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松成等:生产性服务业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

盛松成等:生产性服务业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
2024年04月28日 18:52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4月28日电 题:生产性服务业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

  作者 盛松成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

  龙玉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服务业的发展可以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持

  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可以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持,因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不仅仅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也要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更好的市场基础、更加高效的要素配置和更为全面的人才支撑。而服务业本身的高质量发展也将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一部分。

  对待服务业发展要避免一个误区,就是将服务业占比的提高与制造业发展对立起来。事实上,没有先进和优质的服务业,就很难有先进的制造业。制造业中的高端部分,如研发、设计、专利、品牌等,都属于生产性服务业的范畴。随着经济数字化程度不断加深,服务业中直接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部分越来越多,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界限也日渐模糊,有不少属于服务的部分其价值被包含在制造品的价格之中。因而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并不矛盾。

中国应更加关注生产性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般来说,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低于制造业。然而美国在服务业占比提高的同时,也保持了较高劳动生产率。其他发达国家的数据也表明,越是高收入国家,服务业劳动生产率越高,且其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与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越接近。通过纵向分析美国服务业在经济中占比提升的过程,我们发现,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推升服务业在美国GDP中占比的主要动力之一。

  近年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自2010年至2021年,我国第三产业在GDP中的占比从44.3%提高至53.3%。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竞争力还有较大提升空间。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提出了要求。金融业在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绿色转型方面仍大有可为。

  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等领域是近年来国际贸易的新增长点,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将助力我国主动对接高水平经贸规则,对提高我国在贸易新业态领域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的《世界贸易报告》预计,到2040年,全球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的份额将达50%。目前,全球的服务贸易占贸易总量的30%,中国占12%。而服务贸易中,数字贸易[世界贸易组织将数字贸易定义为数字化预订(digitally ordered)或数字化可交付(digitally deliverable)的贸易]的占比正不断攀升,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是全世界生产数据最多的国家之一,有待挖掘、释放的潜力是巨大的。

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质重于形式

  简单、片面局限于服务业或制造业在GDP中的占比数据意义不大,而应更加注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是紧密相连的。甚至可以说,没有先进和优质的服务业,就很难有先进的制造业。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及落实“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时,也专门谈到“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2023年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规模占货物出口总额的25%。但也应客观地认识到,如信息及通讯产品等实现贸易顺差的产品出口金额中也包括了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的产能,中国公司要从这些产品销售中获得更多的增加值仍须努力,尤其是其中的知识产权、品牌等属于高附加值服务业的部分。

  近年来全球生产布局的“近岸回流”趋势,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技术创新水平提高为基础的,提升了企业对产品定制化需求的生产响应能力。应对类似挑战,需要中国企业具备更强的国际化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劳动力成本提升、国际环境变化、全球价值链重构等多重因素驱动下,中国企业迈出了新一轮“出海”的步伐,更需要生产性服务业为其“保驾护航”。这个过程中,企业不仅要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也需要商务服务、金融、法律等专业服务的支持。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创新大国转变,是一个需要各个行业和领域协调配合的系统工程。

  总而言之,服务业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具有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业,是未来我国服务业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数据要素重要性日益凸显,叠加信息技术加速发展、能源转型等重大变革,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有望发挥更多优势,为新技术和新产品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为持续创新营造更好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张芷菡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