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星金融互助业务关停,背靠小米却主动淡化存在感

天星金融互助业务关停,背靠小米却主动淡化存在感
2021年05月09日 15:15 红刊财经

红周刊 记者 | 惠凯

天星金融是小米集团旗下的金融平台,作为该公司曾经重点发展的项目,却在监管升级的过程中开始主动淡化与母公司的关系。

天星金融背靠小米集团,其一度是小米公司重点发力的核心业务,但随着2019年后金融监管深化,天星金融在经营中存在了一定压力,不仅主动调低存在感,甚至在母公司报表中为0存在。

4月30日,天星金融APP官方通过微博表示,经过10个月的守望相助,天星金融提供的“互助计划”将于2021年5月14日24点正式关停。此外,天星金融APP首页“保险理财”选项重点推荐的保险产品是“弘康3年”,其收益率也在明显下滑中。

天星金融互助业务出师不利

公开信息显示,天星金融旗下的互助业务是于2020年6月正式上线的,模式类似支付宝中的“相互宝”,可提供50万元的互助金保障,覆盖92种大病。然而在运行10个月后,选择关停了。

其实在天星金融互助业务关停之前,已经有多家“相互宝”类型的产品叫停运营了,譬如美团互助在年初时就发布了关停公告,这是首家关停的大型网络平台大病互助计划。其后,轻松互助在成立5年后,也于3月下旬宣布关停;另一家头部品牌水滴互助也在3月底停止运营。

作为互助类产品的探索者和行业老大,蚂蚁集团旗下的“相互宝”在上线后也是多次引起激烈争论的。银保监会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局曾在官网刊发的《非法商业保险活动分析及对策建议研究》一文中表示,网络互助平台近几年野蛮生长、会员数量庞大,属于非持牌经营、涉众风险不容忽视,部分前置收费模式平台形成沉淀资金、存在跑路风险,如处理不当、管理不到位还可能引发社会风险。

在监管升温下,蚂蚁集团的“相互保”更名为“相互宝”,开始淡化保险色彩。而其“相互宝”中参与分摊人数也在2020年10月创出1.06亿人峰值后也快速下滑,目前已降至不足9100万人。就募集规模来说,《红周刊》记者获悉,相互宝2018年成立至今仅募集了169亿元的资金,相比之下,成立于2020年的天星互助的规模更小。总体上,行业仍在试水阶段。

除了定位暧昧的互助业务,互联网背景金融公司的“标配”也少不了信贷业务,天星金融也不例外。其推出了网贷产品为“小米随星借”,宣传语中最高可借30万元、日息最低万分之二,号称一分钟即可放款。但记者在豆瓣“负债者联盟”、知乎等社群发现,不少天星金融的用户反映其涉嫌暴力催收、电话轰炸等等。黑猫投诉[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平台也有不少用户投诉天星金融委托的催收机构也存在暴力催收、电话骚扰的行为。

《红周刊》记者还注意到,有不少用户抱怨天星金融近期下调了用户的网贷额度。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可能和不久前央行等联合出台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草案)》有关,其规定:对自然人的单户网络小贷余额原则上不得超过30万元,或不超过其最近3年年均收入的三分之一。

天星金融APP的官网还链接了股票开户的入口,包括中信建投、华西证券、利弗莫尔证券等4家券商。值得注意的是,利弗莫尔证券主打港股市场(雷军也是其战略投资人之一),尤其是火热的港股打新业务。

但4月底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表态称“金融产品属‘专卖品’,必须持牌经营,不是随便开个铺子就能卖金融产品”,开展境内金融业务要取得我国金融管理部门的牌照,持境外金融牌照不可在我国境内“无照驾驶”。而利弗莫尔证券持有的是香港证监会批准的牌照。包括老虎、富途、利弗莫尔等持有境外资质但又在境内开展业务的新兴网络券商,未来也将面临更大的监管不确定性。

合作方弘康人寿业绩下滑

除了已经关停的互助业务,天星金融还有传统的保险业务。《红周刊》记者注意到,天星金融APP首页“保险理财”选项重点推荐了包括国华人寿、弘康人寿的投连险产品。其中,弘康人寿对应的产品为“弘康3年”[弘康鑫溢保两全保险(投资连结型)],历史年化收益率仅为4.89%。

《红周刊》记者获悉,弘康3年最终对接的是“增利90号”投资账户。据天星金融APP介绍,增利90号主要投资于上市权益类资产、债券、债券回购等金融资产,其中投向股市的比例不超过40%、投向债券/债券回购的比例不超过60%、投向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不动产相关金融产品的比例不超过75%。然而观察其历史走势,增利90号的投资收益率已经出现下滑,其一年前的回报率还在5%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两家被推送到首页的险资均为中小型险企业,尤其弘康人寿的规模更小。弘康人寿自我定义为一家以互联网为战略的寿险公司,其前总经理张科曾在几年前透露,公司因为没有个险渠道、架构比较扁平,而且通过互联网渠道开发和销售保险产品,降低了消费者投保保费,以及企业的运营成本,“管理效能大约是行业平均20倍左右,因为我们没有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其他一些费用”。

可供佐证的是,除了天星金融,弘康人寿还和其它一些金融互金平台也有合作。据《红周刊》此前报道,某金融平台中有着一款极具特色的产品“小金罐”,该产品对接的是弘康人寿的“弘康悦享长盈终身寿险(投资连结型)”。小金罐有“一笔资金两种收益”的优势。App展示材料显示,可转账户的近30天年化投资回报率为3.95%、期限账户的近30天年化投资回报率为5.54%,整体的最新近30天年化投资回报率达4.31%。如客户投保1000元,其中750元进入可转账户(可随时转入/转出),240元进入期限账户,5年后作为持续奖金返回至投资账户。

小金罐产品中为何有75%的保费可以随时转出?该金融App的“产品详情→转出规则”页面显示,自投保之日起,“可转账户”金额可随时以“保单贷款”的形式、转出自用,资金由保险公司提供(不计入征信系统)。转出部分的贷款利率为4.2%,贷款利息由账户收益偿还,可转账户但凡日贷款利息>收益的部分,则从定期账户中的当日收益中扣减。

换言之,投保客户将75%的保费转出,并非无成本,而是以贷款的形式从弘康人寿处借入一笔资金,当然这也是需要付出一定的贷款利息,而该金融App并未在显眼处提示此事,只强调“可灵活转出”“随时转入转出”,如此设计,不排除有诱导客户之嫌。

更大的风险在于,中国经济“L”形的长期趋势并不支持高投资收益的长期存在。《红周刊》记者测试后发现,期限账户对应的是“弘云1号投资账户”。据弘康人寿公告,2017~2020年上半年,弘云1号的投资回报率从5.8%降至5.5%。显然,弘康悦享长盈终身寿险的收益率也在走低,一旦投资收益无法覆盖可转账户中转出资金的贷款利息,则该金融App的用户可能需要再补缴一笔贷款利息。

这种亏损的风险其实是真实存在的,弘康人寿在2019年报中提示,经过测算,当无风险利率曲线上升50个BP时,公司整体层面的投资收益率将由5.8%下降为4.26%。

需要注意的是,这款产品还出现在天星金融APP首页上。《红周刊》记者发现,北京小米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也是“弘康小金罐”的销售渠道之一,同样宣称“25%资金锁定,稳健增长”,“75%资金灵活,随时取出”。

弘康人寿之所以一度维持业绩增长的高增速,与其产品结构是有一定关系的。投连险、分红险曾被安邦、华夏、前海人寿等险企青睐,并成为险资在2015~2016年掀起举牌潮的主要资金来源。其后,监管部门加强了对“野蛮人”的监管,这3类产品的市场占比已大幅下降。不过,弘康人寿仍主要依赖上述产品来扩张规模,据年报,弘康人寿2020年保费收入前5的产品中就有3款为分红险。而无论是其它金融平台推介的弘康悦享长盈终身寿险,还是天星金融推荐的弘康鑫溢保两全保险,均为投连险产品。

一般而言,对分红险、投连险的较高依赖,往往意味着偿付率和业绩波动较大。据弘康人寿年报,其综合偿付充足率虽然从2019年底的130%增至2020年底的163%,但在行业内仍排名较低。此外,公司的业绩表现也不佳,去年的保险业务收入下滑约1/3,净利润更是从1.75亿元跌至2600万元,行业排名出现大幅下滑。

金融监管强化

天星金融主动调低存在感

无论是保险业务,还是理财代销,天星金融的持续发展都有赖于“小米系”的背景,以及在小米手机上的较高装机率。据小米集团2018年年报,尽管其金融业务尚处于亏损状态,但整体来看,得益于互联网金融业务和有品电商平台收入的增长,小米集团2018年的其他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同比增长80%,达到了32亿元人民币。金融业务是小米2018年冲击A股CDR时的重要业务板块,公司当时表示,将继续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以覆盖手机业务之外的客户。

彼时金融业务还是所有互联网巨头趋之若鹜的“肥肉”,然而其后“一行三会”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监管逐步收紧,特别是对网贷、消金、网络支付、结构化存款等风险点或严查或叫停,尤其是对蚂蚁集团IPO项目的紧急叫停可视为一个关键性的信号。不少有着互联网公司背景的金融品牌逐渐低调,其中就包括了小米旗下的金融业务,其继向“数科”概念靠拢后,又在2020年10月改名为“天星金融”。

实际上,天星数科仍在低调布局,除生不逢时的小米互助被关停外,其在去年还获得了消费金融牌照,其在港申请的虚拟银行牌照——天星银行也在去年6月开始营业。天星数科的管理层也一直维持高配置。目前公司董事长为洪锋,其曾是小米的联合创始人之一、早年曾主导了MIUI业务;天星金融的战略副总裁为曹子玮,其曾任重庆市金融办副主任,而重庆也是注册小贷和消金公司的首选地,蚂蚁集团、百度旗下的度小满、天星金融等的小贷/消金牌照均落在重庆;另外从2020年底开始,小米CFO林世伟也开始兼职天星副董事长。

不过在小米集团层面却是一直在淡化天星金融存在的。《红周刊》记者注意到,小米集团2020年年报也未公布金融业务的详细收入情况,而且相比雷军此前在2017年提出的“黑科技、新零售、国际化、人工智能、互联网金融”五大核心战略,到2020年年报时,已把核心战略调整为“手机×AIoT”,互联网金融已难觅踪影,并通过股权激励的形式最终在2022年前从集团层面剥离金融业务,实现独立运作且不再纳入合并报表。

除了天星金融外,小米在银行、网贷、信用卡等领域也有过其他布局。譬如小米参投了51信用卡的B轮融资,其在港上市也曾引起很高的关注,但2019年后因存在非法爬取数据等问题,被公安部门突查。股价也从每股最高近10港元跌至目前的1.34港元;小米也领投了P2P平台积木盒子的B轮融资,小米副总裁洪锋也一度加入了积木盒子的董事会,但积木盒子在2020年初彻底爆雷,洪锋则在爆雷后退出董事会。

此外,小米集团还是新网银行的二股东、持股29.5%。新网银行成立以来高速增长,但2020年也遇到了瓶颈,去年营收同比下滑12%、净利润下滑4成,总资产下降了近1/10。新网银行的管理层也频繁变动,短短4年内董事长一职3次换人。而且3月中旬还被银保监会官网点评批评。

此外,新网银行的部分股东也遭遇了债务危机:其第五大股东四川省巨洋集团持有的6%股权将在5月中旬被法拍,评估价为5.2亿元、整体估值大致接近招商银行,但迄今无人报名竞拍。

(本文已刊发于5月8日《红周刊》,文中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