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数智化科技赋能发展,国台酒行业独领风骚

【关注】数智化科技赋能发展,国台酒行业独领风骚
2024年05月15日 09:18 酒业财经

数智化,顾名思义,数字化与智能化,是利用数字技术和数据驱动的方法,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和优化决策的能力。它结合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实现产业升级、效率提升。

对白酒企业来说,数智化有助于稳定、优化提升产品品质;对白酒行业来说,数智化加速了传统领域中科技创新的进程。

“现在由数字化、数智化的发展所形成的冲击力,正扩散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汹涌地改变着各行各业的面貌,数智化对传统产业的颠覆作用,以及对新兴产业的创造性作用都是前所未有的。在天士力大健康产业平台上,近几年,我们大力推动数字化、数智化的进程。在传统白酒基础上,我们正推动酱香白酒智能酿造迭代升级的工程,构筑数智国台酒的技术创新体系、质量标准体系和生产流程体系。”天士力创始人、天士力集团董事局终身荣誉主席、天士力数智健康产业集团董事长、国台酒业集团董事长闫希军表示,“希望能在这些拥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行业,走出一条数智发展的新路。”

该如何讲述国台酒数字化、数智化的故事?时间维度上,应该回到创立之初,寻找故事的缘起……

品质力量

NO.1

奠定国台的发展之基

提起国台,你会想到什么?

会想到“茅台镇第二大酿酒企业”;会想到“贵州省省长质量奖提名奖”;会想到每年“3·15”上新的真实年份酒国台国标;会想到全国酱酒唯一、贵州白酒首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是的,你没有看错,这几个标签都与“产品品质”相关。由此可见,国台对产品品质的追求与笃定锲而不舍到怎样的一种程度。

众所周知,国台酒业是天士力大健康产业投资集团历经20多年精心打造的政府授牌的茅台镇第二大酿酒企业。近些年,得益于在科研、智能化生产等方面的持续投入,国台智能酿造获得了来自多方面的认可。2023年,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国资委、市场总局五部委联合授予国台“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荣誉称号,国台成为全国酱酒唯一、贵州白酒首家获此殊荣企业。

国台扎根茅台镇20多年,始终按照闫希军董事长谋划的“酿好酒、酒好喝、喝好酒”三件大事,在严格秉承大曲酱香工艺的基础上,将传统酿造技艺与现代科技相融合,将传统的工匠精神“基因”植入数字化智能科技,建设智能酿造车间、智能数字酒库,推动酱酒酿造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迭代升级,构建了智能酿造的系统集成体系、标准体系,走在了酱酒行业“智改数转”的前沿,不断探索和推动白酒产业的创新发展。

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绩,笔者认为与以下两个原因密不可分:

一方面,国台酒位于茅台镇酱酒核心产区,拥有四大生产基地,规划年产正宗大曲酱香型白酒5.6万吨,储存年份基酒8万余吨,充足的基酒储备也为国台酒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产业基础。另一方面,国台酒快速成长的背后,与其在智能酿造领域的长期探索密不可分。

科技赋能

NO.2

强化国台发展之力

诚然,很多人认为,白酒属于传统行业。长期以来,虽然国内食品等行业现代化生产突飞猛进,但同属于食品发酵工业,白酒生产却是受现代化生产影响较小的一个行业。但是展望未来,白酒生产现代化是必然趋势。

在酿造环节,目前国内白酒生产大多停留在人工经验判断阶段,品控需要有丰富经验的师傅通过“手摸、脚踢、眼观、嘴尝”,借助长期在生产劳动中积累的经验来做出判断。但近年来白酒行业逐渐面临着优秀酿酒工匠稀缺,难以保障大规模生产达到一致性效果等一系列难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白酒行业的快速发展。

因此,传统行业也需要不断创新,唯有创新,才能不断精进质量,酿造出更趋完美的产品。而创新,就要利用好“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

据国台酒业集团技术总监卢君介绍,从2011年开始,国台就开始尝试将传统酿造工艺与现代先进科技紧密融合,用现代科技解析酱酒酿造的秘密,秉承“传统不泥古,科学创新不离宗”的原则,开启了一条守正创新之路。

正如前文提及传统酿造环节所存在的问题,国台是如何通过数智化来进行解决的呢?卢君分别从“糊化度指标判断高粱蒸煮程度”,“生物传感器评价糟醅发酵效果”等几个重要过程控制环节,向我们展示了国台数智化的科技魅力。

“蒸煮高粱的目的,就是让高粱淀粉糊化。”卢君说,“就像我们吃的大米,要煮熟了才能吃,“煮熟”这一过程,也可称之为淀粉糊化。”高粱糊化后,有利于微生物利用糊化后的可发酵性糖进行生长繁殖和代谢,更有利于发酵。因而,高粱蒸煮是整个酱酒酿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此,卢君团队在业内开创性提出了“数字化解析蒸粮程度”的糊化度指标评价方法。

从2018年开始,国台技术团队与数十位经验丰富的酒师合作,收集感官经验数据和糊化度检测数据,录入数百份对比数据。经过4年多的数据收集和跟踪,国台成功建立了一种评价高粱蒸煮程度的糊化度模型,不同蒸煮程度的高粱样品均可以匹配特定的糊化度数据区间,关联效果良好。

根据国台建立的糊化度模型,在实际下沙生产过程中就可以确定蒸煮程度的标准为“10%≤糊化度≤ 16%”,对应传统主观判定标准“七分熟”;糙沙生产过程中就可以确定蒸煮程度的标准为25%≤ 糊化度≤32%,对应传统主观判定标准“八分熟”。

这种评价酱酒生产过程中高粱蒸熟度的模型,科学地解析“七分熟”“八分熟”,将传统的经验转化为数据的标准,并应用于指导生产,改变了以往酿酒生产时只能依靠经验判断的方式,提高了国台酿酒生产的质量把控能力。

“白酒生产现代化的核心是数字化。数字化是白酒现代化的核心驱动力,要把酿酒大师的经验上升到科学,把关键控制点变成数据,把控制交给电脑。这方面来讲,国台在生产中设置了数百个控制点,并交给电脑控制,是白酒生产现代化的一个典范。”前不久,在数智赋能大健康产业新质生产力暨第四届中医药国际发展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分享了对白酒生产如何迈向现代化的观点,如此说。

糊化度指标模型的创立,就是国台“把酿造大师的经验上升到科学”的鲜活案例。而生物传感器评价发酵效果也是一个相似的故事。

在传统酿造方式的酒厂,一名车间酒师每天上班后,第一件事往往都是走到酿酒车间堆积区,在糟醅(高粱和曲粉混合发酵后的混合物)堆子腰部位置,把手插进堆子,感受高粱发酵的温度。随后,酒师手捧一把糟醅,闻香、手捻,判断其糖分和水分等。这是传统酿酒师们依靠自身经验去判断糟醅发酵效果。

卢君认为,按照传统经验去评判高粱发酵效果,除了工作量大,而且不同的人因个体经验的差异,会导致不同车间,甚至同一车间不同班组所生产的基酒品质存在差异,同样的人在不同时段,身体感官也是有波动的。

2020年,国台率先引入生物传感器分析仪,并结合生产实际需求,选择了葡萄糖、L-乳酸、乙醇三种指标作为常规检测指标,开始尝试。经过2年的研究,在2022年12月,国台技术部完善基于传感仪检测的酱香型白酒出入窖及窖内糟醅葡萄糖、L-乳酸、乙醇的检测方法,完成方法验证,并建立基于传感仪检测的酱香型白酒出入窖糟醅质量标准。

2022年底,《基于传感仪检测的酱香型白酒出入窖及窖内糟醅葡萄糖、乳酸、乙醇的检测方法》及《基于传感仪检测的酱香型白酒出入窖糟醅质量标准》开始在国台厂区大范围推广应用。这项技术的应用,为国台生产工作提供了更多有效信息,有力保障了国台基酒质量及产量。

以上两个故事,只是这些年国台通过科研攻关,将传统酿酒工艺数字化、标准化的冰山一角。通过将传统的依靠模糊的、经验性的评价方式,转化为依靠科学数据的方式,国台增加了对于生产过程的控制,提升了产品品质。

数智化应用

NO.3

国台高质量发展之东风

5月9日,一场围绕数智化与新质生产力热点话题的高端论坛引发行业普遍关注。来自食品、白酒、医药、数字科技等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相聚天津,以数智赋能厚植新质生产力,为酒业当下的高质量发展,以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多前沿思考。

在活动上,孙宝国表示,白酒生产现代化是时代的需要,坐在中控室里操作电脑,或者用手机来操作,这是现代年轻人向往的。同时,白酒现代化也是白酒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这方面来讲,国台是一个非常好的典型。

江南大学原副校长徐岩表示,智能制造与传统制酒行业的融合,将赋能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与综合竞争力。白酒智能酿造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相信也是白酒行业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国台在机械制曲、智能制酒、智能化储酒都给行业做了很好的标杆。国台智能酿造,相比传统酿造不只是节约土地资源,还表现在综合能耗的降低,人均的效能的提升等多个方面,证明了这一发展方向的可行性。

国台始终以消费需求为导向,在守正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创新,把数智化的创新理念和成果应用到传统的白酒酿造上,对口传心授的传统工艺不断进行数字化解析,让模糊的、经验的清晰化、数字化,建立标准、集成体系。历经10余年6次迭代,从传统手工操作推进到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基本构建了智能酿造的系统集成体系,证明智能酿造和传统酿造一样可以产出好酒,并且是标准更清晰、品质更稳定的好酒。

近年来,国台一直朝着打造“中国新名酒”的目标强力奋进,毫无疑问,强大的科研力量,务实的科研团队,顶端的科研成果,都将成为其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支持和强力支撑,数智化的应用,也必将化作其高质量发展征程上的一缕“东风”,风来繁花似锦,风来锦绣前程。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