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轨制导致缴存人数减少, 养老金该如何并轨?

双轨制导致缴存人数减少, 养老金该如何并轨?
2018年05月16日 18:36 查悦社保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统一的,都是按照工龄长短和在职时的工资高低为主要计算标准。直到1993年我国引入了养老保险制度,为了顾及1993年以前已退休(称“老人”)和已参加工作的职工(称“中人”)利益,当时明确表示改革要遵循“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补齐”的原则,不区分机关、事业和企业工作人员。

但由于改革遇到了较大的阻力,因此到1995年,最终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金没能纳入社保体系,而继续由财政负担。这就造成了养老金的双轨制。

不缴的人享受高额养老金,缴费的人却领最低标准

首先,我们都知道我国养老金制度一直都是双轨制,企业职工按照自行比例缴纳,机关事业单位是财政统一标准缴费(有的地方会要求公务员们象征性交一些);

领取标准也很不同,一般企业职工养老金替代率在30%-40%,而机关事业单位(仅指账面收入)的替代率可以达到70-80%。

虽然一直说要进行养老金并轨,但我们要知道的是,接轨是需要成本的,如果像之前视同工龄的惯例执行,新人、老人应该都没问题,但目前在岗的人账户该如果弥补呢?最后还是要占用企业职工的养老金池,财政是不会为并轨买单的。

我们回顾一下制度历史:

1955年 我国确立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

1958年 我国统一了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退休制度。

1978年 基本确立干部退休制度。

1982年 正式确立了干部离休制度。

1991年 规定社会养老保险费用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企业职工养老从“单位保障”迈向了“社会保障”。

1995年 国家率先对企业养老制度进行社会保障改革,实行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的“统账结合”模式。机关和事业单位未列入改革范围,依旧由国家财政完全拨付。形成了养老“双轨制”模式。

2008年 国务院决定在5个省市先行开展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配套推进。

2012年 养老“双轨制 ”在全国“两会”上引起代表委员们的关注和热议,对养老体制进行改革、取消养老金“双轨制”的呼声高涨。

2018年,养老“双轨制 ”在全国“两会”上,三位代表委员们齐发声,要求废除双轨制。

国家一直在倡导养老金并轨,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双轨制其实一直都在,这么多年,“养老金双轨制”不仅导致了养老金的巨大悬殊,造成了社会巨大的分配不公,多少企退休的老人过着还不及温饱的生活,拿着2000到3000块的养老金,看病看不起,养老院去不起,就买菜都要精打细算,这样的生活,才是我们企退老人的真实写照。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