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经济生活里的一切
导读:2017年已接近尾声。
展望2018年,中国经济如何?宏观调控政策释放了什么信号?在创新方面会有哪些突破?市场上会有哪些新的投资机遇?
恰逢年末,21世纪经济报道推出年终特刊:《2018前瞻:新时代·新科技·新变革》,以飨读者。这份特刊内容很长,但字字句句诚意满满,匠心之作。
更多2018年的新年特刊内容,请点击查看专题报道:
年终特刊丨2018前瞻:新时代·新科技·新变革
本文来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特刊目录
1、高端访谈
1.1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
1.2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
1.3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
1.4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首席科学家曹冲
1.5 第二届“未来科学大奖”获得者、数学家许晨阳
2、宏观篇
2.1中国经济展望
2.2深化改革
2.3区域新布局
2.4全球经济展望
3、实体/创新篇
3.1 国产大飞机C919的2018:奔向适航
3.2 新零售决战:阿里腾讯掷千亿圈地线下
3.3 新能源车政策推力减弱:2018年市场见分晓
3.4 AI的场景时代:强人工智能还有多远?
3.5 “5G”产业进程加速,中国推动全球统一标准
3.6 “看到”引力波、探测暗物质,探秘2017年“跳跃”的基础物理学
3.7 击楫中流,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力突围上游
4、市场篇
4.1 货币风云
4.2 监管新局
4.3 杠杆上的金融
4.4 大资管转型
4.5 投融资新时代
4.6 机构转型方法论
4.7 布局多层次市场
1
高端访谈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
“
2018年是重大改革、关键性改革的突破年
”
如何看待2018年的系列布局?2018年宏观调控政策,释放了什么信号?
刘元春表示,经过这几年的实践,中国经济企稳向好的基础是坚实的,经济的韧性进一步加强,无需过度关注总量目标,推动改革和结构调整更为重要。推动高质量发展,主要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无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矛盾。
2018年宏观调控方面,刘元春表示,有效投资尤其是促进民间投资合理增长,释放了利好民间资本的政策意图;在2018年外部环境存在不确定性情况下,汇率仍将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住房长效机制的各项改革会逐步推进,调控政策会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不会出“猛药”,最终目标是要维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不出现大起大落。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
“
粤港澳大湾区可以成为国家全面走向现代化的综合改革试验区
”
如何看待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之于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意义?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中国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法治建设和维护港澳繁荣稳定有重要意义。
粤港澳大湾区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项目,更是国家全面走向现代化的综合改革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能只对标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更要看欧盟、北美自贸区的经验。通过借鉴欧盟经验,中国可在粤港澳之间探索设立更高效便捷的协调机制,并推动国家和地方立法,保障湾区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
“
AI替代率高的岗位,事实上人类也不喜欢
”
2017年,人工智能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热潮。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人工智能对人类生活将带来两方面的变化,一是使人机交互的方式发生改变;二是机器可以使很多优秀的人类能力得到复制,让人类从简单劳动中解放出来,去从事更加有价值的工作。
在刘庆峰看来,未来3-5年时间内,人工智能的行业格局会确定,更开放的、在垂直领域深耕的企业,将更可能赢得先机。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首席科学家曹冲:
“
人才是北斗产业一个比较大的缺口
”
2017年,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好事不断”。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首席科学家、上海北斗导航创新研究院首席专家曹冲认为,北斗的发展方向,一是跟其它的GNSS卫星系统兼容、互操作,融入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二是与通讯的融合,实现天基跟地基的结合,实现导航定位的集合。只有导航跟通讯结合得比较好,其它的融合才能很好地推进。在推动北斗产业发展方面,还要补足人才短板。
第二届“未来科学大奖”获得者、数学家
许晨阳:
“
基础学科是科技进步的核心推动力
”
根据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三步走”规划,到2050年中国要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在相对薄弱的基础学科上,如何取得突破,为后续科技创新积蓄更多力量,无疑是很重要的布局。
数学家、北京大学教授许晨阳表示,中国发展数学等基础学科非常必要,科技进步的核心推动力是基础学科,很多是理论学科。理论学科何时能有具体应用,虽不好推测,但若放到较长时间轴来看,肯定会有应用。
许晨阳说:“我们数学家一直相信,人类必须知道,人类终将知道。”
2
宏观篇
2.1 中国经济展望
“
中国经济今明两年增长无忧。
“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速都没问题,所以主要的任务放在高质量发展上了。”12月27日,中国社科院工业所研究员李钢在分析2018年的经济形势时说。
”
2018年经济增速有望保持6.7%,为深化改革留出空间
目前各大机构预计明年经济增速与今年接近,以6.7%的预期为多。不过,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尽管短期内中国经济增长无忧,但是从长期看中国经济仍有下行压力,加快改革仍迫在眉睫。
原因是,考虑到中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老龄化程度加深,中国过去依靠低劳动力成本和牺牲环境、资源消耗来发展的时代已经结束。未来中国经济主要靠科技进步以及制度变革来寻找新的动力。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聚焦中国新动能 资产配置关注股权、黄金
围绕房子、股权、债券、外币资产、大宗商品,还有黄金等大类资产配置,2018年应该如何选择?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表示,房地产短期上升空间有限,作为核心资产要拥有一部分,但建议适当降低对房地产资产配置的仓位。其建议应增加股权投资,“不仅是股票,还有一级市场,PE、VC的投资,新兴领域如高端制造、工业化4.0等都是重要方向。”
债券方面,邵宇分析指出,在紧货币严监管的框架下,短期内大幅投资的必要性和获益性有限,有待观察;大宗商品,诸如石油价格可能有上升空间但有限,考虑到地缘风险,他认为,黄金具有一定配置价值。
2.2 深化改革
“
令人眼花缭乱的2017年要过去了。
长效机制的落地与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进,被认为是2017年房地产市场最重要的变化。
”
2017年去产能再度提前交卷,破除无效供给将是长期任务
两年来,去产能已经形成一套有效的政策体系与执行机制,从目标分解到督导、验收,这套压力型体制使去产能展现出了凌厉迅猛的高效。
楼市迎来新房改首年:长效机制从理论进入实践
在“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新定位引导下,长效机制开始逐渐落地,在租赁市场、土地供应、金融管控等多个领域,房地场市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
国企混改落地年:三批50家国家层面混改试点渐次启动
国企混改大踏步前行。12月15日,国资委副秘书长彭华岗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现在第三批混改试点名单已经确定,一共是31家,其中中央企业子企业是10家,地方国有企业21家。
防风险稳市场强监管,证监会“利剑高悬”
2017年证监会监管举措,用“稳中求进”四个字形容再合适不过。在证监会全面从严执法大背景下,市场运行稳定,给予如新股发行改革,再融资结构调整等资本市场重要改革推进的空间。
展望2018年,证监会监管的主体基调仍旧是防范风险,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
2017年外资持股路线图明确,金融业对外开放树立新里程碑
2017年即将收官,如何评价这一年金融业对外开放成效?
“开放不断推进,取得了越来越多成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评价。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包括A股纳入MSCI,债券通“北向通”上线运行,开放外资持股等。尤其是放开外资持股比例这一举措,受到多位受访人士的高度评价。落实开放外资持股路线图,无疑将是2018年的重头戏。
2.3 区域新布局
“
2017年,“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丰硕。雄安新区设立,科技企业、创新政策、资本和人才资本加速聚集。粤港澳大湾区起航,基础已备,整合提速。
”
2017年“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丰硕:前11个月中国对沿线投资超120亿美元
即将过去的2017年,“一带一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重点区域、重点国别的产能、投资、数字丝绸之路合作成果丰硕,战略对接不断深入,一大批重要项目陆续落地,带动了各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这一年,见证了“一带一路”世纪蓝图的绘就。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办,规划了“一带一路”未来合作的路径,展示了共同发展繁荣的前景。29位外国国家元首和首脑齐聚北京,“中国倡议”在这里凝成世界共识。
雄安新区2017印记:未来之城创新资源汇聚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9个月过去了,科技企业、创新政策、资本和人才资本加速聚集雄安,未来之城的各项资源储备正在逐步到位。
粤港澳大湾区起航:基础已备,整合提速
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公布在即,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通车在望,从中央到地方,多项工作正围绕大湾区建设展开,以推动粤港澳三地合作发展,这一区域正以良好的发展态势崛起为世界级城市群。
从目前的经济规模看,粤港澳大湾区已超过旧金山湾区、直追纽约湾区和东京湾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有望成为世界经济总量第一的湾区。”深港产学研基地深港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克科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
从自贸试验区到自由贸易港:地方竞逐全面开放高地
2017年,最受地方政府关心的关键词之一,就是自由贸易港。自由贸易港是目前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谁能成为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先行地?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发现,自十九大以来,多地已先后释放有关争取建设自由贸易港的信息。
2.4 全球经济展望
“
回顾2017年,美联储加息三次共75个基点。
2018年,全球经济又将如何呢?
”
资产泡沫、地缘风险、贸易摩擦: 悬在2018年全球经济3.7%增长路上的三柄利剑
在各大金融机构陆续发布的2018年经济预测报告中,对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的乐观态度惊人一致,多数机构将明年的全球GDP增幅预设在3.7%左右。摩根士丹利预测,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将继续升温,实现更高增长和稳定通胀。
不过,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摩根士丹利前亚洲区主席罗奇(Stephen Roach)指出,在朝核问题、中美贸易摩擦、资产泡沫破裂的风险不断上升之际,全球宏观经济形势仍面临巨变,前景远未确定。
2018年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渐次收紧,部分新兴市场需被动跟随,中国料影响较小
回顾2017年,美联储加息三次共75个基点。据美联储2017年12月13日公布的点阵图显示,预计2018年将加息三次,目前市场主流预测也是三次,德意志银行及高盛则预测,2018年美联储将加息四次。
据摩根士丹利分析,新兴市场对美国利率上升的风险承受能力,已远高于2013年美国首次缩减量宽规模时。该行认为受美国利率变动影响最小的是俄罗斯、中国、韩国和印度。
3
实体/创新篇
3.1 国产大飞机C919的2018:奔向适航
国产大飞机C919即将迎来适航取证的关键一年。2018年,C919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大量的研发试飞。之前,中国商飞相关负责人预估的最快取证时间为2-3年。按此推算,2018年,大飞机试飞有望实现“质”的突破,真正进入民航局进行适航认证的阶段。
3.2 新零售决战:阿里腾讯掷千亿圈地线下
从2015年开始甚至更早,阿里巴巴就预见到实体零售布局的迫切性,在新零售概念提出之前,已经开始培育银泰百货、三江购物等项目。整体而言,其走在了行业的前列,腾讯大举买入永辉超市,也是在加速追赶。
行业蓝海之中,清晰可见两条主线依然是阿里系和腾讯系。尤其是在腾讯入股永辉超市之后,标志着阿里最大的对手,走到了新零售前台,也将新零售浪潮推入一个新的竞争阶段。
3.3 新能源车政策推力减弱:2018年市场见分晓
过去一年,全球主要国家达成共识,都在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2017年,各大车企已经将产业战略重心转移到以电动汽车为核心的新型技术上。在产业政策上,我国也进一步开放了电动汽车合资股比,出台双积分相关政策,汽车电动化已是大势所趋。
3.4 AI的场景时代:强人工智能还有多远?
2017年,如果要问科技圈最大的变化,答案难以跳脱出“人工智能”四个字。
对于普罗大众而言,今年除了电商平台上多了数款可供选择的智能音箱之外,萦绕周身的生活似乎依旧如常:汽车依旧需要手动操作,甚至通过语音切换导航中的更快路线时,仍难免失误。潮水般的病患惯性地涌入一线城市三甲医院,只希望与专家一晌对谈。
如果人工智能真的是未来,那这个未来究竟还有多远?
3.5 "5G"产业进程加速,中国推动全球统一标准
2017年12月21日,RAN第78次会议上,全球首个5G新空口(NR)非独立建网(NSA)标准正式冻结并发布,比最初规划时间提前了6个月。
30家电信运营商、设备商在同一时间发表声明称,首个5G NR标准的发布为5G NR全面商用奠定了基础,将加快推进全球5G产业进程。中国移动、中国电信、Verizon、韩国KT、NTT等运营商均在声明中公布5G商用时间表,称会陆续在2019-2020年间启动5G商用。
3.6 “看到”引力波、探测暗物质,探秘2017年“跳跃”的基础物理学
日前,美国《科学》杂志评选出2017年十大科学突破,其中科学家们观测到“双中子星并合引力波”事件被评为“年度科学突破”。实际上,今年可以说是物理学领域大丰收的一年。除了引力波,科学家们在中微子探测、暗物质探测等领域也分别取得了重大突破。
3.7 击楫中流,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力突围上游
缺芯少屏的壁垒突破后,近年来国内半导体产业大兴建设。12月26日,广州,粤芯12英寸芯片制造项目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动工,广州开发区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园同日启动建设。该项目投资总额约70亿元,月产3万片12英寸晶圆芯片,预计2019年上半年建成投产。
4
市场篇
4.1 货币风云
“
2017年即将结束,如何评价这一年的货币政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多位经济学家均认为,2017年是央行对货币政策“稳健中性”这一基调把握最为坚定、最为专一的一年。
”
货币政策2018前瞻:维持稳健中性,降准或可期
即将到来的2018年货币政策将如何取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无疑是可窥探次年经济、金融密码的重要渠道。会议称,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等。
货币政策连续多年“稳健”下的不同玄机
与2016年相比,今年对货币政策的表述同样为稳健中性。变化在于,货币阀门由“调节”转向“管住”,这或意味着央行将对货币总量进行管控,总量管住之下利率波动可能会扩张。
近年来货币政策的稳健之下,有如下几方面变化值得关注:一是近年来央行对于降息降准的使用颇为审慎 ,而对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更加依赖。二是随着新工具使用的常态化,央行相关操作也显得更娴熟、更具前瞻性。三是在稳增长、去杠杆等多目标下,央行货币政策更重结构。四是宏观审慎政策更值得关注。
人民币不同寻常的2017:从单边下跌到双向波动
相比去年,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汇率政策的表述出现了些许变化,即“在继续强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同时,删去了“”增强汇率弹性“的表述。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这一变化突出了未来汇率管理将以“稳”为主,尤其在防风险的大环境下,未来相关部门将致力于保持汇率基本稳定,避免市场波动过大,有助于防控资本跨境流动风险。
4.2 监管新局
“
2017年即将结束,不过全年来看,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已迎来实质性进展。
”
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实质进展: 金稳委落地运行,地方金融办升级为“局”
金稳委第一次全体会议明确了金稳委的主要职责和近期工作要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其主要职责关键词为“统筹协调”、“分析研究”、“风险应对处置”、“监督问责”等。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2017年G30国际银行业研讨会上表示,金稳委未来将重点关注四方面问题:一是影子银行;二是资产管理行业;三是互联网金融;四是金融控股公司。
监管篱笆越发扎紧,引导金融业回归服务实体本源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这条主线贯穿2017年金融工作的始终,并成为今后金融工作的指导方向。
2017年以来,一行三会等金融监管部门健全监管框架,掀起“强监管”风暴,强监管、严处罚成为监管新常态,对金融经济活动中的风险点予以整顿治理,引导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
4.3 杠杆上的金融
“
“去杠杆”无疑是2017年金融市场关键词之一。
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在2017-2018中国经济年会上以个人名义发表演讲时则说,“包括去杠杆在内的‘三去一降一补’是今后五年都要坚持的任务”。
”
“去杠杆”未了,金融体系更趋稳健
就金融部门杠杆而言,2017年以商业银行为核心的金融“去杠杆”开启了银行负债和资产两端的全面调整,而这仅仅是开始。2017年最后两个月面世的多个文件,将进一步推动银行收缩主动负债(同业负债),可预计2018年“拉存难”将继续伴随银行,银行“缩表”范围或将有所扩大。
金融“去杠杆”初见成效: 同业萎缩、委外锐减、资金回表
“去杠杆”之下,总杠杆率虽有上升,但保持稳定;金融杠杆率则初见成效,金融机构投资行为明显变化。“去杠杆”强监管之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同业链条被压缩,同业业务锐减,委外规模下滑,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扩张速度放缓,资金回流表内贷款。
2018债市难扭转,信用违约料比2017年多
短短一年,恍若隔世。来年,日子依旧不好过。“强监管”,是2017年中国金融市场上最显著的烙印。监管频频拉动市场的缰绳,债市也在一次又一次措手不及中跌跌不休。
“2017年的债市涨跌与宏观基本面分析脱节,主要受强监管的影响较大,持续了一整年的熊市。”中信建投资管部执行总经理吴浩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18年债市将继续维持这个轨迹。
4.4 大资管转型
“
用一个词来形容今年资管从业人士的状态,或许是“煎熬”。
监管文件如雪花般纷至沓来,“创新”停滞,“合规”风险的紧迫性压倒一切,但这种“煎熬”背后更为深层次的东西,是从业者对监管力度判断的犹疑不定:调整迟了一步,早了一步,在竞争激烈的大资管市场,都有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
站在2017年尾,资管行业从业者可谓心情复杂。全行业增速下降,结构调整在即,资管细分行业面临重新洗牌。
”
资管新规落地只差临门一脚,银行理财如何华丽“蜕变”?
今年2月,央行协同三会、外汇局制定的大资管统一管理办法草稿流出,引发市场震动。随后是轰轰烈烈的金融乱象整治,“金融去杠杆”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落地。11月17日,央行正式对外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意见征求稿)》(下称“意见征求稿”),“靴子落地”只差最后一步。
在严峻的挑战面前,银行理财将如何华丽“蜕变”?
大资管的2018,洗牌大幕真正拉开
回顾全年,监管之严厉,力度之大,已超出机构预期。监管之“铁腕”,仅从罚单金额来看可见一斑。2016年,银监系统全年罚单累计金额为2.7亿元,而2017年光对广发银行就开出了一张史上最高罚单7.22亿元,超今年前10月罚单总额。截至11月底,证监会开出的罚单总额超过70亿元,同比增幅超过60%。
各类资管业态在2018年的选择,将真正拉开大资管座次洗牌的大幕。
4.5 投融资新时代
“
投融资一直是资本市场最重要职能,也是利用资本市场完成脱虚向实的重要路径。
2017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多层次监管延展和完备,一边是IPO和再融资的结构调整日趋均衡和多样,另一边则是投资通道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中国资本市场投融资行为正在跨入新时代。
”
IPO年融资超2200亿,监管层三路径治理“堰塞湖”
“434家首发企业、2282.94亿元融资规模”。根据沪深交易所数据统计,这是截至12月28日,IPO发审“新常态”在2017年的成绩单。较往年更大的融资规模和上市企业数量背后,无疑是监管层对过去拟IPO堆积而成的堰塞湖效应治理的见效。
2017重组生态摸底,多类并购模式酿变
“变”,成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生态的关键词。据统计,截至12月28日,2017年沪深两市发生和正在发生的重大重组事件达584起,同比增长超过3成。虽然重大重组数量持续上升。但从严监管趋势下,不少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的业绩承诺等环节通常要较底线标准有较大程度提升。
资本助力“国改”再深化,地方混改竞速2018
“国企改革”是2017年中国资本市场焦点中,无法绕过的话题。业内人士普遍表示,2017年国企改革进展符合预期,2018年,央企与国企的兼并重组、混改等依然将推进,并可能取得突破性成果。
“减持新规”落地半年,大股东变现生态衍化
2017年A股实行减持新政,正在影响上市公司股东变现轨迹。新政直接造成减持锐降。据统计,2017年发生减持的上市公司数量同比缩水接近一半,合计减持参考市值仅为上年的63.66%。
4.6 机构转型方法论
“
转型,乃2017年证券机构年度词汇。
“去通道、降杠杆”行业大潮,证券机构开始了一场全方位的转型。然而,这次转身并不轻松,目前还难言华丽。沉重的转身,却是必要的回归。经历2017年后,想必证券机构将以更轻盈、更健康的步伐走上应有的发展轨道。
”
券商资管年度盘点:去通道效果显著,从严监管常态化
改革路漫漫。不过,一些改革已见效果。2017年,去通道、降杠杆效果明显。
然而去通道、降杠杆的压力犹存。高压监管仍在持续。“依法全面从严监管”已成为2017年新常态。证监会副主席李超曾明确表示,监管力度加大,严肃监管、强化处罚将成为常态。
2017证券业十大关键词:
1. IPO大步走
2. 合规为主基调
3. 适当性管理屡被强调
4. 新评级将影响展业
5. 股票质押新规控风险
6. 高管频繁出走
7. 抢滩智能投顾
8. 券商上市潮仍在继续
9. “外资控股”迎进门
10. 扶贫攻坚战成果现
4.7 布局多层次市场
“
2017年发生了很多市场故事。
其实向来如此,投融资市场大趋势按捺不住局内人的财富憧憬;也的确,有许多人看懂了趋势,却仍然随波逐流。
其实换一个角度,当“钱”难赚,吸引我们的才是“价值”,而不只是跳动的价格K线;这一年的投融资市场,“规则”与“价值”同行,已经展露出多层次资本市场雏形,一些趋势已不言而明。
”
年末政策“组合拳”派红利,股转酿新局暗含多重线索
全国股转系统即将迎来揭牌五周年之际,新三板市场进入全新阶段。
“未来制度的关键是市场定位,对于新三板市场来说最好的方向就是独立的市场,和深交所、上交所并肩,这势必会有符合市场期望的配套改革措施。”太平洋证券股份转让业务部总经理王晨光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债券交易员的2017:放下执着,稳健防御
这一年,金融监管成为其中重要的一个关键词。市场预期不断被打破继而重塑,但无论如何,2017年的“债熊”已成定局。交易员们或许早已放下执着,“稳健”、“防御”则成为他们全年主导二级策略准则。
新三板资本运作“开挂”,挂牌企业三管齐下
对11640家挂牌企业来说,2017年绝对是资本运作大年。抛开新三板做市指数高开低走,跌破1000点不提,部分新三板企业的资本运作却像开了外挂。
更多2018年的新年特刊内容,请点击查看专题报道:
年终特刊丨2018前瞻:新时代·新科技·新变革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