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勇气,让慈禧敢对十一国宣战?这个老太婆被彻底逼疯了

是什么勇气,让慈禧敢对十一国宣战?这个老太婆被彻底逼疯了
2021年01月11日 10:39 相约到永久1

一说到清朝的历史,怎么都绕不过慈禧太后。

当初,若是她无意染指政权,能如此迅速的除了那八位顾命大臣?若是她真的想好好辅佐同治皇帝,她的儿子怎能早早就离世了?看来,慈禧的心思应该全部放在了自个身上,对亲儿子都是那样的一个态度,对非亲生的光绪她能表现出更多的母爱吗?

其实,光绪身为一朝皇帝,做得也实在是憋屈,最后连身家自由都没有,无怪乎他的去世,民间都说是慈禧害的。而光绪落到如此凄惨的下场,当然离不了那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戊戌变法。在维新派们看来,慈禧就是阻碍国家变革的最大障碍,得将她老人家给废了。

客观来说,维新派的观点是正确的。

虽然,后来清政府也想通过洋务运动来改变局面,不过,朝廷内外的大思维却是跟着世界的节奏在走,根本没人考虑过国家真正需要的发展方向。因为,他们只看到了它国的成就,并没有深思其中的过程,以为多办几个企业就能和人家一样,真的是太异想天开了。

更重要的是,民间对于中国现状的不满,在甲午战争之后被迅速发酵激化了。而作为光绪,他一直在和慈禧争权,这种国内高涨的爱国情绪让他看到了机会。身边很快就围了很多的维新人士,他们踌躇满志地希望大干一场,但是,他们也知道,光绪并没有实权。

要知道,变法可不是嘴上喊喊就能自动生成的,它可是要全方面的“革新”中国,包括政权。看看历史上的变法,都不是经历了一番挫折,甚至是流血牺牲。

更重要的是,那时世界上经过变法成功的国家太多,有暴力的也有非暴力的,但是,都会涉及到权力的重组。仅“权力”一项可就刺激到了慈禧的神经,小蹦小跳她会装做没看见,但是,要让她靠边站,她肯定会顽强的抵制到底,坚决不会挪窝。

所以,当光绪一帮人摩拳擦掌之时,慈禧就一边冷眼瞧着,时不时就给泼点凉水,如:计划在天津检阅新兵时,将光绪给废了。为此,维新派们肯定会联想很多,这还只是初级阶段,慈禧就如此大的反应,若是继续深入的话,那岂不是这些变法运动彻底没戏?

与其被动,还不如主动出击。

于是,他们就想出了一招,计划在颐和园内除去慈禧。

本来这个计划是可以成功的,只不过,其中有位老谋深算者袁世凯,他寻思一番后就告密了。可想而知,慈禧从袁世凯那得知此消息后,有多震怒。对此,慈禧一点都没有含糊,立刻将光绪给关在了瀛台,并抓了很多维新派人士,随即就给砍了。

当时,此次事件的影响非常严重,从政治层面上看,皇帝被软禁了,无论谁看,中国似乎都要发生大事;从社会层面上看,维新派们刚刚开创一个局面就被抹去了,使大家的生活一夜之间又回到了原点。

虽然在国内,大家还不太敢和慈禧叫板,但在国际上有人却想利用此机会再推波助澜一番。他们希望中国有个听话的政府,并希望这个政府能够足够开明,可以更多的听进西方的“意见”。而在他们的眼中,光绪显然比慈禧更有优势一些。

慈禧对于权力的欲望,可以说,已经到了一种无以复加的终极状态,她的确在光绪16岁那年就将权力交出去了,但是,在翁同龢的提议下又收回了,此后二人就没有停止过争斗。在戊戌变法一事后,慈禧虽然对外说是光绪病了,但却立了瑞王爷的儿子为大阿哥。

如此举动让任何人读来都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光绪这个皇帝当不长了。但国际上并不愿看到光绪就此被废,于是国内舆论开始沸腾了,借着大阿哥册封之事,说各国使团都不来参加册封典礼,是因为列强们不满慈禧的专政,是想通过此事给慈禧施加压力:她该退休了。

而此时,国内还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义和团运动。

一群没有武器的农民凭着自己的一时之勇,开始将怒火发泄于洋人身上,使事态一度没法控制。谁说慈禧没有政治头脑,她就看到了义和团的“价值”。这么多年来,慈禧一直被列强们打压着,内心很不舒服。这时,她终于看到了希望,觉得可以扬眉吐气了。

于是,她做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决定:同时向十一国宣战。

可以看看宣战诏书上的一句话:“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口不如大张挞伐一决雌雄。”那些年,当慈禧同意签署不平等条约时,她就没觉得很丢人吗?正规清兵都打不过的列强,自发组织的没有武器的农民军就可以了?总感觉慈禧她老人家一直都生活于梦境之中。

其实,说到底还是慈禧那可怕的虚荣心在作怪,非得在武力上和人家再较量一下,好显示出大清的威武,但那时的清政府基本就是一个空架子。于是,这一宣战倒好,不仅慈禧被打的逃出了北京,连清政府都差不多走到了头。

可以说,这场战争不仅打残了大清,也打醒了大清子民,《马关条约》割地之大,赔款之多,远远超过历次战争的总和。这个时候,清朝统治者已经无法控制人们的言论了,整个社会都沉浸在失望,乃至绝望之中……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