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们”谋局金融 哪块奶酪更香?

“小米们”谋局金融 哪块奶酪更香?
2018年05月08日 06:46 金工场

『在硬件行业利润空间越来越薄的大背景下,智能硬件厂商也伺机调整战略,以谋求新的商机。』

主笔:王曼卿

来源:财经商评

日前,小米集团向港交所递交了IPO招股书,据招股书表示,未来,为了精简金融相关业务的各经营实体,有可能将小米金融完全从小米集团分拆,使其不再为其合并附属公司。

值得关注的是,小米有望成为港交所的“同股不同权”第一股,这也将是2014年来全球最大IPO。

不难看出,在硬件行业利润空间越来越薄的大背景下,智能硬件厂商也伺机调整战略,以谋求新的商机。

业内人士指出,硬件厂商进入金融领域所孵化出来的“由特定场景和内容作为支撑”的新型产业生态,正通过大数据将产业生态中各类异质进行串联和催生联动效应,同时在新零售的洗礼下,实现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新产业生态:硬件+大数据+金融

事实上,智能硬件厂商涉足金融领域并非无迹可寻,小米、乐视、联想等企业都已低调布局了这一领域。从商业逻辑上来讲,厂商通过“智能硬件”可以将金融服务及策略传达给用户,用户获得公平、普惠、便捷的金融服务而产生心理获利和使用黏性;厂商在提供交易支付、消费金融等服务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加精准的用户信息和体验反馈,进而反哺自身商业模型。

公开资料显示,小米通过Xiaomi Finance Inc.(开曼)持有小米金融(香港)100%股权,及中国境内小米小额贷款(重庆市)和小米商业保理(天津)各自100%股权;其中,小米保理持有小米支付(北京)100%股权。

另一方面,小米还通过直接拥有或合约控制等方式,投资了小米信用、小米保险经纪、互联网券商(老虎证券)、金融IT解决方案和数据研究服务机构等业务板块,同时于2016年底设立了新网银行,以及在鄂谋求消费金融牌照等金融布局。

根据财报内容,小米应收贷款由2015年末的1亿元大幅增加至2016年末的16亿元,再增加至2017年末的81亿元,主要是由于互联网金融业务增长。截至2018年3月31日,已偿还截至2017年末的应收账款为45.4亿元,即53.9%。

可见,拥有5000万授信用户、海量合作商户、各类消费场景和完整生态体系的小米,同时开展2B2C两端金融业务的优势还是极为明显的,除了目前重点为B端合作商户提供金融服务之外,未来加大对C端消费金融服务的力度更是其扩大利润空间的重要来源。

顺应监管 牌照是“准生证”

除了盘活生态流转效率和增加利润空间之外,消费金融更因顺应国内金融监管的指向,而成为互联网巨头、传统行业企业、以及垂直细分的互金平台,竞相涌入和继续深耕的“朝拜地”之一。

一般情况下,小额贷款公司按照“属地负责,一线把关”的原则,但不得跨县(市),部分公司的部分业务经过特许后才可以扩大到全省范围。

互联网小贷牌照

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是指小额贷款公司主要通过网络获客和积累用户数据,并结合即时场景信息对借款人进行信用风险评估,以确定授信方式和额度,进而在线上完全全流程贷款业务,受属地金融办监管。

目前,该牌照的下发已停摆。虽然各地政策不一,但相比较传统小贷,网络小贷的业务范围、资金来源都有所拓宽,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各项贷款及经地方金融办批准的其他业务。

消费金融公司牌照

消费金融公司是在境内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机构。与传统小贷和网络小贷不同,消费金融持牌企业还可以从事境内同业拆借、经批准的发债、代销产品和跨境借款等业务,归属银监会监管。

据统计,获得银监会批复开业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仅有23家,且须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并依法如实上报信贷信息。

(原标题:“小米们”谋局金融 哪块奶酪更香?)

声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