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进口版号过审,游戏春天真来了!

首批进口版号过审,游戏春天真来了!
2019年04月05日 22:12 科技反观察

国家相关部门4月3日一口气公布了30个获批的进口网络游戏版号,这是自2018年2月以来首次发放进口游戏版号。加上从去年12月29日以来已下发的11批、959款国内游戏版号,这标志着由于国家相关机构改革而一度停滞的游戏版号审核工作已经重新步入正轨。这也让此前一度担心游戏监管政策生变的人松了一口气。"中国游戏产业的春天真的来了!"这两天,国内多家游戏行业的从业者们从内心中发出欢呼。

良性发展更需要健康环境

回顾2018年,对游戏行业而言不啻为一场挑战。去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组后,版号审批一直处于暂停状态。诸多中小游戏公司为了在流量争夺战中分一杯羹,开发了大量同质化的低端产品,导致"假传奇""假RPG"等游戏一时充斥在流量平台上。更有甚者,为了追求利润,在游戏的导向价值上打擦边球,致使三俗、暴力、赌博等内容的游戏也频频出现,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青少年上网健康等问题也屡见报端。

面对这种状况,该如何破解?"一管就死,一放就乱",曾经是很多快速发展行业面对政府监管时遭遇的共同命运。"放"肯定不是办法,而"管"也要管得"艺术",不能"把孩子和脏水一起泼掉"。事实证明,近一年的加强监管有力肃清了伪造版号、买卖版号等乱象,低品质的山寨游戏被逐渐淘汰。而从整个行业来看,头部领军企业都在强调"修炼内功",一方面推出未成年人保护系统,探索实现未成年人健康上网的系统性方案,另一方面上线了《子曰诗云》《绘真·妙笔千山》等一系列功能游戏,在教育、文化与游戏的结合中寻求创新和突破。

勤修内外功,未来可期

去年6月,日本媒体在调研中发现,在如今的中日手游市场,日本已经出现了对中国的"手游贸易逆差"。数据显示,日本手游在中国市场的收入在2017年为307亿日元,同期中国手游在日本市场的收入是417亿日元,中间相差了110亿日元。显然,随着版号发放数量明显减少,不少厂商已经改变了比拼游戏数量或代理数量的传统思路,更多地重视起版号背后的价值以及自身游戏的研发,开始注重更长久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另根据App Annie发布的中国游戏出海数据统计报告,2012年7月至2018年6月,中国移动游戏在中国以外市场的App商店游戏综合下载量超过140亿次,2018年上半年iOS及Google Play 综合收入同比增长超过了40%。有行业人士指出,依托巨大的国内市场,已经在国内练好"内功"的中国游戏厂商,正在国际市场中变得越来越有竞争力,相信国内游戏产业有一个可期的前景。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