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总量节节攀升,发展动能持续增强——从70年巨变看江城“答卷”

经济总量节节攀升,发展动能持续增强——从70年巨变看江城“答卷”
2024年05月21日 17:52 云南经济日报

5月的江城,晴雨相间,阳光透过薄雾洒落在层峦叠嶂的群山之上,云海翻腾涌动,群峰若隐若现,犹如一幅流动的山水墨画。

5月18日,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迎来成立70周年的日子。70年来,江城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百业俱兴、从封闭落后到开放进取、从贫困潦倒到全面小康的巨大变化,创造了高速发展的奇迹,书写了崭新篇章。2023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5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54元,分别是自治县成立时的2561倍和360倍。

如今,行走在江城县,一个个产业项目犹如春竹拔节,一条条城市干道犹如绿带飞舞,一个个美丽乡村犹如群花争艳,一张张幸福笑脸犹如蜜酿甘甜……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江城县委宣传部供图

产业体系更趋完善

江城县拥有独特的自然环境、人文资源,是发展茶产业极具潜力的一块宝地。70年来,江城县立足自身特色优势,始终把茶产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骨干产业来抓,茶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截至2023年底,全县茶叶种植总面积达20.12万亩,综合产值29.58亿元。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江城黄牛养殖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截至2023年底,全县黄牛存栏5.54万头,养殖效益得到了较大提升,助农增收效果明显。

曾经的江城,产业结构单一,农业以粮食为主,工业以手工作坊的制造业为主,服务业基本空白。70年来,江城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深入实施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二三产业快速发展,交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江城“答卷”。第一产业增加值由1954年的190万元增加到2023年的16.57亿元,增长了872倍;第二产业增加值由1954年的16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16.38亿元,增长了10237倍;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954年的42万元增加到2023年的30.6亿元,增长了近7300倍。

“如今的江城,经济总量节节攀升,综合实力突飞猛进,发展动能持续增强,一二三产业快速发展,产业体系更趋完善,‘三产融合、多业叠加’发展势头强劲,产业发展前景更为广阔。”江城县委副书记、县长龙德生说。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宽阔整洁的道路四通八达,崭新的高楼鳞次栉比,风格各异的住宅小区舒适宜人,花团锦簇的绿地公园遍布城中……一座充满活力的新城已崭露芳容。

江城县康平镇瑶家山村是瑶族群众的主要聚居地,过去,瑶家山村交通不便,通信不畅,村民们住的是茅草房,走的是泥泞路,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如今,村民们的房子盖好了,路也修通了,美丽乡村画卷令人陶醉。

漫步于江城县曲水镇土卡河村,犹如穿行在一幅美丽的自然山水画卷中。土卡河村素有“陆地上的小渔村”之称,傣家民居错落有致,环境幽雅静谧。村里路通了,住房变大了,群众腰包鼓了,幸福生活像蜜一样甜。

天变得更蓝了,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2%;水变得更清了,县级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土变得更净了,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省级评价结果连续8年为优。“如今的江城,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山水和谐的秀丽画卷愈加凸显。”龙德生表示。

近年来,江城县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勐绿高速”等沿边“外联”公路即将建成通车,“内通”农村公路实现历史性跨越,公路里程从70年前的81公里增至2488公里,增长了近31倍,所有行政村和村民小组道路硬化实现全覆盖。

水利基础不断夯实,建成水电站12座,总装机容量达127万千瓦;建成水库10座,蓄水库容达6084万立方米,农村饮水保障率达100%。城乡品质实现跨越提升,全县建成区面积达420万平方米,城镇化率达45.4%;建成区绿地面积达186.09万平方米,公园绿地面积达46.84万平方米。

透过数据,能更真实地感受江城发展的脉动。2023年,江城县地区生产总值达63.55亿元,比1954年的248万元增长了2561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954年的18万元增加到2023年的1.88亿元,增长了1042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54年的43元增加到2023年的15454元,增长了近360倍。

外贸水平不断提升

作为云南省唯一与两个国家陆路接壤的边境县,曾经的江城,“通路不通车、有边无贸”,对外发展受限。70年来,江城县抢抓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行动等诸多政策叠加机遇,凭借特殊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地理位置,利用多样化的贸易方式与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开展经贸合作,加快江城县乃至普洱市对外开放的步伐,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边疆和谐稳定。

口岸发展提速升级。通关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勐康口岸成功获批国际性常年开放公路客货运输口岸,设立入境粮食、水果指定监管场地获海关总署批复同意;龙富口岸建设纳入国家“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项目全面开工建设。

对外贸易水平不断提升。精准落实对外贸易政策,积极鼓励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和替代种植。2023年,境外替代种植12.35万亩;勐康口岸进出口货值6亿元,较2013年增长了10倍;进出口货物种类从5种增加至190种,增长了37倍。

对外合作交流水平不断提升。持续加强与老挝、越南接边地区的合作交流,成功举办了8届中老越三国(普洱)边境商品交易会,贸易成交额累计达1.25亿元。

此外,江城县牢固树立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编织了密实的民生“保障网”。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和职业教育渐成体系,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提高到100%、85%、91.94%。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提标扩面,养老、失业、工伤、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9%。

如今的江城,教育医疗齐头并进,民生福祉惠泽于民,文化事业繁荣兴盛,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责编:罗婧源

校对:刘兵兵

监制:郭云旗

审核:赵梅圭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