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品钛申磊:做开放银行背后的“连接者”

专访品钛申磊:做开放银行背后的“连接者”
2019年08月29日 19:25 独角金融

开放银行来了,从浦发银行到百信银行,到建信金科等银行系金科子公司,再到品钛这样的独立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都在“开放银行”这一概念下聚集,寻找自己的位置,发力狂奔。相比于银行本身,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在这场竞逐中虽然身影略显突兀,却已经成长为越来越不可缺少的角色。

“近几年,在市场上可以看到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越来越多的机构,包括银行在内,都已经认可‘技’一定可以改变将来金融服务的市场格局。”品钛副总裁申磊向独角金融阐释,“不管是内陆一些比较传统的银行,还是沿海一些比较先进的银行,都希望在科技方面进行投入、进行变革。尤其是一些中小银行,在传统业务上可能真的已经没有太多可做的事情,同时又面临着财务上的一定压力,对于科技的渴求度已经在迅速攀升。”在银行科技转型方兴未艾的大背景下,品钛一类的金融科技公司发力科技输出,与银行以及其他一些持牌机构合作,在申磊看来,算得上是“顺势而为”。

品钛副总裁申磊

对于金融科技公司在与银行合作的过程中如何赋能共赢,申磊近日在接受独角金融的专访时,作了一番详细的讲解,其模式和经验,对于行业内的其他金融科技公司来说,或有一定借鉴意义。

1

开放银行的“机会”在哪里?

独角金融:你觉得现在银行走向“开放”的必然性何在?

申磊:随着现在科技的发展以及市场的变化,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人们希望在获取金融服务的时候,是在需要的场景下及时发生的,而不是说像以前那样要跑到银行柜面去获取服务。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市场需求的变动,让金融机构必须去开放,或者更向前端、向消费者使用产品的场景去渗透。这就需要我们这些提供金融科技服务的公司,一方面对于金融业务有深刻的认知,另一方面对场景和流量做更精细化的运营,对特定场景下的客群做足够多足够深的了解,以便帮助银行为消费者打造更智能更便利的产品和服务。

独角金融:许多银行已经有了自己的科技子公司,或者已经开展了金融科技方面的一些业务,现在的市场空间还有多大?

申磊:全国几千家银行,从大到小呈金字塔形状,处在中间的一千多家城商行占据了大多数。另外还有更多的农商行、乡镇银行等等,不管是从观念上,还是对新业务的认知上,跟招行、建行等大行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光有技术还不够,想法观念也要跟上,这也要求产品和服务设计能够适应不同的需求,这给我们带来机会。

举一个例子,在我跟一些银行行长就开放银行进行交流的时候,有一位偏远地区的行长,问我“开放银行”是什么?类似这样的银行可能是某个大行旗下的一个一个支行,像浦发、建行这样的大行,内部的网络很大,对于新业务的推广也是递进式的,会先选一些比较走在前面的,或在人员上或在其他方面比较能够支撑新业务的,让这些分行支行先开始新的业务,其他在各方面不太占优势的,这些新业务就会慢下来,这种现象的确是存在的。另外,一些中小型的银行,或者是有意识转型,或者是已经做过一些尝试交过一些学费,想要去借助外力来实现转型的,也有一批。这对于金融科技公司来说,就是很大的机会。

2

金融科技公司能做点什么?

独角金融:在开放银行实现的过程中,金融科技公司如何与银行进行合作?

申磊:这里的银行可能指的是个更为宽泛的概念,品钛目前主要为金融机构提供三大类的解决方案,一个是智能信贷,一个是财富管理的智能投顾,还有一个智能保险,这三类业务都是涉及到零售方面,对于普惠大众的提供一个便捷的、数字化的、新型的金融服务。目前,品钛会和包括银行、消金、小贷、信托等持牌机构,或者基金、券商进行合作,为他们提供这几个解决方案。对方需求全面的,我们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对方需求集中在某点,比如说在系统方面,或者在风控方面,或者在贷后管理方面的,就可能需要提供一些定制化的服务。

独家金融:定制化服务这块儿具体能做些什么?

申磊:品钛在过去3年左右的时间里,在服务机构客户的过程中,逐步搭建起一套服务小微的“SaaS+”产品体系。其中的SaaS是指品钛与金融机构一起开发的智能零售金融软件系统,通过该系统,金融机构就可以在核心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需求部署和调整系统。而“+”则是指品钛利用在服务电商等商业机构客户时积累的场景、用户和经验,为金融机构提供流量接入、数据产品、决策辅助等持续的支持,助其利用智能技术实现业务和收入上的突破,从而快速实现数字化智能化业务升级。“SaaS+”覆盖前端获客、大数据采集、贷中贷后的资产管理,以及咨询、培训、决策支持、联合运营等诸多的方面,助力机构“小步快跑”,并可在后续提供更加深入的服务。

独角金融:现在做“金融科技”输出的公司数量已经不少,尤其是一些银行自己也有相关的技术,您觉得像品钛这样的公司,竞争优势体现在哪里?

申磊:一些大行的金融科技技术的确是各有所长,但是像品钛,可以把产品和服务做到更细致化。举例来说,机构越大,越希望自己的产品标准化,别人都能按自己的标准来;但机构越小,就越强调灵活性,需要更强的可变性和可配置性。相对而言,品钛在价格层面上会更有优势,并且产品从落地到实施的周期相对可以更短,效率更高。比如有的产品对方需要时间短的话一两个月就可以完成,另外像是一些风险方面的决策支持服务,还可以将我们的模型能力包容成产品化输出,客户在风险评估当中,参考我们提供的这些决策建议,这种最轻量化的API形式,可能几周时间就可以完成,对方只需要通过API来调用决策建议即可。

3

赋能开放银行“难点”在哪里?

独角金融:服务银行与服务其他金融科技公司有什么不同?

申磊:服务银行的时候,因为银行有非常强的合规性要求,要做到符合要求就需要更长时间、更大的投入。简单举例,比如跟一个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双方觉得相互合适很快就可以签约,但换成跟银行合作,光达成合作意见就可能需要花费半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同时合作的利润空间也会相对金融科技公司要小。但考虑到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主力,前期投入很长,但后续的成长空间会更好。

独角金融:在服务开放银行的过程中,最困难的是什么?

申磊:光是找到银行相关负责人来进行协商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对于一些中小型银行比如城商行甚至农商行、乡镇银行来说,最难的方面,一是在于如何改变他们的想法、观念来适应新的业务,另外就在于我们的设计和服务如何去符合客户的实际情况。打个比方,我们不能把一个游艇卖给一个只会开拖拉机的人,卖了对方不会开也不行,这也就要求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设计必须能够适应不同的需求。

独角金融:跟银行合作,您觉得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申磊:银行相对来说对于新业务会比较审慎。针对于这样的客户,我们是去提高对方的效率,在其原本系统的基础上做一个更优化的方案,而不是将其完全推翻重做。当然从后期来说,也还是需要持续观察和监控,持续进行迭代。

从银行来说,其实银行不喜欢“赋能”这个词。从这样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我们更多的是一个连接者、一个解决方案提供者的角色。科技的发展永远不会停止,接下来的时代会是一个融合的时代,我们会做一个连接者去连接各个方面,让他们更加融合。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