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一道有正解的难题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一道有正解的难题
2024年04月29日 08:58 谭浩俊财经视角

在新华社25日推出的新一期“中国经济圆桌会”大型全媒体访谈节目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副司长李慧认为,当前我国一些地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下一步要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补齐城镇建设中的短板弱项,提高潜力地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水平,释放城镇化所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个并不重要的话题。只要户口迁到某个城市,也就成为这个城市的市民了,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显然,这是对城镇化、城市化不了解、不熟悉的表现,也是对农村居民需求不了解的表现。这样的想法,放在三十多年前城市户口非常吃香的时候,还是能够成立的。那时候,农村居民只要拥有一个城市户口,就会被认为一步登天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特别是城市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农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城市的吸引力已经出现了大幅减弱现象。对很多农村居民来说,已经对城市户口不太感兴趣。形成小城市居民不羡慕大城市户口,农村居民不羡慕小城市户口的新格局。

但是,由于城乡差距依然存在,城镇化、城市化仍然是解决居民就业和收入增长问题最主要的手段之一,也是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鼓励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向城镇集聚,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十分重要的目标之一,如果不能有效实现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城镇集聚,很多现实问题无法解决,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压力也会大大增强,因此,必须加快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城镇集聚步伐。

需要注意的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尤其是转入城市的新市民,他们对进入城市后的要求比他们的前辈高得多。譬如就业、子女上学、看病、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都会成为他们考虑的内容。如果达不到这些方面的要求,很多农村居民会选择仍然在城市打工、农村生活,仍然会出现严重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等方面的问题,会让城乡仍然处于割裂之中。

但是,要想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显然也不能单纯由城市来改变、城市来为进城人员创造条件,而必须城市与农村共同推进,一起来创造条件。对城市来说,最主要的是在城市公共设施、公共事业、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下功夫,在城市就业环境上做文章,让农业转移人口能够不因为进入城市而地位下降、福利降低,不出现严重的心理失落现象。特别是学校和医院等公共设施、公共服务,要能够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平等服务、公平机会。

但是,如何才能让农业转移人口具有就业机会,可能就不只是扩大城市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的问题了。在城市现有就业压力也很大的情况下,如果要让农业转移人口具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还必须让农业转移人口有一定的技能水平,能够在进入城市后,比较方便地找到自己的就业岗位。否则,只能像他们的父辈一样,从事艰苦、繁重,甚至比较危险的行业。显然,这是新一代农村青年、农村居民心有不甘的事。

这也意味着,在很多农业人口在没有向城市转移前,当地政府就应当有意识地依据城市产业发展、就业岗位需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农业人口的培训,让他们掌握某些方面的技能,从而能够比较方便地在城市找到自己的就业岗位。如此,农业人口转移的效率就会提高,转移后成为城市市民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强。

所以,要想剖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难题,就必须多管齐下,要结合农业转移人口的特点,解决他们的就业、孩子上学、看病、社保等方面的问题,而不是把所有问题都堆积到他们进入城市之后再解决,那样就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只有先谋划好、规划好、部署好,把矛盾化解在未发生前,把问题解决在刚刚发现时,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