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第一家共享单车上线15月倒闭,有人骑一次交万元,差点卖身ofo

香港第一家共享单车上线15月倒闭,有人骑一次交万元,差点卖身ofo
2018年07月12日 12:52 AI财经

共享单车倒闭的大潮,终于席卷到了香港。

7月10日,香港首家共享单车Gobee.Bike突然宣布,因为业务无法获得盈利,庞大的单车维修开支令营运困难,将于一周后(17日)结束业务。从上线到宣布死讯,Gobee.Bike的存活期只有15个月。

今年4月时,南华早报曾报道称,内地共享单车品牌ofo有意收购Gobee.bike。根据协议的计划,ofo在接管运营后,将会保持Gobee.bike品牌不变,但由于是初步会谈,双方可能无法达成最终协议。如今Gobee.bike突然宣布退出市场,也代表着双方的合作可能正式消失。

ofo小黄车也已于2017年12月登陆香港市场,继续沿用补贴路线送出大量优惠券。据香港信报报道,小黄车ofo表示对竞争者退出香港市场感到十分可惜,并强调香港对公司来说是个潜力巨大的重要市场,前景乐观,将会致力于让ofo的服务更加完善。同时强调没有计划收购其他公司,对未确实的传言不予置评。

Gobee.Bike于2017年4月在香港成立,创始人是旅居香港的法国人Raphael Cohen。他曾表示,创立之初曾与香港运输署、地政总署、投资推广署等多个部门进行角力才能顺利推出服务。Gobee.Bike的费用为半小时5港币(约4.2人民币),很长时间都是市场是收费最高的。

经过一年的发展,Gobee.Bike在今年4月的时候App已经拥有60万下载量。但公司依然无法盈利,连支付维修费用都觉得十分困难,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坏车。曾有用户连续解锁5部车都无法成功,但已经开始计费。甚至有用户在关锁之后仍然在被计费,最后收到上万元的帐单。

共享单车在香港:艰难前行

共享单车在香港的发展格外艰难,还不仅仅是因为香港地形的原因。

很多人提到在香港骑单车,会想起重庆,但重庆的人口密度比香港要低很多。为了避免发生行人与单车相撞的事件,香港的单车需要在单车道上使用,而不是像内地一样可以灵活的在公园、马路、广场等地方使用。香港三大区域中,九龙和港岛因为人口密度实在太大,中心区域单车道也比较匮乏,所以一直以来共享单车也鲜有涉足。无论是Gobee.Bike还是ofo,都只是在面积相对广阔一些的新界地区发展,这等于把原本不大的市场再度缩窄。

此外,自行车在香港通常被视为一种休闲娱乐,而不是出行方式。因为人均居住面积狭小,大部分人口都居住在集中的楼房里,因此香港绝大部分的小区楼下都有到地铁站的小巴,公交和地铁的班次密度也比较高。香港的城市规划也是属于步行友好,建筑之间大多可以步行到达,最后一公里的痛点在这个交通高度发达的城市并不是那么明显。此外,香港规定单车必须要在指定的地方停放,不然就会被执法部门收走,所以并不能像内地一样停放在小区门口或者单元楼下。

但香港拥有不少单车爱好者,也经常会举办一些单车活动。香港另外一家单车企业HobaBike创办人宋贤邦曾指出,在公司的用户中骑单车用于运动休闲的大概占到七成。运动休闲所能带来的订单数自然比不上出行刚需,这就导致共享单车这个蛋糕进一步缩小。

在法律层面上,单车在香港被视为车辆。根据《道路交通(泊车)规例》(第374C章)第8条,任何人在公共的泊车处连续泊车超过24小时即属违法。共享单车进入香港后,在行人道、单车道、地铁站旁,到处都是堆积的车辆。这既是违法行为,侵占了泊车处的公共资源,并且还阻碍了交通。香港人对单车的需求本来就不大,因此政府部门收到大量的投诉和举报。据香港媒体报道,还有部分市民气愤地将共享单车投入海中。

香港运输署和警务处等部门也多次联手,于去年10月至12月共执行了458次清理违规停泊单车的行动,并称“如有必要,会进一步规管共享单车”。今年1月,HobaBike共享单车公司就因违泊严重,被香港运输署勒令叫停了在港岛区的业务。时至今天,共享单车在香港的停泊问题依然经常会引起市民的不满。

ofo进场

内地的两大共享单车品牌之一的ofo,在2017年12月终于进军香港市场。

刚开始ofo的价格只需半小时3港元,押金为99港元。这个价格在香港本身就比较有竞争力,且ofo延续了在内地的补贴政策,送出大量的优惠券来吸引顾客。虽然需要99港元的押金,但是早期用户可以得到90港币的优惠券,并且经常举行一些变相免押金的活动。

这样的“烧钱”行为自然可以收割用户,但也只有现金流比较充足的公司玩得起。ofo香港曾在今年4月份宣布用户量节节上升,3月的使用量对比上月提升1.25倍。Gobee.Bike的退出,与ofo这个强劲对手的加入也有着很大的关系。

进入香港市场后,ofo也面临着和其它公司一样的问题,即违规停泊和车辆损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并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ofo在今年4月开始招募一批清理单车的“巡逻员”。这些巡逻员负责清理街道上违规停泊的单车,薪酬费用视日子而定,时薪由50港币到120港币不等。

收割了不少用户后,ofo香港5月份宣布将费用由原本的3港币半小时改为5港币半小时,还推出了一种叫ofoblack的新款高品质车。这款单车的使用价格更是冠绝全行,高达每半小时8港币。

内地市场竞争过于激烈,而收费也只有1人民币每小时。依靠补贴模式获用户导致ofo即使获得大量用户,也难以盈利,只能依靠一轮又一轮的现金来存活。但ofo的资金依然紧张,挪用押金和裁员的消息经常见诸于网络。

在内地市场接近饱和之后,ofo开始向海外市场拓展,如香港、新加坡、美国等。海外业务直接由创始人戴威负责,也可见公司对此的重视。7月6日,ofo宣布完成海外市场的开拓阶段,将进入深耕重点市场的第二阶段,如新加坡、英国、美国等。

ofo方面表示,海外城市用户的消费水平高,并已形成付费习惯。这些城市的骑行价格约在国内6倍以上,为公司带来了海外营收。在公司进入新战略阶段后,将对重点市场进行更针对性的精细化运营。截至今年5月,ofo 新加坡订单量累计超2500万单,用户约占总人口五分之一;英国用户数量超投放单车数量的30倍。

但与此同时,关于ofo海外业务的负面消息也没有停止过。此前虎嗅网报道,ofo海外市场主管张严琪离职,整个海外部门解散,但ofo方面对此予以否认。7月10日,澳大利亚媒体报道,ofo宣布将逐步结束该公司在澳大利亚的相关业务。未来60天内,ofo将逐步清理在澳的自行车。ofo在去年10月进军澳大利亚市场,如果消息属实,不到一年的时间ofo从进入到退场还不足1年时间。

ofo在海外市场究竟能走多远,还有待观察。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