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缠身,负债13亿,资产负债率高达75%,达海智能还能笑对IPO吗

诉讼缠身,负债13亿,资产负债率高达75%,达海智能还能笑对IPO吗
2018年03月02日 16:59 新三板府

2018年IPO整体通过率不足40%,发审可谓“严字当头”。春节后,证监会更是提出,企业申请IPO一旦被否后,三年内不允许借壳上市。这也意味着,那些想要排队赌运气的企业一旦审核失败,想要借壳上市要在三年之后,又或者只能走上重新申报的道路。然而,对于那些“夹带私货”已经站在IPO队列中的企业而言,要么硬着头皮上,要么等着被监管拦在上市门外。

截至目前,发审委已“斩杀”了一批心存侥幸跟风IPO的企业。新三板挂牌企业中,贝斯达因募资使用存在违规现象、核心技术来源存在法律纠纷于1月26日被否决。其后,1月30日,伯特利也因股权转让、关联交易等被证监会关注,连夜取消发审。

发审风起,人人鹤立,随着不过审成为大概率事件,类似伯特利这样“带病”申报的企业默默撤回IPO的案例也频频发生,也有些企业站在IPO的路口茫然四顾,举步维艰。

多项诉讼缠身或影响IPO进程

一般而言,当拟IPO企业与客户或供应商因买卖合同产生纠纷,并最终只能通过法庭解决,如果金额很大,或在报告期内连续发生多起,则比较容易引发监管层相关的质询,也会怀疑企业的商业模式是否出现问题。

新三板原挂牌公司达海智能自2014年8月挂牌至2017年7月摘牌的三年时间里,披露的诉讼多达17起。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诉讼中,达海智能直接将债务人变为“亲儿子”受到市场关注。资料显示,在2014年9月,达海智能与国电恒华乌拉特后旗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乌拉特公司)签署了光伏发电项目合同,后因项目结束后对方未能按时发放合同款,达海智能将国电恒华及乌拉特公司告上法庭。然而,在打官司期间,双方签署《和解协议》约定将乌拉特100%股权转让给达海智能用于抵债,乌拉特公司即由债务人变为达海智能的子公司。这故事的反转来得突然,关于这笔应收账款达成和解的详情,对公司财务的影响,以及乌拉特公司后续的安排,达海智能并未对公众给出任何回应和说明。

除了和乌拉特公司的诉讼,达海智能与上海斐讯及江苏绿新能也存在诉讼纠纷,均与工程欠款有关,涉及总金额超过6000万元。近期报道中显示,斐讯之所以未予支付达海公司款项,因曾委托达海公司建设的弱电工程项目,而交付的工程存在重大的质量事故,造成公司数据中心运营承受重大的损失,斐讯作为原告对达海公司早已进行了起诉,故法院终止了对达海的执行支付。种种因素都对达海的业绩产生较大不确定性,也为其IPO之路铺设了层层障碍。

负债13亿,资产负债率高达75%

除了遭遇多重诉讼缠身,达海智能的负债及盈利情况也不容乐观。

据其最近发布的2016年半年报显示,该公司虽然负债资产从期初的16.70亿元减少至13.42亿元,但其负债率仍高达75.65%,高于同行业其他公司,甚至已经超过普遍认为的70%负债警戒线。流动比率方面,相较期初增加了0.21,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在行业内不占优势,一旦出现资金周转不畅,达海智能则将面临偿债风险。与此同时,该公司应收账款也在逐年增加,2014年年报显示,达海智能对乌拉特公司有1.7亿元的应收账款,至2016年半年报已扩大至3.7亿元。

盈利方面,2016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收2.79亿元,同比减少31.26%;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30.65万元,同比下降了27.87%。直至摘牌,达海智能并未再对外披露过财报信息,但从已有的报表看来,该公司盈利能力着实堪忧。

资料显示,达海智能主要从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承包工作,并向客户提供光伏发电工程设计、施工总包服务。2017年3月15日,达海智能称公司拟申请在新三板终止挂牌,并且达海智能前三大股东承诺,绝不会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至于摘牌的主要原因正是达海智能的IPO计划,据悉,该公司早在2012年就已经进入上市辅导期,由湘财证券担任其辅导券商,但五年来一直都没有完成辅导。直至2017年12月,达海智能再次进入上市辅导期,该任长江证券为其辅导,截至目前该公司IPO尚未被证监会受理。

随着监管从严,今年以来已有22家企业终止IPO上市进程。其中,仅前2月半就有10家拟上市企业打起了退堂鼓。2017年全年,终止审查的企业数量为149家,仅12月份有45家终止审查,其中35家终止审查时间发生在后半月。华南一家上市券商投行部负责人称,对于拟申报企业而言,需要谨慎考虑是否符合IPO条件,除盈利能力外,还要关注规范性问题,“带病申报”的后路已经被堵上。至于达海智能是否能够携13亿负债顺利闯关,我们将会持续关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