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富辉煌:2018中国代表城市房地产市场预测

合富辉煌:2018中国代表城市房地产市场预测
2018年04月16日 17:32 观点指数

摘要:由于政策与各城发展差异,中期内不同类型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将出现不同走势。

资金、人口(人才)聚拢带来城市造富效应,城市土地资源稀缺加速市场价格向上

伴随全国经济与社会建设高速发展,近十年资金、人口及各种资源向各大城市圈“优势城市”快速聚拢。

“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对“资金、人才”的吸聚能力保持高位、持续加强。

“二三线城市”城镇化率快速提高,基建与产业发展使得“优势城市”(尤其是京津冀、华中、华西一带)对资金的吸纳能力大幅上升、投资密度快速提高。资金先行,带来产业,进而带来人口与人才。“省会城市”(尤其是华中、成渝一带)对人口/人才的吸聚能力上升。

由“资金”与“人口/人才”带动,十年间重点城市造富效应快速提升。各城市2016年本外币存款规模普遍较2006年增长超过200%。

城市高度发展、造富效应快速提高,但与之对应的是土地资源稀缺的情况日益突显。多个城市2020年土地开发强度(建设用地规模与行政面积的比值)超过国际警戒线水平(30%)。钱多地少使重点城市价格一旦得到政策红利倾斜,很容易被快速拔高。

2015年去库存政策本质:使楼市价值与城市价值趋于匹配

2015年后的“去库存措施”令各地楼价“补涨”,从而使此前几年(2011—2014年)基本停滞的楼市价值与过程中不断上升的城市价值趋于匹配。

从显性数据分析:各地“城市价值”发展梯度,与各城补涨后的2017年楼价大体相同。而土地稀缺加大了部分区域/城市的价格上升幅度。

2017年调控反转是为了防止价格继续上涨而与“城市价值”再次背离

资源稀缺下的调控取向需要达到的2个主要目的:(1)空间增效;(2)稳固价值

(1)空间增效

如何在有限的空间“焕发新动能”,是政府实施调控的主要出发点。

对于“城市发展已经达到一定阶段”或“土地资源稀缺已经十分明显”的一二线重点城市,政府调控正逼使企业经营与房地产发展进入“慢周转”模式,不断抑制房地产成交动能与获利,从而促发城市往“更高效”的资源使用方式发展。

对于“城市经济”及“土地资源”仍有发展空间(或称,仍有“相对粗放发展空间”)的区域,包括中西部城市、东部沿海三四线城市,以及一二线重点城市的外围郊区,政府正加快对其实施交通与资金导入,在促进其“价值成长”同时,亦分流在“高价值区域”的资金聚拢压力,缓减“高价值区域”的价格过分冲高。

以“空间增效”为出发点,政府所实施的包括“供给侧改革”“分城施策”“交通梳导”“人口导入”等多种政策措施,将平衡“资源衰减”下不同区域的“城市”与“房地产”协调发展问题。

(2)稳固价值

政府着力维稳价格、强调分城施策灵活性,在防止价格过快上涨同时亦避免调控“矫枉过正”;未来随“城市价值”继续提升,“市场价值”将得到固化。

2017年以来政府对一二三四线城市调控力度迅速加强,“维稳价格”成为全国所有城市(涵盖一二三四线城市)共同目标。四季度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予地方更大施政自主权,但不同城市政策调整空间各异:

从成交规模与人口规模匹配的角度,成交规模显著高于人口规模的城市(下图中,黑线明显高于1.0水平的城市),其调控政策具备更多灵活调整空间。“价格维稳”前提下,近半年以来有更多地方政府(成都、武汉、郑州、长沙、南昌等)通过“灵活调整限购”的方式实现一举两得:既缓减限购带来的影响亦实现“以房抢人”、争夺人才资源、提高城市价值。

对于土地与住房资源尤其“僧多粥少”的城市(成交规模显著低于人口规模,例如北京、上海、深圳),其调控措施往往易紧难松;相较而言,同为一线城市的广州,在房地产供给上相对更有空间,在一线城市中实施政策调整的灵活性更大(包括2017年12月明确申领“人才绿卡”可在购房、子女入学等方面享受户籍市民待遇等)。

房地产调控实施过程,同时亦是重点城市经济转型与升级过程,城市经济形态升级(包括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经济效能提升(包括国际性/区域性金融中心、展贸中心、总部经济中心等)将带动城市价值继续提高,过程中,房地产价值得到固化,中期内随房地产发展模式转轨、房地产对经济运作的驱动效率更强,区域楼市获得更大的健康向上发展空间。

未来不同类型城市房地产市场将出现三种走势

对于全国城市(涵盖一二三四线城市)而言:

第一类【处成长阶段】的城市:资金(包括交通、基建及房地产资金)已经先行驱动,其“城市价值放大”将更多体现为对产业、人口的实际导入。短期政策抑制将迫使楼价继续走高的地区进入“慢周转”序列(限购、限售、限价、限签等)。因而,中期内将出现两种走势可能:(1)稳价快周转;(2)升价慢周转。

第二类【城市发展高阶+土地/住房资源稀缺】的城市:房地产周转速度随库存消化而继续放慢,更多“慢周转”项目入市(包括“竞自持”项目、限定销售对象、限定持有年限项目等)使得房地产逐步转向“价值经营”。短期内的“楼市价值”将更多体现为“售价相对稳定”以及“租金价格继续上升”(尤其是受租赁政策红利影响)。中期内随“城市价值”进一步提升,政府限制性措施弱化,其“楼市价值”(尤其是优质物业价值)将向“城市价值”靠拢、存在补涨空间。

第三类【城市发展高阶+土地/住房资源仍有一定空间】的城市:相较第二类城市存在更多灵活政策施展空间,一方面,城市价值上升为楼市带来长期利好,另一方面,仍有资源释放空间的区域(主要为外围郊区)凭借“相对政策优势”,将更快吸纳人才与资金、实现地区价值的更快上升。需要肯定的是,作为传统“价值高地”与“资源吸聚高地”的全国重点城市(包括一线二线及各省会城市),从城市价值与楼市价值匹配发展的角度,相对三四线城市更加具备“价值看好”的资格。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