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变身灰犀牛:小米上市估值缩水千亿,5家公司仅1家逃过破发

独角兽变身灰犀牛:小米上市估值缩水千亿,5家公司仅1家逃过破发
2018年07月11日 10:41 AI财经

如今在香港,不破发的独角兽公司已经算是凤毛麟角了。一面是前赴后继地冲击上市,一面是命中注定的开盘破发。一场独角兽的游戏开始,在资本的风暴中,不断被浪头淹没,又不断挣扎着露出头角。

只是,在这场游戏中,没人愿意再承认自己是独角兽,因为,那可能会变成一个隐形的黑洞。

“谢谢所有的理解、信任、鼓励和支持。”7月8日20点41分,雷军更新了自己当天的第四条微博,配的图片上,硕大的“谢谢”二字在香港的夜空中格外显眼。就在12个小时之后,港交所熟客雷军第二次敲响了铜锣。

上市当天,雷军春光满面,衣着配饰也颇为用心,左胸上别着两朵小花,橙色条纹领带与小米logo背景色相呼应。“我们要努力做好产品,回报全世界支持我们的米粉;做好公司,回报我们的员工和广大的投资者。”敲钟现场,雷军豪情万丈。

2007年,金山软件上市,作为主创人员的雷军,站在港交所logo面前,双手交叉,展现出极具个人化的笑容。十一年后,雷军的标志性笑容再现港交所,不过,这一次是他一手创办8年的小米。

在雷军心里,小米或许已经将姿态放到了最低点。从5月3日递交招股书,这只独角兽的估值已经一降再降,此前智通甚至给出925亿至1629亿美元的估值,敲钟前一天,雷军在公开信中提及小米的估值已经下降到543亿美元,发行定价也敲定在了17港元的底价上。

无奈,百般自降身段的雷军,没能阻挡住小米的破发。7月9日,小米在港交所敲钟上市,当日报收16.80港元,较发行价17港元下跌1.18%。第二日报收19港元,较前一日上涨13%。尽管股价走势发生转向,却并没有改变小米首日破发的事实。

在小米的身前,一大波独角兽已经遭遇过破发的浪潮。2017年9月28日,众安在线挂牌上市,6个月后跌破发行价。2017年11月16日,易鑫集团挂牌上市,3日后即跌破发行价。5月4日,平安好医生挂牌上市,第二个交易日就破发。

一时间,港交所似乎为独角兽戴上了魔咒。在过去一年上市的5家内地独角兽企业中,只有阅文“幸免于难”。而在2018年所有的港交所上市新股中,破发率达到了72%。

所有独角兽都不想错过上市,因为它被认为是融资补血的良方,和一夜暴富的天机。随着独角兽企业的蜂拥而入,两种甚至多种投资风格与经验在3000平方米的港交所交易大厅内发生激烈的碰撞。无论是利润、估值,还是市盈率、资金链,都难以获得一致的认可,甚至,有可能带来独角兽的一场诅咒。

南下

南下,到香港去,正成为独角兽公司的共识。

5月3日,港交所官网披露了小米招股书。这恰好是2018年港交所独角兽第一股——平安好医生上市的前夜。

更早的赴港潮,是在去年下半年。众安在线、易鑫集团、阅文集团相继在香港过会上市,一时之间,风光无限。独角兽的每一次出场都给资本市场带来了不小的振动。

与抢占先机上市的独角兽众安在线、易鑫集团、雷蛇、阅文集团、平安好医生相比,小米的姿态已经放低了许多。在认购阶段,上述五家公司分别约获得超额认购392倍、559倍、291倍、625倍、654倍。比较之下,小米的9.5倍也显得相形见绌。

7月6日7时50分,港交所公布了小米发售价及配发结果。发售价最终定在发行价区间(17-22港元/股)的下限——17港元/股。目前,小米估值543亿美元。而根据今年3月智通资本的一项预测,小米的估值介于925亿至1629亿美元之间。

“不管是估值还是定价都太低了。”7月7日,一位不愿具名的小米员工替小米叫屈。失落的时候,大家都一样。

“二级市场有更多的资源去支撑企业的长远发展,但二级市场也有自己的规则和价值观,不会屈从于来自一级市场的估值压力。”国金证券分析人士唐川认为。

尽管如此,小米之后,内地独角兽仍没有停止南下的脚步。

2018年,堪称内地独角兽赴港IPO的狂飙突进之年。目前,包括美团、宝宝树、找钢网、沪江网、信达生物制药、我来贷在内的多家独角兽已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此外,映客、51信用卡已通过港交所聆讯。

港交所则乐于看到这一点。2018年4月24日,港交所正式发布公告,宣布“同股不同权”不再是难题。小米则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公司。

对独角兽来说,“缺钱”则是外界形成的共识。“核心原因是去杠杆导致的资金紧张,独角兽又烧钱厉害,所以只能上二级市场融钱。”在AI财经社此前的报道中,有分析人士一语中的。

速成

独角兽这个概念第一次提起,是在2013年,由美国风险投资人Aileen Lee定义为:2003年以来在美国成立的软件公司,公募或私募市场上的估值达到10亿美元以上。

在经历了2000年前后科技泡沫破灭带来的冲击之后,2003年前后,一批美国科技企业重出江湖,如SpaceX、Facebook、Palantir等历经十年左右的发展,成为这个定义下的第一批独角兽。

独角兽在很快的时间内摆脱了稀缺的特性,这让不少人感到难以接受。2015年,有报道称,美国有接近100家独角兽公司,Aileen Lee也对外宣称,尽管独角兽在数量上增长了近一倍,但其中很多都是“纸糊”的独角兽,所以它们的估值会在一段时间内处于虚高。

相似的情形正在中国上演,2017年是中国独角兽企业大爆发之年。2017年12月21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17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指出,大中华区独角兽企业总数达120家,整体估值总计超3万亿。

从创立到成为独角兽,谷歌用时8年,Facebook用时6年。到了中国,滴滴打车、摩拜单车成为独角兽企业,只用了2年时间,拼多多只用了1年多时间。

2015年1月,摩拜单车成立,到2017年6月,摩拜单车共完成8轮融资,总金额超10亿美元。腾讯、华平投资、创新工场、高瓴资本、熊猫资本、富士康、携程、华住等悉数现身投资人行列。

拼多多也不甘落后,从2015年成立到2016年9月估值超过10亿美元,高榕资本、IDG资本、腾讯、光速资本、凯辉基金等先后现身投资人之中。

随之而来的麻烦也并不比高估值带来的荣耀少,摩拜天使投资人李斌就直言,摩拜的商业模式是“倒贴钱”,没有创造任何商业价值。拼多多在上市之前,亦遭到商家的集体维权,称其“带着原罪上市”,三年13亿元的亏损也成为争议的焦点。

股价

来不及得意,港股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了独角兽一记下马威。

7月9日,小米以16.60港元开盘,首日报收16.80港元,较发行价17港元下跌1.18%。尽管做好了心理准备,小米首日就以破发收场还是让雷军尴尬不已,他在现场表示,“今天大势不好。我觉得小米基本面非常出色,也是非常创新的公司,相信长期表现会越来越好。”

另外几家独角兽也不容乐观,平安好医生上市第2个交易日就破发,易鑫破发则是在第3个交易日。相比最高价而言,缩水最多的是易鑫集团,较最高价缩水了68%。

平安好医生港交所上市

7月8日,刘强东在微头条大夸雷军,洋洋洒洒300余字表达了对某些实力与估值不相匹的独角兽的不满,同时奉劝后继者:“向雷军学习!做到让股民赚钱才是牛逼的事情!去股市割韭菜的没有资格成为企业家!”

在港股的斗兽场,无数韭菜被独角兽踩在脚下,横尸遍野。实际上,不止独角兽,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港交所新股破发率高达72%。

“我觉得是市场的正常调整,不是一个系统性的下调。”针对独角兽企业集体破发,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金钟5月份对AI财经社如此解释。

华盛资本证券内容负责人Gary则对媒体表示,导致新经济股价集体暴跌的,主要是“泡沫”。他认为新经济对于券商、香港市场、上市公司自身、媒体以及上市前投资人来说,都有足够的动力去炒作,估值被炒高是必然的。这些新经济公司的成长性并不差,但泡沫过多、估值虚高势必会出问题。

抢下医疗互联网第一股的平安好医生,上市后股价一度涨到58.70港元,按总股本10.673亿股计算,总市值曾高达626亿港元(约527亿元),仅两月左右,其总市值就减少了约145亿港元(约122亿元)。

尽管如此,但金钟对此并不赞同,“高估值也都是市场给的,投资者情绪也有波动,可以再观察一段时间再看,泡沫说言之过早。”

7月3日,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被问到了同样的问题。他公开表态,新股的破发是二级市场价格的变化,价格变化是由市场的两方——供应方和需求方互相博弈出来的价格,所以它仍然反映了市场正常的买卖关系。

与李小加的淡定相比,股民们则显得敏感了许多。中签结果公布当天,小米开盘跑不跑,已经成为近300位股民争论的焦点。

“明明能把风险降到最低,偏偏要说服自己好股继续持有。”有股民表示准备长期持有小米,股民曾杰毫不客气地怼了回去,在他看来,“申购和持有是两回事。”

“好公司起码需要两年的时间去消化融资,垃圾公司一辈子没有出头之日。”曾杰事后对AI财经社表示,对待新股的“潜规则”就是开盘就跑,这与公司长期价值好坏无关。

盈利

一方面是不断涌现的独角兽公司,另一方面是破发带来的窘境。

也正是在独角兽企业抢夺上市的2018年,引以为傲的独角兽概念,在破发大势面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争议。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开始冷静下来。

和纽约相比,香港是一个崇尚好故事的地方,故事讲得好,投资者愿意听,钱自然掏得乐意。对内地独角兽企业而言更是如此。

“香港本来就是中国公司上市的大本营之一。”尽管否认了内地独角兽赴港水土不服一说,金钟也坦言,独角兽的破发与企业自身也有一定关系。

财经评论家曹中铭也发表了类似观点。他认为,对港股和A股来说,无论是蓝筹股白马股,还是独角兽企业,最终支撑股价的不是概念与题材,而是业绩。

在香港,顶着阿里、腾讯、平安三大金主,又有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概念加持的众安在线也未能幸免。2013年,阿里、腾讯、平安联合发起成立众安在线,宣称是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希望通过互联网的方式,颠覆传统保险的经营和销售过程。

在成立第二年即实现盈利后,众安在线走上了融资、上市的道路,在互联网保险的造势上也不遗余力。不过,当人们开始期待互联网保险公司讲故事的能力时,众安保险却诚实地减弱了自己互联网保险的“招牌”,开始玩起了消费金融、健康与汽车业务,2016年至2017年,这三大业务在众安保费收入中的占比从16.4%上升到了38.9%。

2017年,众安在线净亏损9.96亿元。亏损的原因同样与互联网概念无关,数据显示,众安在线2017年经营现金流为净流出7.1亿元。其中,主要为按照保监会的要求已于2017年1月终止的投连险产品发生净赎回5.56亿元。上市第一年就出现巨亏,有投资者甚至担心,众安在线可能存在退市风险。

与众安在线相似的是,独角兽的巨额亏损,所引发的质疑之声至始至终都存在。小米2015年年度亏损76.27亿元,2016年为盈利,到了2017年巨亏438.89亿元;易鑫集团2016年和2017年年度分别亏损14.04亿元、183.37亿元。

“国内好企业实在太少了!”小米上市前,有投资者忍不住感慨。

更多的公司选择避开传说中的“独角兽”口碑。“我们才不是什么独角兽。”今年年初,AI财经社与香港一家企业负责人谈到独角兽概念,对方十分敏感,予以反驳。

他很介意。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