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织金”谭广辉:用45年坚守,传承300年工艺

“妙笔织金”谭广辉:用45年坚守,传承300年工艺
2024年05月07日 09:58 羊城派

坐落在广州芳村的一栋不起眼的民宅里,活跃着一位广彩匠人。一盏台灯、一方老枕箱,一手执白瓷瓶、一手拿笔蘸取真金水,下笔犹如“万缕金丝织白玉”。

今年63岁的谭广辉,于2018年被认定为广彩瓷烧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其作品屡获金奖,被收藏于各大博物馆,多次作为国礼送给外宾。

2023年4月,中法两国元首在广州松园举行非正式会晤时喝茶用的杯子,在网上火出了圈——这组“荔枝杯”,正是出自谭广辉之手。回忆这次接到的“紧急重任”,谭广辉告诉《秋光》记者,“赶制这批广彩茶具时非常紧张,也非常兴奋。成品出来,他们很满意。”谭广辉选用了瘦身高杯,力求让使用者持杯时手感恰到好处。

“海丝”见证,惊艳世界的广东颜色

广彩是广州地区釉上彩瓷的简称,亦称“广东彩”,诞生于清康熙中期,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制作工艺有选瓷、设计、描线、填色、织金、封金斗彩、烧烘七个环节。其中,选瓷多用洁白如玉的景德镇瓷胎;描线和填色则完美融合了中国工笔与西洋画法;广彩独创的织金工艺,使瓷器更加金碧辉煌,且永不褪色;而烧烘也是制作的关键,将温度控制在800摄氏度左右,才能烧制出色彩明艳的成品。

一开始,景德镇绘瓷艺师虽熟稔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却很难理解欧洲人指定的外来纹饰和文字符号,时常出现偏差和文字串错。广州匠师得风气之先,又有随商舶而来的洋画师指导,加上价格相宜,欧洲商舶的大量订单便涌向广彩作坊,使清代广彩艺术达到顶峰。当时,广彩作坊从靠近十三行的城西迁移至珠江南岸人烟较为稀少的龙导尾(今海珠区同福中路龙溪首约)一带,这也是广彩又有“河南彩”一称的原因。

20世纪以来,是中国陶瓷业最艰难曲折的时光,广彩也避免不了这种冲击。1894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日本把中国瓷业逼上绝路,国内的瓷区瓷厂纷纷倒闭,行业被迫使用日本瓷胎。“九一八事变”后,充满爱国情怀的广彩工人把已经制好的产品集中拖到珠江南岸龙船岗打碎,轰动广州城。从此,广彩行业宣布停产、停工。抗战爆发后,广彩匠师纷纷逃难,转至香港、澳门的瓷厂谋生,可一再遭到毁灭性打击。战后,能寻到的技师不及战前的十分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政府的扶持下,50多名爱国广彩艺人从港澳重新回到广州,与技术人员携手,办起了“广州织金彩瓷厂”。自此,广彩在广州翻开新的一页。

行业沉浮,守正创新的探索之路

1979年,18岁的谭广辉偶然进入广州织金彩瓷厂当学徒,师从广彩世家司徒胜祥和广彩大师欧兆祺。为了能系统学习人物比例、花卉形态、色彩素描等专业知识,白天工作的谭广辉,利用休息时间到夜校学习,风雨无阻。仅用三年时间,他就从学徒班调到了广彩设计室。凭借努力和天分,谭广辉创作的一批作品在广交会吸引了不少订单。当时的广彩,外销、内销都很火,不少广州家庭都希望收藏一两件广彩。“一个50厘米高的花瓶就要45元,那时我学徒工资才20元。45元不是一个小数目,但仍有不少人四处求陶瓷票来抢购,可见人们对广彩的情结。”

2000年后,由于市场变化,尤其是材料和人力成本上升,广彩行业快速衰落。但谭广辉还是坚持下来,不断精进技艺,于2004年创立了“广辉彩瓷艺术工作室”。

制作一件1米多高的广彩大花瓶,起码要花上大半年。以大件作品著称的谭光辉,得意之作有高1.6米、宽1.1米、重18公斤的广彩瓷壁屏风《满地锦绣人添寿》,该作品获得2012年深圳文博会金奖,堪称广彩有史以来的最大作品,打破了广彩一直以来以小件作品面世的格局。

2020年初,谭广辉创作了一面以钟南山院士和医护工作者为主题的瓷扇,用自己的手艺为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加油。他还和徒弟们赶制了200个“英雄回家”系列的广彩茶杯,赠与广州市红十字会和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为凯旋的医疗队接风。近年来,《一带一路》《致敬新时代》等向国家献礼的大型广彩之作相继完成。

艺术和时代结合,才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谭广辉主张把传统和当代人对色彩、构图的喜好结合,将广彩融入生活场景里,人们喜欢的饰品、手机壳,都有他发挥的空间。

非遗传承,心怀使命的匠心坚守

距离十三行旧址2.5公里的永庆坊,在2018年10月24日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当天,习近平总书记首先走进“三雕一彩一绣”非遗展馆,亲切握住了谭广辉的手。总书记指出,要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这给了谭广辉极大的鼓励。已过花甲之年的他,面对广彩300多年的厚重历史,比外人更能体味到“传承”二字的含义。广彩行业在上世纪90年代鼎盛时,从业者过千,现在整个广彩产业中有设计创作能力的技师不足百人,且大多临近退休。

“我希望能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到,学习传统工艺是有前途的。我也将把自己对广彩的所学所悟毫无保留地传承出去。”2019年以来,他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广彩继承人,在各类现场教学上千场,工作室经常走出国门参与文化交流,把广彩带入广阔的国际视野。

图| 张婧婧来源|《秋光》杂志责编| 亦 文校对| 翟宇钊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