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富联的“毛利率困境”:代工模式亟需转型

工业富联的“毛利率困境”:代工模式亟需转型
2018年08月15日 20:57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客户端8月15日电(吴亦涵)今日(8月15日),工业富联股价再度下跌。截至收盘,工业富联股价收于15.06元/股,下跌2.90%,这是工业富联在披露半年报之后连续第二日下跌。昨日(8月14日),工业富联的股价下跌1.51%。

8月13日晚间,工业富联发布2018半年报,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89.94亿元,但净利润却仅为54.44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速为2.24%,而去年同期的增速则为16.29%。此外,2018年上半年,工业富联的毛利率为8.15%,也比去年同期9.23%的毛利率出现了明显地下滑。

自上市以来,毛利率低的情况一直让工业富联备受资本市场质疑。在6月8日于A股上市之后,工业富联的股价在实现了3个涨停之后便一路下跌。而随着半年报披露的数据不及预期,工业富联的股价再度连日下跌,截至今日收盘,富士康的股价已较最高位下跌42.87%,市值蒸发超2000亿元。

工业富联股价近日再度下跌,数据来源:Wind

业内人士指出,上半年的净利润数据说明,工业富联此前赖以生存的代工模式已经很难继续维持增长,工业富联要想发展,需要寻求向新的模式转型。

毛利率业务持续下滑,工业富联股价再度下跌

事实上,在工业富联寻求A股IPO时,其代工模式以及低毛利率的情况就饱受市场质疑,尽管鸿海集团创始人郭台铭在上市前给工业富联贴上了“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诸多标签,但资本市场并不买账。

在6月8日A股上市之后,工业富联股价仅实现了3个涨停便掉头下跌,成为今年表现最为弱势的新股之一。而在半年报披露之后,工业富联股价更是连日下跌,截至今日收盘,公司的股价报15.06元/股,较股价最高位时下跌42.87%,市值蒸发超2000亿元。有不愿具名的券商人士向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表示,工业富联近日的下跌,与大盘的低迷态势,以及半年报净利润不及预期有关。

具体来看,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工业富联的净利润为2.24%,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也不及此前中金公司给出5.9%的净利润增速预期。

而毛利率走低是工业富联净利润增速放缓的直接原因。上半年,工业富联的毛利率仅为8.15%,相较2017年10.14%的毛利率出现了明显下滑。值得注意的是,从各项业务来看,今年上半年,富士康毛利率较低的业务,均出现了大幅增长。

工业富联的招股书显示,2017年,工业富联的通信网络设备业务、云服务设备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13.65%、4.65%,但其收入却分别占公司收入的60.5%、33.96%。而毛利率高达49.23%的精密工具和工业机器人业务,仅占公司收入的0.27%。

而从此次的半年报来看,今年上半年,工业富联的通讯网络设备业务、云服务设备业务两大低毛利率业务营收增速分别达到28%和21%,保持快速增长,而对于毛利率较高的精密工具和工业机器人业务,工业富联并未披露相关数据。不过,从工业富联总营收增速(16.29%)要低于其他两项业务营收增速的情况来进行简单判断,工业富联毛利率较高的精密工具和工业机器人业务,理论上出现了下滑的情况。

工业互联网改造初现成效,公司人力成本下降

事实上,面对毛利率低的状况,工业富联也在积极寻求改变。其在半年报中表示,公司持续推进内部工业互联网应用改造,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这一方式也在上半年初见成效。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工业富联的人力成本同比下降 11.91%(不含研发人力成本)。不过,尽管人力成本有所下降,但上半年工业富联的营业成本却不降反增,由去年的1241.01亿元增长至1460.39亿元,增长幅度达到17.68%。

对此工业富联表示,营业收入增长,成本随之增加。然而从营业收入来看,公司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29%,明显低于公司营业成本的增长幅度。

TMT分析师付亮则向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分析称,工业富联通过推进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来降低人工成本,从长远看对公司是有利的,但是短期来看,由于公司要加大研发投入,因此相应地增加了公司的成本负担。半年报显示,工业富联上半年的研发支出共31.88亿元,同比增长17.04%。

尽管短期难有明显的成果,但是对于工业富联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应用改造的策略,不少券商都表达了乐观的态度。

中金公司指出,上半年工业富联的人力成本同比下降 11.91%,工业互联网降本增效初见成效。公司作为智能制造转型的重要受益标的,有望在未来不断对内对外提供工业互联网服务,短期对内降本增效,长期对外带来收入,为中国制造业转型贡献强大动力。

平安证券亦表示,在工业互联网背景下,电子设备制造行业将向智能化生产、智能化管理的方向发展,逐渐成为工业互联网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基础性环节。依托富士康在制造服务业的强大经验积累,有望成为“先进制造+工业互联网”新生态的典范企业。

扩张手机构件产能,应对手机市场饱和趋势

不过,尽管推进工业互联网能够降低工业富联的成本,甚至在未来能够对外输出服务,但是目前,工业富联的主营业务,仍是以通信网络设备为主的代工业务。

一位通信行业分析师在接受腾讯采访时表示,尽管工业富联主营业务增速不错,但净利润在过去三年一直都没能超过5%,严重受制于全球通信设备市场逐渐萎缩的现实。“两块主营业务与全球经济状况息息相关,如今全球经济低迷,短期内留给工业富联可供突破的空间并不大。”上述分析师说道。

而从招股书来看,面对这种形势,工业富联似乎用通过扩张手机构件产能的方法,从原有的代工业务中榨取出更多的利润。

招股书显示,在工业富联此次上市募集的271.2亿元的资金中,有164.6亿元拟投向三个智能制造项目,用于扩充手机构件产能共计2.93亿个。工业富联在招股书中给出的项目可行性分析称,“手机机构件作为智能手机的重要部件,市场需求广阔,本次募集资金到位后将会通过智能制造扩大现有产能,提高生产效率并增强生产制造力,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

但是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渐趋饱和的背景下,扩张手机构件的产能是否合适呢?在付亮看来,扩张手机构件的产能,正是工业富联应对手机市场渐趋饱和情况的策略。

“相比组装业务,手机构件业务的附加值更高,扩张手机构件的产能,是公司对上游产业的纵向整合,相当于把此前属于关联方的利润更多地截留到公司中来,从而提高公司的毛利空间,从一个手机上挣更多的钱,以应对整个手机市场的变小。”付亮说道。

不过付亮同时指出,如果工业富联想要改变公司毛利率低的状况,不能仅通过推进工业互联网等方式来转变公司的生产模式,更要寻求公司代工模式的转型。

“无论是人工制造还是机器制造,工业富联的主要业务都是代工业务,而这种模式在未来或许会受到如中国劳动力成本提高、全球行业布局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改变毛利率低的状况,工业富联还需要转变原有的代工模式,寻求新的经营模式,比如去做一个自己的品牌。”付亮说道。(中新经纬APP)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