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憋了36个工作日终于出手!这个大招如何影响你的钱袋?近期

央行憋了36个工作日终于出手!这个大招如何影响你的钱袋?近期
2018年12月17日 17:47 朝阳永续财富

12月17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60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目的在于对冲税期、政府债券发行缴款和金融机构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等因素的影响,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操作利率维持在2.55%,当日无逆回购到期,流动性净投放1600亿元。

这是央行憋的大招,但是它到底有多厉害?如何能影响市场,进而影响你我?

先来看看下面的“大白话”解读:

图/央视财经

下面是深度解读。

央行为何重启逆回购?答案就在今日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中!

据中国证券报梳理,具体原因可总结为三点:

第一、对冲税期的影响。由于12月15日是星期六,本月主要税种申报纳税期限顺延至12月17日。按以往经验来看,12月17日是税期高峰,是税期因素对流动性影响最大的时候。

第二、对冲政府债券发行缴款的影响。上周五财政部发行的30年期国债和91天期贴现国债于今日缴款,缴款量合计580亿元。政府债券发行缴款是资金从银行体系流向央行(央行经理国库)的过程,因此会造成基础货币回笼效应。

第三、对冲金融机构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影响。15日是本月中旬例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缴存或退款的日子,同样因为节假日因素,顺延至17日进行。考虑到年底银行揽储的影响,一般存款通常会在12月份大幅增加,扩大缴准基数,银行体系需要补缴法定准备金。

而据央视财经分析,从上周五的情况来看,各个期限的利率水平都处于上涨状态。这也是央行重启逆回购的重要背景。此前,央行不投放流动性,恰恰说明流动性是充裕的。但是,随着上周四和周五两个交易日,各个期限的利率出现大幅飙升,而国债期货两天大幅跳水,说明市场资金正在出现边际紧张局面。

中信证券固收点评称,17日为12月集中缴税和缴准期限,央行开展净投放予以对冲。对比7月份以来税期流动性净投放分别为1300亿元、465亿元、2650亿元、1500亿元、-1200亿元,本次操作是以对冲税期为目标的流动性净投放惯常操作。

上周五,央行等额续作2860亿元MLF对资金面年底和月中因素对冲效果并不显著,DR007上行约10bps至2.69%,仅低于10月31日的2.71%。有交易人士描述周五资金面情况时称,早盘资金面有些偏紧,隔夜融出偏少,供不应求,价格普遍比昨日上涨10bp左右,跨月价格坚挺,下午资金面转松,隔夜供给增加。

中信证券固收团队分析称:

“前期大额中长期流动性到期和缴税缴准等因素叠加导致银行体系资金面有所收紧,而财政支出尚未到集中发力阶段,对流动性的缓解效果还没显现。央行在资金利率走高背景下重启逆回购操作,表明了维稳年底资金面的态度。”

据梳理,12月21日另有1200亿元国库现金定存到期,同时本次操作的1600亿元逆回购将于24日到期。

中信固收团队预计,年底较大规模资金到期可能进一步加大资金面的波动,本次央行重启逆回购操作将是年底流动性安排的序幕,央行大概率在24日再开展流动性净投放对冲逆回购到期影响,完成资金面稳定安全跨年。

兴业研究分析师郭于玮称,为对冲下行压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流动性有必要延续当前合理充裕的局面。

央行操作方面,21日有1200亿国库现金定存到期,央行可能结合财政支出进度在公开市场中削峰填谷,以维持资金面稳定。资金利率曲线方面,上周短端利率如期出现上行,本周7天利率或相对稳定,14天利率有上行压力。货币市场投资工具方面,本周3个月NCD发行利率或较为平稳。票据利率继续低位波动,但年末或有上行可能。

据中国证券报分析,央行重启7天期逆回购操作的信号很明确,是为了弥补年底财政投放前暂时形成的流动性供给缺口,逆回购到期回笼后可与年底财政投放形成适量对冲和有序衔接,确保年底流动性不出现剧烈波动。央行还是不太希望流动性过于充裕。

从这一点来说,央行逆回购的出现,降低了年底流动性波动风险,加之随后财政支出可能形成可观的流动性供给,能够确保年底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甚至可能明显推高流动性总量,因此年底再实施降准没有太大必要。

过去将近两个月时间,央行为何连续停做逆回购,为何不愿意投放流动性。

之前一段时间,央行几乎是把各个流动性的“水龙头”都“拧紧了”。

1、从10月26日到12月14日,央行连续36个工作日停做逆回购,期间共有1000亿元逆回购到期;

2、10月底以来,到期的三笔MLF均被等额续做;

3、11月末SLF余额下降,意味着央行投放的没有回笼的多,净回笼了流动性;

4、11月PSL有净投放,但仅仅255亿元;

5、11月以来共有2200亿元中央国库定存到期,央行迄今为止只新开展1000亿元操作。

可以说,央行流动性几乎全面“断供”。

这是货币政策要收紧吗?这一论断很难找到依据。

中国证券报分析称,11月宏观数据清晰刻画出当前经济运行的下行势头。从稳定经济运行的立场出发,当前货币政策基本没有收紧的空间,市场谈论更多的也是要不要继续放松的话题。

原因到底是什么?央行行长易纲13日在一场讲坛上的阐述,为理解这一现象提供了线索。在谈到货币政策时,易纲首先阐述了两点看法:

一是货币政策要兼顾内外部均衡;二是央行正在实践由数量调控为主向价格调控为主的转变。

这基本可以解释央行为何“惜贷”。

一方面,我国货币政策采取多目标制。当前央行货币政策努力在维护经济平稳运行、防范金融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等多个目标间求取平衡。

10月份,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度跌至6.98,跌破上一轮贬值的最低点,距离7元关口只剩一步之遥。为稳定汇率和资本流动,避免市场利率过低、内外利差过低必要性凸显,而这要求流动性不能过度充裕。央行从10月底开始连续暂停逆回购操作资金并不是巧合。

另一方面,近年来,央行致力于推动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转型,核心是从数量调控为主转向价格调控为主。“价格”越发成为货币政策操作关注的指标。10月以来,央行关注较多、市场上最有代表性的利率指标——银行间7天期债券回购利率DR007运行中枢稳定在2.6%一线,日常在2.5%-2.7%的区间内波动,并未出现明显上涨。按照先前经验,2.55%-2.7%被视为央行合意的DR007利率走廊,当利率低于或高于这一区间,往往会触发央行逆向调控。既然近期利率没有突破走廊,央行也就没有必要进行调控。

总的来看,在当前内外形势下,货币政策难收紧,但恐怕也难大放松。本周美联储再次加息是大概率事件,美元指数仍维持强势,在这个时点上,降准乃至于降息,将进一步压缩中美货币市场利率利差,从而可能加大稳汇率的难度。

而央行操作方面,21日有1200亿国库现金定存到期,央行可能结合财政支出进度在公开市场中削峰填谷,以维持资金面稳定。资金利率曲线方面,上周短端利率如期出现上行,本周7天利率或相对稳定,14天利率有上行压力。货币市场投资工具方面,本周3个月NCD发行利率或较为平稳。票据利率继续低位波动,但年末或有上行可能。

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记者:张奇)、中国证券报(记者:张勤峰)、央视财经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