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中发现企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从《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中发现企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2022年02月12日 15:27 至本股权激励

【摘要】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的《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一书是一部杰出的美国企业史巨著,从中可以吸取到无尽的营养,尤其是能从中发现企业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些规律绝不是仅对美国企业发生作用,而是决定着全球每一家企业的发展。我写这个读后感,就是思考收获,记录心得,指导中国企业的发展。没有文字的总结,就会如过眼云烟,留不下什么痕迹,对不起过去研读的辛苦付出。

一、这是一部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书 

企业史也是历史,研究历史就要遵循一定的指导原则。指导原则不过就是两种,一种是唯心史观,一种是唯物史观

胡适所说的“历史就是小姑娘的脸,可以随意涂抹”。这就是露骨的唯心史观,它完全否定历史的客观实在性,认为历史不过是人们的任意联想。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书中说:“现代唯物主义把历史看做人类的发展过程,而它的任务就在于发现这个过程的运动规律”。在唯物史观看来人类历史是客观的运动过程,而蕴含于各个偶然事件中的规律也是客观实在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是去创造历史规律而是在真实的过程中发现历史规律!

《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一书的作者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生活在20世纪的美国,应该饱受资本主义思想观念洗礼,他的个人信仰不得而知,但是,他的这部书却是一本不折不扣的历史唯物主义著作,从研究的方法到得出的主要结论都是对美国企业史的真实写照,绝不是任意涂抹。

本文作者阅读的英文原版书

一、钱德勒采用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 

人类历史是客观的历史过程,在看似变幻无穷的偶然事件中蕴含着客观规律。那么人类如何才能发现人类社会的这些运动规律呢?

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一恩格斯最后的哲学著作中,恩格斯特别强调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特点是通过人们自觉的、有目的的活动来实现的。

恩格斯强调指出:“有些人只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套语来把自己相当贫乏的历史知识尽快构成体系,就自认为用不着进一步研究,问题已经解决了。这样做的结果,严重地败坏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唯物史观的声誉。他们根本不懂我们的历史观首先是进行研究工作的指南,并不是按照黑格尔学派的方式构造体系的诀窍。”恩格斯指出,要把唯物史观当作研究工作的指南,以及认识历史本质的根本方法,就必须重新研究全部历史,必须详细研究各种社会形态的存在条件,然后设法从这些条件中找出相应的政治、私法、美学、哲学、宗教等等的观点。

但这是一个极为艰苦细致的工作,到目前只有少数人这样做过。然而这又是一个无限广阔的领域,谁肯认真地工作,谁就能做出许多成绩,就能超群出众。可惜当时德国的青年很少有人下一番功夫去钻研经济学、经济学史、工业史、农业史和社会形态发展史等等,而这些恰恰是真正唯物史观的基础。

恩格斯又强调道:“如果不把唯物主义方法当作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把它当作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那它就会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

总而言之,恩格斯认为社会历史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也是客观的,但要发现这些规律就只有全面深入的收集资料并系统的进行研究分析。这就是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和主要方法。

不管钱德勒是否承认社会历史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但是他的研究方法却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钱德勒不是随意涂抹美国企业的脸蛋,而是系统全面的收集美国企业的各种材料,并进行详细的说明与分析,然后得出自己关于企业史的结论。

这样一来,艰巨的工作自然跃出——写作《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用了15年的时间!钱德勒真正做到了“必须详细研究各种社会形态的存在条件,然后设法从这些条件中找出相应的政治、私法、美学、哲学、宗教等等的观点”。

通过这种方法,钱德勒也取得了恩格斯所预测的结果——“谁肯认真地工作,谁就能做出许多成绩,就能超群出众”。钱德勒成为美国最著名的企业史专家,获得了普利策奖、班克罗夫特奖,成为超群出众的人。 

让我们看看钱德勒的著作涉及到的企业史材料有多么丰富吧!

钱德勒从美国传统企业阶段一直写到现代企业阶段,具体时间跨度为1790年代到1970年代,大约180年。

1. 1790年—1840年是现代企业出现前的孕育阶段 

这个阶段美国的商业企业和制造企业数量大幅度增长,但仍然由少量所有者管理企业。书中记述了1790年美国人口状况。在3930000美国人中,只有202000人住在超过2500人的城镇和村庄中,在2881000个工作者中,有2069000人在农场做工。

当商业企业走向专业化之后,美国的原棉产业突飞猛进,书中写道:“到了1793年,即伊莱·惠特利发明轧棉机的那一年,棉花的年出口量已达到48.8万磅……1821年到1850年间,美国供应英国全年所需原棉的75%以上。”

这类具体明确的数据,在书中俯拾皆是。这些都是真实的历史数据,绝不是可以随便杜撰的,这些都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体现。

除了详细的数据,书中还列举了很多案例,有一个案例深深的打动了我,它活灵活现地刻画了一位美国19世纪初的商人形象。书里是这样写的:

早晨很早就起床,吃过早饭,到位于城里商业区企业的账房,拆开并阅读信件,出去处理一些业务,或者是在海关、银行,或者是其他地方,一直忙到十二点。然后在戴尔蒙尼哥饭店吃午饭并喝一杯酒,或者在唐宁饭庄吃些生牡蛎;签发一些支票并且处理一些财务问题,直到下午一点半;然后去证券交易所;返回账房,一直待到吃晚饭。在旧时代,还实行“夜晚营业”,一直在商业区要待到夜里十点或十一点,然后才回家上床睡觉。

书中用极为形象的语言概括了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In the commercial capitalism of the 1840s,owners managed andmanagers owned their enterprises.(p37)(在1840年代的商业资本主义时代,所有者直接经营管理企业,而经营管理者同时拥有他们的企业。)

1840年前的制造业主要利用大河作为动力来源,工厂中90%以上的劳动力来自当地的农民。只有制衣业在1840年前有雇人超过50人的工厂。

洛维尔的波士顿制造公司把各生产活动都集成在织布和纺纱两个工序之中,大幅度的降低了大量生产服装的单位成本,工厂资本从10万美元迅速扩充到30万美元,继而达到60万美元,员工人数达到300人,并且只有月工资一项收入。

这一部分还介绍道:种植园是大规模生产的先祖,联合纺织厂是大规模生产的新形式,斯泼英菲尔德兵工厂是另一种现代工厂的雏形。

2.1840年—1860年第一种现代企业——铁路公司蓬勃发展 

1840年代到1850年代,铁路运输对美国开始变得重要。美国在1840年代,只修建了400英里运河,而铁路则修了6000英里。

西部铁路公司是美国第一家由全职受薪经理通过正式管理架构来管理的商业企业。丹尼尔C.麦卡勒姆对由西部铁路公司和巴尔的摩与俄亥俄铁路公司发展起来的组织形式进行了进一步的塑造。麦卡勒姆阐明了管理的“一般原则”,并且完善了内部信息交流机制。J.埃德加·汤姆森成为宾夕法尼亚铁路的总裁后于1857年签发了组织手册。在所有的组织创新者中,宾夕法尼亚铁路的J.埃德加·汤姆森与他的助理们对新会计制度做出了最大的贡献。

《看得见的手》一书对于新会计制度的具体内容列举了1879年6月10日纽约萨拉托加斯泼英斯铁路委员会议推荐会计格式,阿尔伯特·芬克发明的运营费用分类与单位成本核算会计科目,芬克提出了“每吨-英里”的基准概念。

在1870年至1890年,铁路公司既有联合又有竞争。1890年至1910年,高级经理人负责建立全体系的现代铁路公司。杰伊·古尔德的竞争迫使宾西法尼亚铁路公司成为贯通美国全境的铁路帝国,书中搭配了该公司1876年的运营线路图。书中配置了1893年和1906年资本超过1亿美元的铁路公司列表。

书中讲到铁路公司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并举出了最突出的案例——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

在19世纪60年代,该公司的职业经理人只占有极少的股份,但是他们却完全控制了董事会。汤姆森是董事会主席同时兼任总裁,另外四名高级经理也担任董事。剩余的董事成员事实上也是由总裁“任命”的。毫无疑问,无需讨论,董事们就会批准经理们提出的扩张计划。

这个案例让我们震惊了!美国铁路公司的两权分离竟然这么早!职业经理人完全掌握了公司控制权——太彻底了!

3.运输与通讯革命带来了大规模分销 

《看得见的手》详细介绍了由运输与通讯革命所带来的大规模分销。革命造就出大规模批发商,大型零售商——百货公司和邮购公司,以及连锁店。

闻一知十,我只选取一些关于梅西百货公司的资料进行展示。

罗兰德·梅西百货公司1858年在纽约是一家售卖昂贵干货的零售商,在1860年代通过兼并周边的杂货店来增加产品线,在1870年前梅西成了一家百货商店。梅西公司早在1869年就已经营了菲尔德公司后来所经营的项目(除男人服装),还加上家具、银器、阳伞和雨伞、珠宝、帽子、鞋子和玩具。到了1877年,又增加了书本和文具、瓷器、玻璃器皿、陶器、鲜花、羽毛和男人服装等经营项目。

梅西的建立中央组织的目的是“让部门的头头(采购员)得以全力以赴于货品的购买和销售”。就像批发公司的采购员一样,这些百货公司的采购员要为其部门的经营负全部责任。因此,这些部门负责人常常在自己的领域内拥有绝对的指挥权,并且除了老板以外,不承认任何权威。

4.运输与通讯革命带来了大规模生产 

运输与通讯革命带来了大规模生产,书中以大篇幅记述这方面的资料。对我印象至深的是烟草工业大发展资料。书中写道:一个给人印象最深的连续加工机械样板来自烟草工业。

在1881年,詹姆斯·邦塞克取得一台香烟制造机专利,即使在试验阶段,该机器在一个10小时工作日生产了超过70,000支香烟。在1880年代后期,一台机器在一个工作日能生产超过120,000支香烟。

在当时,一名最熟练的工人一天只能制作3,000支香烟。十五台这样的机器就能满足1880年美国全部的香烟需求,如果是30台就能使1885年的市场饱和。该机器使每千支香烟的工资从4先令降到0.3便士。如果把机器的原始成本、专利使用费和折旧考虑进去,生产1,000支香烟的总成本也从5先令(60便士)降到10便士。

首先采用邦塞克机器的两家公司——美国的詹姆斯·B.杜克公司和英国的威尔斯公司都在各自国家成了烟草行业的老大,并且在10年内,两家公司为夺取世界市场而展开拼杀。

在这部分,书中还详细介绍了面粉厂、提炼和蒸馏工业、金属生产工业(这里面包含安德鲁·卡内基的钢铁厂)、金属加工工业。

随着大规模生产的发展,科学管理理论随之兴起。书中比较详细的介绍了泰勒科学管理理论。

1895年,佛雷德里克·W.泰勒发表了他的第一篇随后被他称之为“科学管理”的论文。他指出,对于给与员工的奖励不能以管理者的主观经验为分配基准,而应当“科学地”确定标准工时和产量,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通过详细的作业分析,以及对有关工作的工时和动作的研究。泰勒还提出在工厂管理中运用“胡萝卜加大棒”的规则。泰勒还特别强调了在工厂中设立专门的计划部门来代替单纯的经理、主管和工头的个人管理。

科学管理最光辉的实践典范就是福特汽车公司“生产线制度”。亨利·福特和他的同事们把机器及其操作人员按仔细规划的作业顺序排列。工程师们利用传送带把零件传经装配工人的面前,而每个工人都被指定只做一种高度专业化的工作。这种流动生产线首先试用在惯性轮磁电机的装配上,接着又用在发动机其他部分的装配上,然后是发动机本身,最后在1913年10月,汽车底盘和整部汽车也全用这种方式进行装配了。

这项创新——流动装配线——的功效是立竿见影的。通过能力的速度直线上升。制造一部老型汽车的工时,从12个小时8分钟减少到2小时35分钟。1914年的春天,高地公园的工厂每天生产1000辆汽车,每辆汽车的平均工时降到1小时33分钟。流动装配线很快就成为现代化大量生产最著名的标志。

5.大规模生产与大规模分销的集成 

1880年代,大型生产企业开始实行纵向一体化整合。一般是自设销售部门或销售分支机构。书中列举大量的典型企业,例如美国烟草、钻石火柴、老人牌麦片、皮尔斯伯里面粉、坎贝尔汤料、海因茨、博登、卡奈欣、利比、宝洁、柯达。

我对美国烟草公司的发展历程印象最深。詹姆斯·布坎南·杜克是北卡罗莱纳州达勒姆的一名烟草制造商,由于难于与已具有规模的邻近厂商布莱克韦尔公司竞争,便于1881年决定生产香烟。

当时香烟还是个新鲜物儿。杜克安装了两台邦萨克制烟机,每台机器一天能生产12万支香烟,很快就使美国市场达到饱和。1885年6月,杜克又与邦萨克签订了独家租赁机器合同,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由于生产量暴增,杜克赶紧建立广泛的销售系统。一方面与全球的分销商建立销售合伙关系,另一方面在美国一些较大的城市自建销售机构网络,这些机构是由支薪经理领导,负责销售和宣传。

杜克在建立销售组织的同时也在高质烟叶(制造香烟的原料)产地的美国东南部建立起广泛的采购网络,能直接向农民购买烟叶,减少了交易成本和不确定性,充分保障了对本公司大量生产的供应。由于使大量生产与大量购销结合,杜克公司得以维持低价,同时取得高利润。

到1889年,杜克已成为香烟工业中最大的厂商,每年生产8.34亿支香烟,销售额达到450万美元,尽管要负担沉重的广告费,利润仍达40万美元。

为了控制竞争,1890年,以杜克公司为主体联合其他四家竞争企业成立了美国烟草公司。这家大公司内部分成各个部门并由纽约总公司指挥,即使在19世纪90年代经济萧条期也取得了高额利润。到1900年,除了雪茄制造外,美国烟草公司已完全支配了烟草工业。

6.通过兼并整合出大企业

在1870年-1917年,大规模的兼并整合出一大批企业。在这些企业中就有著名的标准石油公司。

在1872年,为了控制过量生产和价格战,美国炼油商卡特尔应需而生,由于约翰·D·洛克菲勒创立的标准石油公司规模最大,因此洛克菲勒当了卡特尔的主席,结果却是该协会根本控制不了成员的价格与产量。

后来,洛克菲勒放弃了横向联盟的方式,改为依赖标准石油的强大产量与低价优势来吸引竞争对手和自己紧密合作。到1880年时,标准石油财团控制的公司达到40家,洛克菲勒及其四个合伙人已经拥有了联盟成员公司七分之四的股权,1881年,这个联盟控制了全国90%的炼油能力。

紧接着成立了油管运输公司——国民运输公司。为了加强对联盟的管理,精明的法律顾问多德发明了标准石油托拉斯这一组织形式,联盟成员把自己公司的股票换成标准石油托拉斯的信托证券,托拉斯成立了一个由九位董事组成的办公室来管理各下属公司。

托拉斯一经建立就把炼油厂数量从53家减为22家,每加仑的炼油成本从1.5美分降低到0.5美分。完成炼油的整合后,标准石油托拉斯又建立了自己的市场销售系统,随后又建立了自己的原油供应系统,获得了全国25%以上的原油供应。

在本部分中还对1888年-1906年合并成功与失败的接近150家企业名录列出表格,信息量很大。为了讲明完成整合的企业与行业情况,本书还加了附录A,在其中按照具体行业分别列举了1917年美国278家总资产超过两千万美元的工业企业的基本信息。

7.中层管理的功能与架构 

在本部分介绍了一些企业家型大型企业(由企业创始人掌握最高经营决策权的大型企业),在这些企业中出现了中层管理团队,他们发展出很多管理方法。

本部分以四家企业为典型进行了详细介绍。这四家企业分别是:管理大量制造与大量销售包装制品的美国烟草公司,管理大量制造与大量销售易腐产品的阿默尔公司,制造和营销机器的辛格和麦考密克公司。

8.高层管理的功能与架构 

19世纪末20世纪初,通过合并手段组建了很多大型管理型企业。

该书以四家大型工业联合企业为典型案例详细介绍了其内部组织结构。这四家企业分别是标准石油公司、通用电气公司、美国橡胶公司、杜邦公司。

9.企业管理架构的完善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大企业进一步完善了组织架构。以通用汽车、杜邦公司为代表建立了多单元组织机构。该书以通用汽车公司为典型,详细介绍了该公司的组织变革过程。

杜兰特先生于1908年创立通用汽车公司,但是他却不善经营管理,1920年时,他欠了一屁股债,这时公司的大股东杜邦公司不得不接手了杜兰特大量的通用汽车股票并且由皮埃尔·杜邦先生接替杜兰特担任总经理。

皮埃尔·杜邦和通用汽车零件部门经理阿尔弗雷德·斯隆先生共同着手通用汽车的组织革新,他们在公司建立了关注于长期战略与资源配置的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最初由四名高级经理组成,后来增加到十名成员。该委员会还负责批准下属部门的业务指标,评估下属部门的业绩表现,制定价格及公司评估基本政策。斯隆还在各分支机构之间建立了协调委员会,主席由公司总部执行委员会一名成员担任。

10.二战后巨型经理人企业主导经济领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本书完成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巨型经理人企业主宰了美国和欧洲经济。

1947年,美国200家最大企业就占有制造业增加值的30%,和全部制造公司资产额的47.2%。到了1963年,当这些企业的大部分都已采取新策略和新的组织结构之后,其增加值占41%,资产额占56.3%。到1968年,后者上升为60.9%。

在讲述美国企业从业主型传统企业发展到经理人型现代企业的整个过程的每个阶段,钱德勒都列举了大量的具体资料,涉及众多著名企业家、代表性企业、还有大量的具体数据。

总之,作者详细的收集了美国企业的资料,整理了这些资料,呈现了这些资料。因此,作者研究企业史的立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而不是唯心主义的立场。

未完待续

来源:《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读后感系列文章中第一篇,持续更新中,敬请关注!

作者:北京至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股权设计师 邱清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