探望权纠纷提起诉讼。2021年4月初,曹某甲将曹某乙交由其父母带回某省老家读幼儿园。同月,方某认为曹某甲并未亲自抚养曹某乙、未尽抚养义务,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判令曹某乙随方某共同生活,并由曹某甲每月负担一定的抚养费。
曹某甲辩称,不同意方某的诉请,主张因与方某在儿子曹某乙的探望问题上矛盾加剧,故将曹某乙交由父母带回老家生活、上幼儿园,自己每天与曹某乙通过微信视频聊天。2021年6月底,曹某甲将曹某乙从某省老家带回上海。
2、法院裁判
法院经审理认为,曹某甲和方某在离婚时对曹某乙、曹某丙的抚养事宜达成一致,但自双方协议离婚之后至本案诉讼期间,曹某乙生活状况持续发生着较大变化。首先,曹某甲未按离婚协议约定保障方某对曹某乙的探望权,且曹某甲的父母将曹某乙带回某省长达三个月之久,使曹某乙长期脱离习惯的生活环境。其次,曹某甲目前在外租房,与父母、前妻(曹某甲头婚时的妻子)及前妻之子和曹某乙六人共同居住,还存在与前妻复婚的可能,曹某乙之后的生活状况仍存在发生重大变化的可能性,缺乏稳定性。最后,从曹某乙自身表达意愿来看,其希望与母亲和姐姐共同生活的愿望是真实可信的,与母亲和姐姐的关系也更加亲密,所以,虽然曹某乙未满8周岁,但即将年满6周岁的他所表达的意愿也应当予以适度考量。
综合考量方某与曹某甲的居住条件、工作作息等因素,从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出发,在目前的情况下方某抚养曹某乙更有利于曹某乙的成长,故判决曹某乙由母亲方某直接抚养。
3、法官说法
本案是“二胎”父母协议离婚后一方因探望受阻而引发的纠纷。父母离婚时就子女抚养达成的约定对双方有约束力,但不影响父母一方根据事后出现的情况变化而要求变更抚养关系。若父母另一方不同意变更,父母一方则可向人民法院起诉主张,人民法院根据具体案情以最有利于子女原则为基本标准进行判断。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父母一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1. 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者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2. 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养义务或有虐待子女行为,或者其与子女共同生活对子女身心健康确有不利影响;3. 已满八周岁的子女,愿随另一方生活,该方又有抚养能力;4. 有其他正当理由需要变更。
本案中,双方纠纷的导火索源自父亲拒不配合母亲探望儿子。父亲将儿子带离原本的生活环境交给外省市的祖辈照顾,显然已构成 《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禁止的“藏匿未成年子女”。面对本案中这一曾经的“二胎”家庭,人民法院也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来实现涉案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
对于“二胎”家庭父母离婚后的子女抚养、探望问题,建议如下:
离婚父母应当深刻认识到:父母子女关系独立于父母间的婚姻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失,且将长期存在。父母在就离婚、子女抚养等事宜进行协商时,要注意“就事论事”,不要把各自在感情破裂上的过错或对对方的指责混入到对子女抚养问题考量之中,并从最有利于子女原则出发“设定目 标”,即离婚父母需要围绕子女抚养、探望问题共同建立起一种新的长期“合作”关系。
离婚父母就子女抚养、探望问题进行协商时,最好让子女参与其中,听取、考虑子女的意愿,并注意维系子女间的“手足”之情。未成年子女不是父母的“财产”,实际是抚养关系中的主体(甚至可以是“重心”)。简单的“一人一个”往往只是满足父母所需要的形式上的公平,而未考虑子女身心发展的实际需要,特别是两个子女间已有较深的感情时,这就要求父母从最有利于子女原则出发予以更全面的考虑。至于父母间的“公平”可以通过约定轮流抚养或非直接抚养方有较长期间的集中探望来实现。
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一方若认为对方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应当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中止探望,而不应自行其是、不配合对方行使探望权,更不应通过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的方式来阻挠对方与子女间的往来,这不仅妨害对方的探望权和离婚后仍对子女享有的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同时也是义务),也极不利于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发展。
4、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十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第一千零八十六条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二十四条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婚时,应当妥善处理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探望、财产等事宜,听取有表达意愿能力未成年人的意见。不得以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等方式争夺抚养权。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婚后,不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一方应当依照协议、人民法院判决或者调解确定的时间和方式,在不影响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的情况下探望未成年子女,直接抚养的一方应当配合,但被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权的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 (一)》
第五十六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父母一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者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二)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养义务或有虐待子女行为,或者其与子女共同生活对子女身心健康确有不利影响;(三)已满八周岁的子女,愿随另一方生活,该方又有抚养能力;(四)有其他正当理由需要变更。
第六十七条未成年子女、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以及其他对未成年子女负担抚养、教育、保护义务的法定监护人,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中止探望的请求。
来源:公众号“私人财富管理师PWM”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