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人防工程 老空间也能焕发“新活力”

唤醒人防工程 老空间也能焕发“新活力”
2024年05月15日 16:41 看看新闻KNEWS

《新闻透视》近日关注了部分小区的“人防工程”,被改造成了经营性的“迷你仓”,很受欢迎,但也有些因为缺乏日常的管理,存在一定的消防隐患。记者获悉,近些年,不少建于上世纪80年代前的老旧“人防工程”,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处于闲置的状态。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这些曾空间,是否能更好地被“唤醒”并进行再利用呢?

宜昌路555号,看起来是个平平无奇的菜场,却隐隐有歌声从地下传来。

走到地下一层,眼前豁然开朗,900多平米的面积,有舞蹈房、健身房等各种空间,还配有课程和活动,这个藏在地下的社区活动中心很受老百姓欢迎。“下来一看,就好像眼睛一亮的感觉,让老年人有活动的场所。”“社区能够提供这样一个场地给我们,我们是很开心的。”居民们说道。

菜场所在的长寿路街道有200多支社区文化团队,此前,活动场地是大家普遍头疼的问题。

从哪里找空间?普陀区把目光投向了闲置的人防工程。据介绍,建于1986年前的人防工程,因为抗力等级较低等问题,基本已经进入退序之列。在2016年左右,经过排摸,普陀确定辖区内退序的老旧“人防工程”,约有近200个,不过当时,已有不少被用于商业出租。

据普陀区人防工程管理所民防工程管理部部长徐辰介绍:“早年会有不同的业态,比如说,香蕉房(储存水果用)、旅馆。在2016年的时候,把所有属于国家产权的人防工程,全部进行清退,然后收回。后期是服务一批和改建一批,服务就以公益化使用为主。”

如今的这个活动中心,原本就是其中一个闲置多年的“人防工程”,经过改造并配齐各种消防设施后,有了这片宝贵的社区共享空间。“加了大量的通风系统,还有空气净化系统加上中央空调。”长寿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主任黄慧婧说道。

目前,普陀区范围内,已经完成的“人防工程”改建项目,已有60多个,除了作为社区活动中心,有不少还引入了更新的业态。在M50创意园地下,就藏着一个“人防艺术馆”,由退序的六七十年代防空洞改造而来,馆里用老照片和艺术装置,讲述着早年防空洞的那些故事。场馆免费对外开放,从2021开馆至今,已接待参观者数万人次。有参观者惊叹:“真没想到,一个小小的防空洞,还能变成一个创意空间。”

改造不能影响到防空洞本身的结构,更要做足消防安全措施,加设通风、喷淋等配套设施,为此,当初的设计方案也是几经修改。馆长程瑜介绍:“设计稿件也改了好多稿,因为是地下室,场馆开在这里,安全还是第一位。整个场馆有115个烟感探头,全部是跟园区的消防烟感系统,相连接相匹配的。”

不过,普陀方面也介绍,目前已完成改造并创意利用的这些“人防工程”,基本都在一些园区等公共区域,而居民区内空间的再利用,则还是以“非机动车停车库”为主,业态相对单一,至于居民呼声较响的用于仓储等需求,在日常管理方面依旧存在困难,仍需进一步的探索。普陀区人防工程管理所民防工程管理部部长徐辰坦言:“会有一些冲突,比如说,‘人防空间’利用有限,不能把这个地下室,辐射给整个小区居民。”

市人大代表建议,目前已经有不少公益化改造使用的新鲜案例,值得总结经验并推广,也可以继续听取民意,继续探索对人防工程进行因地制宜改造的方案,同时引入专业机构来做日常管理,在确保消防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中心城区公共空间的充分挖潜利用。

市人大代表许丽萍认为:“未来这些沉睡的资源或者讲家门口的资源,它到底改建成什么样的东西,还是要广泛听一些市民的需求。同时它的消防安全,室内的环境安全。在未来的更大规模的进行加固改造的过程当中,它的标准化,它的精细化,还是有很大的一个空间。”

看看新闻记者: 潘窈窈

编辑: 尤颖慧

视频编辑: 陶余鑫

摄像: 王毅

责编: 虞之青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