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刘少伟:挖掘中日产业互补空间 设立合作基金

中投刘少伟:挖掘中日产业互补空间 设立合作基金
2017年08月14日 07:27 Derrick-WJH

深入挖掘中日产业互补空间设立中日产业战略合作基金

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双边经贸关系密切。但由于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和产业结构的差异,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远远大于中国对日规模。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国内企业通过并购等直接投资手段获取先进技术与资源的需求大幅上升,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急剧增加,但对日直接投资规模仍在低水平徘徊。日本的技术产业与中国相比仍存在较大的优势,但面临一系列经营困境。若我国能发挥资本优势,通过跨境并购等直接投资手段,将日本技术与产业优势与我国巨大市场相对接,将带来巨大的财务回报,助推国内产业升级,并增强两国互利基础。

一、中日两国经济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的差异,造成双向直接投资不平衡

从贸易往来看,中日相互出口额基本平衡。中国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日本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国。2016年日本对中国出口1132.1亿美元,中国对日本出口1558.7亿美元。

在对外直接投资领域,中日双向投资极不平衡。截至2015年底,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非金融类)存量1018.2亿美元;中国对日直接投资(非金融类)存量20.05亿美元。2015年,日本对中国的直接投资高达1000亿美元以上,占其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8.6%,仅次于对美投资额,中国位居日本对外投资额第二位;而中国对日的直接投资额仅20亿美元,占中国对外投资的0.3%,日本位列中国对外投资总额第十位,甚至排在荷兰之后。

这种不平衡主要由以下两点原因造成:

首先,经济结构决定日本需要大规模对外直接投资。日本国土面积狭小、人口密度大、资源匮乏,大多数工业加工原材料都需要进口,为减少加工、运输成本,在海外进行直接投资,直接获取本地资源并利用其廉价劳动力是发展必由之路。二战后至上世纪90年代,日本凭借“科技立国、制造业立国”战略,在半导体、精密电子仪器、汽车及零部件、碳纤维等高科技材料领域迅速取得行业领先优势,高附加值商品使日本企业积累了大量资本,有能力进行大规模海外直接投资。而且,直接投资后,日本制造业盈利来源分散隐藏在被投资国家,弱化其他国家对“日本制造”的抵触。这也是我国企业应借鉴学习的有效经验。

其次,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大部分中国企业并购实力不足,整合经验有限,对日直接投资乏力。在中国打开国门初期,中国处于吸引外资、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以及市场换取技术的阶段,受自身能力所限,我国大部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心有余而力不足”。直至200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仅122.6亿美元,约为日本的1/4。尤其对日直接投资,在资金实力因素之外,波折起伏的双边政治关系、日本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二、中日双向投资不平衡因素悄然变化,对日投资历史机遇渐临

近几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生产、资本要素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国内需求不断升级,供给无法满足需求增长,促使中国企业有能力、有意愿通过海外直接投资手段填补供给缺口。而日本经济却在“失落的二十年”中挣扎,中日之间比较优势逐步改变。

首先,中国成为净资本输出国,中资企业实力日益增强。近20年来,中国企业自身资金和技术实力显著增强,在某些领域赶超了世界一流水平。伴随“走出去”战略深入实施,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迅猛增长。2014年,中国对外投资超过吸引外资,成为净资本输出国。2015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1456.7亿美元,超过日本。

其次,日本创新能力弱化,产业向中国等新兴国家转移是历史趋势。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政府IT发展战略失误,导致日本在21世纪与美国一流技术创新企业逐步拉开距离,没有能够产生诸如微软、苹果、Facebook等全球知名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大大弱化。另一方面,面对新兴国家制造业兴起的挑战,日本政府及工商业界持倨傲态度,对新兴市场进行技术封锁,丧失了在新兴市场与欧美、韩国企业竞争的优势,造成日本国内产业萎缩。

以曾在个人电子消费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军企业SONY为例。过去十多年来,SONY固守陈规,革新性产品研发几乎停滞,生产经营方式与市场严重脱节,造成巨额亏损。2001年,SONY的品牌价值比三星、苹果的总和还高,甚至一度计划收购苹果公司。时至2014年,SONY的品牌价值却跌落至三星的1/7以下。东芝、三洋、夏普等大多数大型日本企业都由于创新能力衰落面临经营困难、甚至陷入不得不出售优良资产以换取生存空间的尴尬境地。

创新能力下降造成日本高端制造业产品的出口逐步下降、利润摊薄,迫使企业降低成本,形成了日本将产能逐步向中国等新兴国家转移的大趋势。

此外,日本企业目前估值合理,是投资恰当时机。以东芝为例,由于经营管理不善,2016年向中国康佳公司出售照明技术公司,向中国美的集团出售白色家电(冰箱、洗衣机等)业务。今年2月,东芝投资美国核电业务造成巨额亏损,目前拟出售其最具核心竞争力的NAND闪存芯片业务,报价约180亿美元,市场估值约为200亿美元。在第一轮报价中,甚至有公司提出270亿美元的收购价格。在东芝“断尾求生”之后,日立也将其半导体设备制造公司以较低价格卖给美国基金公司KKR。

日本企业一方面面临创新能力下降、经营方式理念逐步落后等“内忧”;另一方面,外部竞争压力愈发激烈,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日本企业继续变卖优良资产以获取生存空间的做法仍将持续。对中国企业而言,这是获取优质资产、吸收先进技术的难得历史机遇。

我们建议,应该抓住历史机遇,加大对日投资。尤其是在最容易获得技术和制造工艺的直接投资领域,以更好地服务企业“走出去”,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关于加大对日投资的几点建议

为抓住有利时机,扩大对日投资的广度与深度,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投公司”)副总经理祁斌带领中投公司五人于4月上旬出访日本。重点考察了16家制造业、金融业知名企业,就相关产业情况、项目搜寻渠道、潜在投资项目等进行交流,针对加大对日投资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应借鉴日本先进的制造业技术,提升中国产业技术水平。此行拜访的日立造船公司、?场制作所是日本环保领域的领先企业。其在垃圾焚烧发电、海水淡化、汽车排放监测、大气污染监控等方面占据世界第一的市场份额,拥有一流的专业技术,可以为中国日趋严重的“垃圾围城”、 “雾霾”等环境污染治理提供有力技术支持。富士胶片、本间高尔夫球具公司、东芝公司等是日本典型的制造业代表,在再生医疗、光学成像、高精度加工、磁悬浮铁路等领域的专利与工艺,是中国企业目前迫切需要提高的短板。对日本类似企业的投资并购,可以将其先进制作业技术与中国市场结合,在优化中国产业结构的同时,也为中国企业谋取更好的财务回报。

其次,借力日本金融投资企业力量,拓展投资渠道。日本金融投资类企业在其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三菱、三井等几大金融财阀几乎涉足日本实体行业的各个领域。日本的金融投资类企业在本国拥有广泛的社会资源网络,甚至在日本政府机构建言献策,承担了一部分政府顾问、幕僚的职能。以日本协力银行(JBIC)为例,日本对中国的ODA援助即通过这家银行进行。为此,中投公司一行也考察了日本协力银行、三井住友银行等日本知名金融、商社类投资机构。

日本协力银行CEO兼副总裁前田匡史认为,中日之间有更多的合作空间,中国的发展令人瞩目,在某些领域,中国的技术、资本已经超越日本,现在是日本应该清醒的时刻,中日之间已经不是单方向的中国向日本学习了,而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时期。日本协力银行愿意在日本社会各个方面,包括面向安倍政府幕僚,为促进中日经贸合作发声,为中投公司今后在日本的投资并购业务提供支持。

伊藤忠商事总裁社长冈藤正广、大和证券总裁社长日比野隆司、三井住友银行副总裁多田顺一、Permira日本基金会长古濑洋一郎、SBI(软银)投资控股公司总裁北尾吉孝等日本社会与金融领域重量级先驱者,都认为中日之间的商贸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中国与日本产业互补性强,中国企业对日本投资正当其时,这对日本发展本身也非常有利,愿意支持甚至直接参与中投公司的合作。

第三,设立中日产业战略合作基金,整合中国资金资源,发挥航母战斗群优势,加大对日投资,反哺中国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以往的中国企业对日直接投资普遍呈现体量小、分散化、单兵作战的特点。中投公司作为国家主权财富基金,承担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历史使命,应在对外投资活动中更好发挥带头作用,整合国内广泛的资金资源,以航母战斗群的方式,形成协同作战优势,将以往被低估甚至忽略的日本市场投资提升到相应的水平。一方面,可为广大中国企业谋取更好的财务利益回报,另一方面,结合中日之间“民间推动政治”的特点,通过经贸合作为两国关系进一步改善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日本企业目前普遍面临大企业病、技术领先优势被削弱、产业大规模向海外转移的困境,各类资产估值处在合理水平,中资企业应该抓住历史机遇。

综合考量,建议成立“中日投资并购基金”,由中投公司牵头,扩大对日投资,为国家赢得更大经济利益。

(执笔:刘少伟)

【免责声明】:

本报告中涉及资料已根据行业通行的准则,以合法渠道获得或经授权。内容和观点仅代表中投研究院相关研究人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中投公司和中投研究院或其附属机构的立场。报告内容仅供参考,中投公司不对因使用本报告而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报告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报告做出决策。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研究人员于发出本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报告版权为中投公司或中投研究院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和发布,不得对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中投公司或中投研究院对于本免责声明条款具有修改权和最终解释权。

【关于中投研究院】:

中投研究院立足于为中投公司战略和内部投资决策提供有效的研究支持和相对独立的参考意见,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为国家提供金融经济改革方面的政策建议,长远目标是要打造具有一定社会和国际影响力的智库和为公司及中国金融体系储备和培养人才的人才库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