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随着钧达股份(002865.SZ/02865.HK)成功登陆港交所,并预计将在6月3日纳入港股通,这家全球光伏电池龙头企业的战略价值迎来资本市场的深度审视。作为首家实现“A+H”双平台布局的光伏主材企业,钧达股份的全球化布局和核心技术壁垒,正在为投资者勾勒出一幅“技术+出海+资本赋能”的三重增长蓝图,三重引擎打造“光伏宁王”。
钧达股份的主营业务为光伏电池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而光伏行业的竞争本质是技术迭代速度的较量。钧达股份在行业从P型向N型技术转型的关键期,凭借超前布局的眼光、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关键工艺的突破,确立了不可撼动的行业领先地位,港股成功上市,助力公司全球化战略加速。本次顺利入通,港股流动性增加,随着AH股溢价的持续收窄,公司有望受益于两地市场估值差异的收敛,吸引更多国际资本关注,进一步打开估值提升空间。
技术引领,N型电池领跑者地位持续巩固
钧达股份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强大的研发技术实力,率先完成了首款N型高效电池的量产,并通过低银浆工艺、智慧工厂等实现降本增效。根据招股书披露,公司已凭借技术领先优势持续拉开与竞争对手的身位,其自主研发的“MoNo2”系列电池量产转换效率超过26.3%,双面率提升至90%,单瓦非硅成本行业领先。这一技术代差直接转化为市场占有率——据招股书显示,在专业化光伏电池厂商中,按2024年出货量计,公司于光伏电池全球市场中的份额达到约17.9%,排名全球第二,N型电池出货全球第一。
作为N型电池领跑者,钧达股份通过持续创新打造技术纵深,构建了“预研一代、中试一代、量产一代”的研发体系。实验室中的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已突破31%,TBC电池较主流产品效率提升1%-1.5%,技术储备居于行业领先水平。这种技术纵深布局,使其在下一代电池技术竞争中占据先发优势,正如宁德时代通过三元锂电池奠定锂电霸主地位,钧达正以技术代差重塑光伏电池的竞争规则。
而在生产和销售方面,钧达股份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
公司目前已构筑起全球领先的N型电池产业化基地,形成44.4GW年化产能的规模化壁垒,并通过垂直一体化的整合强化供应链优势。在供应稳定性上,公司与核心供应商签署长期合作协议,并运用“先取货后结算”的货权前置模式来稳固供应体系。与此同时,公司还联合设备供应商量身定制并研发专用设备,以此缩短投产时间,确保产能的释放。而在生产效率上,公司也凭借自动化产线实现了高效生产。
在销售层面,一方面,钧达股份采用“以销定产”的策略,并凭此策略使得公司的产能利用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准。另一方面,公司在光伏电池行业精耕细作,其产品已打造多维立体化市场布局,产品广泛适用于海上、建筑、分布式等多种应用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的客户资源丰富,且客户结构十分稳定。钧达股份与全球前十光伏组件厂商中的九家(如隆基、晶澳、天合光能等知名品牌)均建立了深度绑定合作关系,而在海外方面,公司也与印度、土耳其等本土组件龙头厂商长期稳定合作。广泛而扎实的客户网络,使得公司实现了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以及订单的稳定性。
全球化布局,专业化电池厂商价值凸显
当前,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进,光伏发电凭借其清洁、可持续的优势,已逐渐成为全球主要国家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式。因此,海外光伏市场需求呈现出持续火热且不断攀升的态势。除传统欧美等新能源主要市场外,中东、非洲、印度等众多具备独立价值体系的新兴市场正逐步兴起。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新兴区域凭借着独特的资源禀赋和政策导向,正构建起独立于传统体系的光伏价值链条,展现出惊人的市场爆发力。
然而,在海外的整个光伏产业链上,技术密集型的电池环节却因极高的技术壁垒和人才储备要求,形成“产能真空段”,制约海外光伏的发展。而钧达瞄准的,正是这片“电池荒”。公司凭借深厚的技术积淀与成熟的制造能力,精准切入这一核心瓶颈,填补海外光伏产业的“电池断层”的同时,与海外本土化产业链形成深度协同。
在此背景下,钧达股份敏锐把握全球机遇,通过出海战略实现了从产品出海到产能出海,在光伏行业周期底部逆势突围。而出海战略的执行效果也可从数据中窥见。近年来公司海外销售占比呈现跨越式增长,从2023年的4.69%,到2024年的23.85%,再到2025年一季度飙升至58%。可见公司的全球化布局已取得重大突破。目前,钧达股份在印度、土耳其、欧洲等市场占有率保持领先。而随着公司海外电池项目的投产,公司海外增长空间也将进一步打开。未来,公司将持续通过技术合作、产能建设、投资合作等多元化模式研究探索,规划布局海外高效电池产能,进一步融入海外市场本土产业链,满足不断增长的海外光伏市场发展需求
资本赋能,港股通开启流动性溢价
此次钧达股份登陆港股总募资金额达到14.05亿港元,其中75%将用于海外光伏电池生产项目建设,不仅直接减少公司的负债压力,而且也为后续公司的技术研发和搭建全球销售网络。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双重上市平台强化了钧达股份的国际化品牌认知。同时,全国社保基金118组合增持至第四大股东,一系列长线资金的入场,充分验证了市场对公司的技术稀缺性与全球化能力的认可。
而进入港股通之后的钧达股份也将在多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首先,进入港股通将极大地拓展公司的投资者基础,吸引更多国内外投资者的关注与参与。这不仅将提升公司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还将增强市场对公司的信心,为公司的发展营造更加积极的市场环境。其次,港股通也将显著提升钧达股份的流动性,而流动性的提升也会进一步吸引更多资金的流入,为公司之后的再融资和发展提供更强大的资金支持。
结语
尽管短期市场可能受行业波动与技术路线争议扰动,但钧达股份的底层逻辑清晰:技术代差构建核心优势,全球化产能规避贸易壁垒,港股通赋能资本杠杆。正如2018年宁德时代在行业低谷期的逆势崛起,钧达股份正以“光伏宁德”之姿,站在“业绩修复+估值重塑”的戴维斯双击起点。
值得注意的是,钧达股份“A+H”双资本平台的战略价值,正与当下市场的AH股溢价收敛趋势形成共振。
2025年以来,港股市场整体表现强劲,恒生沪深港AH股溢价指数不断下跌,于2025年3月一度跌至128.31点,创出最近四年多新低。可见,A股相对港股的整体溢价大幅收窄。与此同时,2025年也出现了一个新现象,部分龙头公司(宁德时代、比亚迪、招商银行等)的港股价格开始超过A股价格。这一趋势的背后是资金对港股洼地的系统性重估,其中龙头企业优先启动重估逻辑。而对于钧达股份而言,登陆港股通不仅打开了南向资金通道,其光伏电池片的龙头地位更是有望使其直接受益于港股估值重构,吸引国际资本持续抢筹,复刻港股溢价逻辑。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