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产险广东分公司副总经理黄凯英:请回答1994

平安产险广东分公司副总经理黄凯英:请回答1994
2019年09月13日 11:44 时代财经

1988年深圳蛇口,平安保险成立。

广州体育东路平安大厦,挨近广州城市中轴线,2002年大厦建成时平安产险广东分公司就在这里了。实际上,广州东站至花城广场这条城市中轴线的两旁,密集分布着数十家保险公司或保险营业网点。这座城市,也算是中国保险行业的起点。公开资料显示,1805年,英国人在这里开设了于仁保险,是中国最早的保险公司。

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的保险公司大部分被外资控制。1949年10月20日,新中国第一家国有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简称“中国人保”)成立。此后几年,外资逐渐退出中国保险市场。但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停滞状态,一直到70年代末才正式复业。1986年,交通银行组建了保险业务部,也就是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简称“中国太保”)的前身,此举打破了中国保险市场由中国人保独家垄断的局面。随后1988年5月27日,平安保险公司诞生于深圳蛇口,成为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也是第三家全国性的商业综合保险公司。之后,中国人保、中国太保、中国平安形成使我国保险市场的三巨头竞争格局。

今年,已是黄凯英在平安工作的第25个年头。黄凯英的办公室在广州平安大厦28层。今年2月14日情人节当天,她接到正式调令,从深圳到广州任平安产险广东分公司副总经理一职。这半年多来,家在深圳的她频繁在两地往返。

“生活成本增加了”,黄凯英说,“不过在平安待久了,并不会抗拒变化,反而喜欢拥抱变化,并在变化中成长。”黄凯英认为,自己能保持积极、正面的思维方式,是受到了平安企业文化的影响。

平安1994

1994年,改革开放如火如荼,许多年轻人南下奔往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黄凯英就是其中一个。

加入平安,在她看来是机缘巧合。“那年3月,我到人才市场,平安正好在招聘,于是就这样投身了保险行业。”

当时的平安保险已成立了6年,但在中国大部分老百姓眼中,保险还是一个新东西。“基本上那时候大家都不知道什么叫保险,所以一开始我也会有顾虑。甚至公司一开始给我说可以调户口的时候,我还觉得可能是骗人的。但看到他们的入职流程,包括招聘、考试、面试等等都很正规、严谨,我觉得这不是一家随便的公司。”

在此之前的1992年,美国友邦保险公司获准在上海经营业务,成为新中国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同时,友邦为中国寿险市场带来了寿险个人营销的风潮,保险代理人由此而生。

与外资险企一同进入的,还有外资投行。1994年6月29日美国摩根投资银行和高盛有限合伙集团两大世界财团参股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的交割仪式在银湖宾馆举行。平安成为中国第一家引进外资入股的保险公司。

同年7月,深圳平安人寿保险公司第三营业部的经理黄艾艾,在深圳福田区华富村签回了中国内地的第一张个人寿险保单。在保险业内人士眼中,这是一张可被载入中国人寿保险史册的保单。

这件事发生在黄凯英入职3个月后,至今,她提起这张保单仍然有些激动。在此之前,中国保险公司接待的都是法人客户。“马总(马明哲)去台湾国华人寿进行学习交流的时候就发现这个(个人业务)非常好,他觉得要在中国、在平安去尝试,所以平安就做了。”

黄凯英入职的是平安的管理岗位,但是也有销售任务。“公司希望我们通过自己去开拓市场了解到做业务的艰辛和困难,这样做管理的时候更能够换位思考去理解业务人员,也可以把我们的服务,把客户思维体现得更好。

“那时候我们每天都会出去‘扫楼’,一栋楼一栋楼的,真的叫‘扫楼’啊。一开始还没有个人客户,都是去公司。一般先坐电梯到最顶层,每层楼有好几家公司。那时候大家都没有保险意识,而且知道保险的人大多也只知道人保,不知道平安,所以我们就带着平安的营业执照复印件,推开那些公司的门就自我介绍,进行陌生拜访,给他们介绍人身险、意外险产品,看他们有没有需求”,黄凯英说,那时候每次“扫”完一栋楼,都会收获一本的名片。

这样的“扫”楼行动,在黄凯英看来就是一个播种的过程。有时候运气比较好,她会签一张大单,但大多数时候是被拒之门外。“他们不理解,甚至觉得你是不是骗子。其实那时候刚入行,我也不懂保险,也在培训和学习,去到那些公司,我会把学到保险知识告诉他们。保险是什么?为什么要买保险?对你们公司有什么好处等等。”这个过程对黄凯英来说是非常好的成长经历,不仅学会了保险知识和产品,也学会了与人打交道和沟通的技巧。

当时吸引黄凯英留在平安的另一个原因,是它的企业文化。进入平安后,黄凯英发现公司里全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大家互相帮助,亲如兄弟姐妹。

与说起业务话题时的专业、沉稳、老道不太一样,回忆起1994年刚工作的情形时,黄凯英像是又回到了25年前,说话的时候嘴角不住地上扬,眼睛发光。“那时候的日子真是穷开心。”

“大家兜里都没什么钱,发的工资基本上买一些生活用品就花完了。中午公司帮我们订盒饭,大家一起吃。周末也有各种各样的团建活动,最多的是烧烤。为什么呢?因为烧烤最便宜。”黄凯英笑说。

那时每个分支公司会有一部面包车,周末就拉着公司的一帮年轻人去各地烧烤。“深圳当时有‘五湖四海’的说法,于是我们的目标就是‘烧遍五湖四海’。其实每次烧烤我都吃不饱,但是真的很快乐。”黄凯英继续说,“那时候没什么钱,但公司一直在坚持做这些团队建设。因为公司知道大家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在深圳没有根,公司就是家。所以我们都非常热爱这个集体。虽然经济紧张,但精神上很充实。”

这段经历,也是黄凯英青春的美好回忆。简单又充实,开心也单纯。

而当时一起“烧遍五湖四海”的年轻人,如今也成为中国保险行业各大保险公司的领军人物。“像我这样继续留在平安的大概有30%,其他人有的去了监管部门,有的到了各个保险公司,现在也是领导。”

1994年深圳,全长25.6公里的深南大道全线贯通。图 / 周顺斌 摄

创新的野心

1992年,为了解决开始出现的金融混乱市场失控的问题,国务院颁布《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令要求银行、证券、信托和保险等金融业必须“分业经营,分业管理”。而1995年6月,第一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颁布,并于同年10月1日起施行。这一举动标志着中国保险业进入规范发展时期。其中,《保险法》确立了产险、寿险分业经营的原则,各保险公司开始实施产险、寿险分业经营体制改革。

1996年7月,根据《保险法》分业经营的要求,中国人保改组为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下设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中保再保险有限公司。

平安也早在1994年给出了分业方案,但直到2002年才拿到保监会的红头文件,平安产险正式成立。也就是在2002年,黄凯英从寿险到了产险。“我在产险的这17年,做的每一项工作基本上都是我以前没干过的。”

2005年平安进行卓越工程改革,将车险里面人伤这个部分和意外险整合。但黄凯英此前没做过相关业务。“我那时候管全国,要去搞系统,开发机制,建立队伍考核体系、考核模式,要做出一整套管理办法。可是之前我都不懂这一块,所以首先得学,快速地学习,不断去了解,去跟机构去谈,把他们说的东西消化成自己的东西,然后再整合变成公司的东西。”

之后,黄凯英带领团队,做了很多全国开创性的工作。诉讼调解、人伤调整机制,就是他们在那个时候做起来的。之后,其他保险公司也纷纷效仿。“比如我们车主撞了第三方,我们是赔给第三方。但可能第三方跟车主两个人会扯不清楚。车主是我们的客户,第三方遭遇事故也很痛苦,如果中间黄牛介入又会有虚假的部分,我们还得花时间调查,搞的这个事情很复杂。所以我们就帮车主把第三方拉到一起来三方协谈,尽量帮他们快速解决这个事情,一举数得。”黄凯英介绍,自己2005年接手这个业务,2006年开始设置调解机制,现在全国都有他们的调解室,包括在法院、在交警队开设的诉讼调解室。

“我要创新,每做一件事我都会想和别人做有什么不同。我不希望重蹈覆辙。”黄凯英很有创新的野心。每换一个部门,黄凯英都会思考如何创新。

之后,在财产险理赔方面,平安开发了“新高铁”理赔系统。“它是全行业最领先的理赔系统”,黄凯英说。

“其实我们做新高铁系统之前也有个老系统,都是准备开放给全行业的。我们想搭建共享平台,因为一些中小公司要去搭建这个系统的话,会花很多的钱,对社会来讲是一种资源浪费,而且他们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最后做出的系统还不一定好。而平安有很多数据和经验,所以我们就想把这个系统开发出来,然后我们收取一定的费用,共享给其他公司。这样的话行业能更快进步,我们也可以有更多的资源再去投入创新和研究。黄凯英告诉我们,保监会的领导对这套系统评价非常高。

2015年,黄凯英遇到了一个很大的挑战。这一年的8月15日,天津市滨海新区发生了超大型爆炸事故。“2015年的这个事故是我们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爆炸事故,当时的损失有上百亿。

怎么去做好赔付工作?建立什么样的标准?对当时相关的保险公司来说是很复杂的问题。“我们当时由监管机构领导,集中了行业力量来做理赔标准,包括技术标准、赔付标准、理赔服务标准等等。”

标准建立之后,平安牵头来做商品车赔付,黄凯英任商品车赔付行业小组组长。黄凯英回忆,当时所有商品车的赔付有70亿元左右,其中平安赔了大概11个亿。“事故发生的当天,我们领导就到了现场,当时还有辐射风险,我是第二天到达的。我们用了一些高科技的产品,包括无人机来查勘现场,通过卫星遥感把所有的2736辆车全部拍出来,全损了。基本上我们只要确定数量就可以做后续工作了,比如说我们的预赔,已经确定的损失我们不到一个月就赔付给客户,让客户可以先用这部分钱做一些紧急的事情,或是恢复经营。之后整个事故的赔付处理用了一年多时间。”黄凯英说。

也存在一些困难。“在有些保险条款上双方还有一些争议,而且背后还有50多个再保险人,我们就一层、两层、三层这样分层去做赔付,非常复杂,非常专业。”

最后,大众汽车的总裁从德国专门飞过来给平安做了一次答谢宴,还有一封感谢信。

2015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发生了超大型爆炸事故。

黄凯英认为,通过对这次事故的赔付,展现了中国保险行业对社会经济稳定的一个重要作用。于她个人而言,也是一种成长。

天津大爆炸事故后的现场查勘,平安用到了不少高科技技术和产品。实际上在更早之前,高新技术就已经运用到了中国的保险行业中。

卫星遥感可以去监测地质变动。黄凯英介绍,“比如说我们在给地铁工程做风险预防的时候说,监测那个区域会不会下沉。用人眼是看不到的,我们用卫星遥感监测出来后会重点提醒工程队,让他们再去做工程检测。还有比如说洪灾之后,我们通过无人机去检测冲刷的面积是多少。”

平安还开发‘鹰眼’大数据系统,将建国以来每年的台风和地震等所有的灾害数据纳入其中,然后再跟客户的地理位置相对应。“比如说这一次台风可能是从广东登陆,那我们可以事先预测台风路径,然后预警这个路径范围内所有的客户,并协助他们去做风险防范。这样就会把损失降到最低。”

除了黄凯英之前说到的“风险预测数据”,平安还建立了客户画像数据。此外,平安也在向线上发展,向互联网化转型的过程中也经历了波折。“因为毕竟是传统企业做互联网的东西,需要一个适应阶段,不断摸索和迭代,这个过程我觉得也是蛮有意义的。”

2013年,中国平安与蚂蚁金服、腾讯等国内知名企业,发起设立了众安保险。众安保险成为中国第一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三马”(马明哲、马云、马化腾)的合作,将中国的保险行业正式带入互联网。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一入平安、一入保险就是25年,黄凯英很是感慨。“我拿到了平安25年的长期服务纪念奖,确实还是挺有感触的。”

第一个十年,平安在起步,各个产品的专业化经营,构建全面专业的系统。第二个十年,平安出现了综合金融,为一个客户提供多个产品和一站式服务。第三个十年,平安布局了平安+科技,用科技互联网的模式驱动整个管理体系升级。“这是三十年河东”,黄凯英说。“三十年河西”则是未来平安要搭建五个生态云,聚焦金融和健康两大版块。“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人脸识别等等这些东西,应用到我们传统经营版块去。”

初入行时,黄凯英知道保险是朝阳行业,如今,她仍然认为保险是朝阳行业。对于90年代进入中国内地的外资险企,以及如今新兴起来的互联网险企,黄凯英都持包容态度。“我们国家保险的深度、密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所以我觉得这块土壤需要大家一起去开拓,去经营不同保险的业务版块。对保险市场来说,只要是良性竞争都是很好的发展。”黄凯英还说,“可能大家现在觉得已经有很多保险公司了,实际上还可以有更多的保险公司,我们需要更丰富的产品。每个公司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大家取长补短,才能够真正的为更多的客户提供更完善的保障服务。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出现那么多‘XX筹’,如果说有保障的话,谁会去搞爱心筹资。其实看到这些我心里面还是挺沉重的。”

近十年,黄凯英发现,大众的保险意识越来越高。以前中国人会觉得这个东西不是很吉利,比较避讳。但现在是“一天比一天需求量更大,或者说大家认识到了保险的重要性。现在基本上不需要跟别人说这个保险你为什么要买,而是给他们说什么样的产品更适合你。”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