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消耗加速!这个巨无霸要冲击年内最大IPO,回A急备粮草

资本消耗加速!这个巨无霸要冲击年内最大IPO,回A急备粮草
2019年06月17日 10:49 互金咖

原创: 新经济IP  新经济e线  今天

资本充足率永远是戴在银行头上的一道“紧箍咒”。

哪怕是对这个资产超过十万亿元的“巨无霸”来讲也是如此。6月12日晚间,邮储银行(01658.HK)于港交所发布公告称,银保监会原则同意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并上市,发行规模不超59.48亿股;本次发行所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用于补充本行资本金。

据邮储银行4月25日公布的2019年一季报显示,截至2019年3月末,邮储银行资产规模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到10.1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59%;负债规模突破9.5万亿元,达到9.6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74%。

报告期内,由于风险加权资产(RWA )较年初增长6.11%,使得邮储银行今年一季度末的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一级资本依次比2018 年底分别下降32BP 、16BP、22BP,下降幅度均超过行业平均水平。

中金公司研究员陈健恒认为,在非标入表、严格不良标准,扩大信贷规模的大环境下,商业银行的资本消耗正逐渐加速。

虽然邮储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距离监管红线仍有2.11 pct的空间,但资本充足率仍然承压,补充资本势在必行。

对此,国泰君安研报指出,从整体情况来看,邮储银行与农业银行最为可比,且成长性高于农业银行。相对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而言,邮储银行竞争力偏弱。

据此,邮储银行合理的PB 估值范围应该介于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之间。根据相对估值法判断,邮储银行合理估值水平为0.82 倍PB。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邮储银行每股净资产为6.0811元。

按上述估值水平计算,其A股发行价格则为4.99元,对应募集资金金额或达296.6亿元。若邮储银行IPO在今年年内顺利成行的话,A股市场将齐聚六大国有大行。而这一募资规模也将有望冲击年度最大IPO。

辗转两年回A路

对比邮储银行前后两次公告可见,该行此次A股发行规模较之前扩大了近8亿股。不过,新经济e线注意到,对邮储银行而言,其回A之路并不平坦,前后辗转已近两年。

邮储银行增资及融资历程

早在2016年9月28日,邮储银行港股上市一度成为当年全球体量最大的IPO,这也是继2010年农业银行上市后全球规模最大的金融股IPO,共筹集资金576.27亿港元(约74亿美元)。

随后,该行在登陆港股不到一年的时间便开始启动回A事宜。2017年8月29日,邮储银行发布了《建议A股发行》的公告,称在成功实现H股上市后,进一步拟定了A股发行相关方案,拟申请在A股发行数量不超过51.72亿股,每股面值1元,占扩大后总股本6%,拟上市地点为上交所。

同年9月14日,该行与中金公司、中邮证券、瑞银证券签订上市辅导协议后,邮储银行联合辅导机构向北京证监局报送其上市辅导备案申请材料,于2017年10月27日获得受理函。但随后一年多,邮储银行的回A进程一直没有新进展。

就在去年,邮储银行高管大幅变动也延后了该行的回A进程。在该行原董事长李国华于2018年7月调任中国联通总经理后,原行长吕家进随后也调任交行副行长,董事长、行长两职位双双空缺近8个月。

直到今年3月末,邮储银行新任董事长张金良在该行2018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邮储银行目前正在积极有序推进A股的IPO工作,并称这将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体系,打通境内外资本市场,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为未来业务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从邮储银行的资本历程来看,在10 年间里,该行相继完成了成立、改制、引进战投、上市多个步骤。

2007 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00 亿元,由邮政集团独家出资。2012年,改制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5 年,邮储银行引入十家境内外战略投资者。2016 年,邮储银行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正式登陆国际资本市场。2019 年,邮储银行宣布将回归A 股。

新经济e线观察到,从股东结构来看,邮储银行与四大行存在明显差异。邮储银行主要由邮政集团出资设立,历史上曾多次增资。当前,邮政集团为邮储银行第一大股东,且为控股股东。考虑到邮储银行存在“代理网点”的特殊运营模式,邮政集团绝对控股的地位或将长期保持。

此外,两大互联网巨头均有参股。早在2015 年引进战略投资者时,阿里(持股0.91%)和腾讯(持股0.16%)两大互联网公司双双选择投资邮储银行。

除财务投资外,邮储银行已在金融科技方面与两家公司开展了深度合作,目前已与蚂蚁金服形成了5 大类11 项战略合作方案,与腾讯明确了9 大类23 项合作内容。

而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邮储银行“代理+自营”的运营模式及收费模式都是国内唯一的,这一模式也使得邮储银行成为全球网点数最多的银行。

截至2018年末,邮储银行共有网点39719 个,一举超过了农业银行和工商银行网点数的总和。但是,在邮储的近4 万个网点中,仅有不到8000 个属于自营网点,邮储银行拥有完全的管理权限。剩余约32000 个代理网点均属于邮政集团。

代理网点来自邮政集团在全国分布的邮政营业场所。基于邮政集团与邮储银行签订的《委托代理银行业务框架协议》,集团网点可以代为办理部分银行业务,类似于缩水版的银行网点。目前,代理网点的场地设施所有权及人员任免权均属邮政集团,邮储银行负责指导监督。

代理模式业务受限

另据新经济e线了解,在目前的监管规定下,代理网点主要可办理吸收个人存款及中间业务两类业务,但不得办理对公业务及资产业务。

相比其他大型商业银行,邮储银行拥有更广泛、更深入的网络覆盖,尤其是在大型银行布局较少的县域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其中,县域及以下地区为主,占比达70%;中西部地区占比最大,合计达55%。

不过,正是因为这样的代理模式,邮储银行业务范围受到限制。代理网点可以揽储却无法放贷的业务限制,显著制约了邮储银行贷款投放能力,导致存贷比、贷款占比持续偏低,其贷款规模及占比均远低于四大行。

截至目前,经过几年的努力,邮储银行存贷比已提升至49.6%,但距离国有大行75%左右的存贷比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

邮储银行成本收入比整体高于四大行

对此,国泰君安分析师邱冠华表示,代理模式的劣势在于,一是费率较高,邮储银行的揽储成本其实很高。

表面看来,邮储银行的净息差较四大行有明显优势,一旦将储蓄代理费计入负债成本的话,存款成本率将大幅上升。如果将代理网点费视作揽储成本,并还原回存款成本中,则邮储银行还原后存款成本率将提升88bp 至2.29%。可见,邮储银行零售负债优势已荡然无存,实际净息差也一下从五家国有大行最高转变为最低。

二是效率偏低。由于代理网点的设备所有权及人事管理权均在集团,因此银行给代理网点的设备投入少于自营网点,在人员管理上也存在限制,运营效率较低。邮储银行的成本收入比显著高于五家银行,剔除了储蓄代理费后为30.4%,仍高于工行、建行、中行。

而且,进一步分解到人均指标的话,邮储银行近三年成本收入比快速下降,邮储银行人均费用第二高,但人均利润最低。在五家国有大行中,由于盈利与成本倒挂,邮储银行是唯一一家人均利润小于人均费用的银行。

此外,相比四大行,除了银行卡业务以外,邮储银行各类中间业务收入贡献度都偏低。究其原因,主要是综合化经营程度相对较弱,尤其是在对公类中间业务中;在代理模式下,代理网点产生的中间业务收入都由银行转移给了集团,因此不体现在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中。

与四大行相比,邮储银行三大业务条线(零售、对公、资金)盈利水平均低于四大行,分部ROA 分别低于四大行平均159bp、45bp、33bp。三大条线共性是各条线营业支出负担较重、中收创收能力较弱,对公业务的息差也偏低,而资金业务还受到减值损失拖累。此外,邮储银行盈利水平最低的资金业务,分部资产占比却最高,拖累了整体盈利水平。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其下沉的网点布局使得邮储银行拥有独特的经营优势。相比其他大型商业银行,邮储银行拥有更广泛、更深入的网络覆盖,尤其是在大型银行布局较少的县域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相比农村金融机构,邮储银行又能够提供更综合化、更专业化的产品和服务。

从资产负债结构看,邮储银行的零售业务有着扎实的客户基础。其负债端个人存款占存款总额比重达87%,显著高于四大行水平。正是由于网点下沉够深,获取到了更多基层客群,才使得邮储银行拥有零售负债优势。

当前,国有大行普遍采用精简机构、提高效率的发展方式,适度压缩网点数量。因此,邮储银行的网点数量优势仍将是其坚实的护城河。

值得注意的是,2019 年5 月,邮储银行获批在6 个省的代理网点试点小额贷款辅助贷款,这意味着代理网点开始试水资产业务。若未来代理网点对于个人及小微企业的资产业务范围进一步扩大的话,邮储银行的网点优势有望驱动营收增长。

打通资本补充渠道

实际上,仅今年以来,A股前后已有3 家银行上市,分别为紫金银行、青岛银行和西安银行。相比之下,IPO 融资的优势是规模较大,能够对银行资本进行较大的补充。

早在邮储银行之前,H股上市银行浙商银行、重庆农商行、重庆银行、广州农商行也正在积极回归A股过程中。截至目前,包括前述几家银行在内,A股市场共有14家银行已递交IPO申请,处于正常排队状态中。

新经济e线注意到,在邮储银行回A背后,不少在港上市的上市银行长期处于折价交易状态。截至6月14日收盘,邮储银行股价报收4.38港元,不考虑现金分红除权因素的话,这一价格仍较IPO发行价破发近8%。

而A+H上市后,上市银行在资本得到有效补充的同时为后续打通了新的资本补充通道。一方面,可以借道IPO快速补充资本金;另一方面,A股二级市场折价交易的局面也有望得到改善,一举两得。

当前,A+H股上市银行共计11家,分别为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光大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郑州银行、青岛银行。

截至6月14日收盘,在港交易的上市银行中,除了青岛银行以外,其余10家上市银行港股价格均较A股出现折价交易。其中,港股折价率最高的为郑州银行,其A股价格较港股价格高出近一倍。

而五大国有大行中,港股亦全线出现折价交易。五大国有行若按AH价格比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的话,分别为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比值分别为1.33、1.32、1.30、1.14、1.12,对应A股和H股收盘价分别是3.76元和3.21港元、3.73元和3.20港元、7.22元和6.33港元、5.74元和5.74港元、6.17元和6.26港元,上述5大国有行A股溢价率分别达33.08%、32.43%、29.59%、13.62%、11.98%。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分类及补充工具一览

此外,对于银行业来说,资本充足率是所有监管指标里最重要的一条,它甚至奠定了银行的发展模式。在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部分表外业务回表,对银行的资本金水平提出考验,资本金不足会成为银行信用扩张的阻碍。

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要求,2018 年底,系统性重要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不得低于11.5%、9.5%和8.5%,其他银行在这个基础上分别少一个百分点,即10.5% 、8.5%和7.5% 。

统计数据表明,截止到2019 年一季度,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 14.18%、11.52 %、10.95 %,分别较2018年下降2BP、6BP、8BP。

受风险资产增速提升的影响,截止到2019年一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净额增速为17.93%,而同期三项风险资产加总后增速提升到13.21%,较2018年提升4.67pcts。

截至2019年一季度,仅股份行资本充足率环比上升1BP,其他各类型银行均出现下跌。主要伴随更细致监管政策出台,资本充足率要求变相在不断提高,但是银行补充资本的渠道却比较有限,而依靠自身内源式积累又很难跟上风险资产扩张的速度。

“特别是自2018 年以来,越来越多的监管新规将业务规模的上限与净资本净资产挂钩,实际上提高了在一定规模下银行机构的资本要求。”陈健恒直言。“即使资本充足率相对较高的国有大行,在TLAC规则下,对照2022年11月前实现16%资本充足率、6%杠杆率以及2025年11月前实现18%资本充足率、6.75%杠杆率,也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据悉,TLAC监管方案仅针对全球30家系统重要性银行,包括我国4家银行,分别是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

截至2019年3月,我国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142.11 万亿,同比增速为13.70 %,存款余额为183.82万亿,同比增速为8.70%。金融机构贷款端增速高于存款端增速5个百分点。存款端存在一定压力,贷款端的高速增长使得风险加权资产得以扩张,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也会增加资本金的消耗。

可见,除了表外回表压力外,广义信贷投放本身也需要依赖充足的资本支持,叠加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筹建等,这些都需要消耗银行资本。

无疑,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银行的存贷差在收缩,银行有足够的动力扩大资产规模。但作为资产规模扩张的约束指标,资本的稀缺将是银行长期需要面对的难题。

新经济e线为界面JMedia联盟成员,2019胡润百富优秀财经自媒体,旗下有支付宝个人专栏“新资本论”。新经济e线公众号已入驻今日头条、一点资讯、新浪财经头条、搜狐号、大鱼号平台、百度百家、大风号、企鹅号、网易号、和讯名家、蚂蚁财富社区、招商银行社区专栏等平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