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变局:“一些城”和“一些人”的好日子结束了!

四月变局:“一些城”和“一些人”的好日子结束了!
2018年04月04日 17:11 楼市参考

进入4月份才4天,经济领域就发生了一系列大事。这些大事拥有共同的内在逻辑,宣布一类城市和一些人的好日子暂时终结了!

哪一类城市?人口增长乏力、甚至流失,经济总量小、活力弱、负债率高的城市。哪些人?靠政府低效投资养活的寄生虫们。

过去几年,上述城市(主要分布在中西部、东北)通过增加负债率、大干快上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货币棚改,获得了经济发展的红利,现在红利期即将走到尽头。

标志性事件一共有三个,都发生在过去几天:

第一,4月2日“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要求“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明确要求“地方政府和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尽快把杠杆降下来,努力实现宏观杠杆率稳定和逐步下降”。

会议还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第二,据“上海证券报”等媒体报道,新疆准东经济开发区从3月27日起要求区内2016年和2017年政府投资类所有续建及未开工建设项目一律停止施工。另外,新疆其他地方的部分PPP项目也已经暂停。

第三,4月3日,财政部印发《试点发行地方政府棚户区改造专项债券管理办法》的通知,中国的棚改从“PSL时代”切换到了“地方专项债券时代”。

估计很多读者看不懂,我来解释一下。

这一系列的事件,都跟一件事有关:中国在“十九大”之后的经济转向。

2013年到2017年,中国经济曾经历了一个“下行—刺激—上行”的周期。其中先后启动过一轮股市“政策牛市”和一轮楼市“政策牛市”,以楼市发挥的作用为最大。在启动楼市期间,还搞了“大基建+PPP”。

所谓,PPP就是公私合营搞一些有盈利的公共项目。之所以提倡PPP,跟不希望进一步提高地方政府负债率有关。

但地方政府面临的情况各不相同,经济发达地区好办,搞什么都不容易亏;而经济落后地区就很麻烦,缺钱缺人气,搞什么项目都不容易赚。而政绩考核压力大,所以就搞一些“假PPP”、“伪PPP”项目来刺激经济,要么将来没有回报率,要么增加政府的隐形债务。一言以蔽之——把政绩留给自己,把债务留给后任。

由于楼市热度仍在,换届也圆满完成。这时候,深化改革、提高发展质量、防范风险又被提上日程,所以“大基建+PPP”就要挤水分了!

“大基建”挤水分,此前我在专栏里写过,比如包头地铁停建,呼和浩特部分地铁新线停建,以及国家提高申报地铁新线标准(造成14个城市,暂时失去地铁扩建资格)。

PPP挤水分,标志性事件是:去年年底,财政部印发了《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地今年3月底前要完成PPP项目库的集中清理。

PPP项目被清理,或者被暂停,一般有以下几个原因:1,当地政府财政负担沉重,根本玩不起;2、项目不可能盈利;3、表面上是PPP,其实是BT项目。等等。

至于棚改从“PSL(抵押补充贷款)方式”变成“地方专项债券”的方式,也意味着管理更加规范,审批更加严格。此外,还涉及到“印钞方式”的微妙变化,用PSL贷款方式搞棚改(央行把钱给政策性银行,然后再给地方政府棚改),类似央行间接发钞给棚改;转换成地方债券方式后,对广义货币的衍生,刺激力度有所减弱。

总之,4月初发生几件大事告诉我们:国家信心坚定,希望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来提高经济质量,前几年为了刺激经济临时使用的“大基建+PPP+房地产”的模式,正在被弱化。(棚改换一种方式,继续推进)

在这个转变过程中,经济落后地区将受到较大冲击。因为这些地区经济活跃度低,投资主要靠政府和国企,而政府和国企又被点名要求带头去杠杆,PPP和大基建都被控制。这样,剩下的空间只有“中央转移支付”了。

前两年,一些中西部省市GDP增长比较快,接下来能不能维持就很难说了。而对于广东、浙江、江苏等经济发达省份来说,由于回报率高,“PPP+大基建”仍然可以玩下去。再加上人口持续流入,所以经济继续向好。

所以,大家在选择投资地的时候,一定要选民间经济活跃、有持续人口流入的地区。

另外,中国在中美贸易战即将“全面打响”的时候,仍然坚定不移地暂停了一大批低质低效的PPP和大基建项目,显示了战略定力。同时也似乎在告诉我们:贸易战很难全面爆发,至少中国目前没有全力以赴准备打贸易战。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