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的三个思考|周观察

关于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的三个思考|周观察
2021年01月22日 18:06 周观新金融

央行近期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行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通知》,自202111日起,信用卡透支利率由发卡机构与持卡人自主协商确定,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限和下限管理。

毫无疑问,这是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的一个重要信号。但,这个变化对各家信用卡的经营策略和风险容忍度将带来哪些影响和变化?在现有的信用卡客群中,又有多少持卡人的透支利率可能被调整?这些变化又将如何影响信用卡的收入结构?

无论是对用户,还是对各大银行卡中心而言,这些才是非常落地又影响根本的问题。

客群扩容的必然性

国内信用卡市场已经经历了近20年的高速发展期,竞争格局已逐渐从“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在高速发展期,各家银行的信用卡侧重的目标客群明确,用户画像清晰:重点集中在白领、高学历(如本科以上)等优质客群。而对中下层用户市场的开拓意愿、开拓力度明显不足,这也是为何互联网平台的信用支付产品(如花呗等)在近十年来规模迅速壮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质上而言,花呗等信用支付产品与信用卡并无太大区别,不同之处在于,花呗等信贷产品做着类似信用卡的生意却没有接受与信用卡业务一样的监管,其中也包括定价机制。

在此次透支利率放开之前,201711日,央行曾对信用卡透支利率实行上下限区间管理,上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下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的0.7倍。换算成年化利率,则是在12.775%18.25%之间。

相较之下,不少互联网信贷产品的市场定价差异较大,尤其是针对次级人群的定价相对较高,在20208月民间借贷利率上限为LPR4倍的“新红线”出台之前,紧贴24%36%的利率红线在互联网信贷产品中并非新鲜事。

因此,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显然更有利于卡中心对不同客群作出不同的风险定价。虽然,短期内银行不一定有客群下探、风险容忍度明显提高的动作,但从长期来看,目标客群扩容、用户市场扩容是各大卡中心的必然选择。尤其是在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目标客群扩容对信用卡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

实际上,今年以来,已经有部分银行试水“目标客群扩容”的动作,推出一些“微创新”产品对标非传统主流客群,有兴趣可戳抢客“花呗们”,银行悄然祭出“信用支付”新玩法回顾。

持卡人的透支利率调整,只是时间问题

上文我们已经说到,客群扩容是必然选择,在“精耕细作”时代下,针对不同客群采取不同的风险定价机制,也会是大趋势,这是影响持卡人透支利率调整的最重要原因。

此外,信用卡透支利率的市场化,也更有助于避免金融机构借贷行为与民间借贷利率“新红线”的冲突。20208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规定民间借贷利率保护上限为LPR4倍,按目前最新一期的LPR3.85%计算,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为15.4%

虽然该政策是针对民间借贷,并不适用于金融机构的借贷行为,但从“新红线”落地后的司法判例来看,对于超过15.4%的部分仍存在一定争议。业内普遍认为,目前仍有不少金融机构借贷产品(包括信用卡透支在内)利率都高于15.4%,若新红线只针对民间借贷,则会出现金融机构与民间借贷利率倒挂的现象,显然有违风险定价原则。

但,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显然更有助于避免资产质量与风险定价倒挂的现象,不同客群利率浮动的空间加大,优质客群的透支利率未来会不会低于15.4%?在现有的数亿信用卡客群中,又有多少人的透支利率可以更低或更高?

观望期过后,假以时日,市场终将给出答案。

提升非息收入占比依旧是王道

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将如何影响信用卡的收入结构,是各大银行卡中心正在考量的核心问题之一。

银行的信用卡收入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刷卡和取现的透支利息、账单分期的手续费、刷卡佣金。这一次的利率改革,显然主要影响的是利息收入,也就是第一类收入。

但,其实信用卡的收入结构,里面道道很多。比如据周观新金融了解,大部分银行是把“分期业务收入”(对应账单分期手续费)计入非息收入,但也有银行,是把这部分手续费算作利息收入。

这也是为何,一些信用卡业务各项指标并非行业首位的股份行,非息收入占比却比“零售之王”招行还高的原因。

所以,其实就算银行财报白纸黑字告诉你“利息收入”和“非息收入”,你依旧不知道里面包含的具体口径是啥。我们也并不确切知道,分期收入究竟计不计入利息收入,受不受新规影响。

这也就决定了,我们很难推断出,究竟有多少占比的信用卡收入,会受新规影响。但目前业内的普遍看法是,不管利率上下限放不放开,信用卡都必须要更加提升非息收入的贡献度。非息收入才能体现信用卡真正在“量”的基础上体现“质”的追求,才能真正显示信用卡精耕细作而不是粗放依赖利息的能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