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的“八十万禁军教头”之职,在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过?

林冲的“八十万禁军教头”之职,在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过?
2021年01月13日 12:50 八卦菌哦

水浒中写过至少2个“八十万禁军教头”,开篇就是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因为早年得罪了还是帮闲泼皮,但后来高升太尉的高俅,而被迫带着老娘离开京师开封,到数千里之外,当时边境上防备西夏的延AN府,投奔老种经略相公种师道。半路遇到九纹龙史进,成了史进的师傅。后来史进到渭州也就是现在的甘肃庆阳找王进,又遇到了种师道的帐下提辖鲁达等人,引出了拳打镇关西的事情。王进并不在一百单八将之列。出场一次后就在书中再也没出现。而另外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在书的篇幅却很重。林冲和高俅的矛盾冲突比王进激烈的多。那么这个八十万禁军教头。到底是个多大职衔的军官?其实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写的是北宋末年的事情。禁军教头的职衔在北宋的历史上确实存在。但是前面加了“八十万”三个字,则有有意拔高之嫌。毕竟林冲等是作为主角来描写,自然要带上一定的主角光环。

因此“八十万禁军教头”,这个复合词,其实是包括3个部分:第一自然是禁军,第二是教头,第三是“八十万”。首先说禁军。禁军的意思本身和后来的“禁卫军”差不多,就是主要以保卫皇帝、皇室以及朝廷中枢为主要目的而设立的军种。封建时代,历朝历代都有禁卫军,只不过名称不一定相同。比如有时候直属皇帝的部队也叫御林军,其实来自汉代的羽林军。而北宋的禁军比较特殊。北宋是在五代十国几十年混乱后建立的一个大体统一的王朝。而五代十国是唐帝国崩溃后出现的混乱割据局面。割据的各方头目,原本大致都是地方上掌握军队的军阀和地方G。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在后周的基础上逐步统一的中原和南方。而赵匡胤自己就是后周禁军首领出身,其能当上皇帝并且逐步削平割据。在于当时后周禁军的综合实力,已经超过了内地任何一家割据地方势力实际掌握的军力。

因此尝到甜头的赵匡胤,当上皇帝后继续奉献2大政策:第1就强干弱枝。把地方上的身体强壮的士兵挑选出来 集中的京城附近,扩大皇帝直接掌握的禁军的总数;地方上只留老弱残兵。这样地方就再也不用想继续割据称王。第2,实力强大的禁军并不让将军们掌握。因为赵匡胤本人就是禁军主将带头篡权上位的。因此在杯酒释兵权之后,主管庞大禁军的太尉等职,反倒让与皇帝走得近的文人担当,这就是重文抑武的政策。这套政策组合拳之下,北宋出现了历史上最庞大的中枢部队。宋太祖开宝年间,全国兵员37.8万人,其中单单禁军便有19.4万人。宋太宗至道年间全国兵员66.6万,禁军扩大到35.8万。到宋仁宗庆历年间,全国禁军已经达到了82.6万。因此“八十万禁军”的说法,在北宋后期基本是实打实的。再说教头一职。八十万禁军实打实,但是禁军教头并不是高级军职,甚至连中级军职都不是。禁军教头并不是正规军事指挥官,其实就是禁军中的武术教练。而且禁军教头数量很多,数量多了自然不值钱。八十万禁军,仅仅教头就不下四五百人,比普通教头高级的是“都教头”。档次最高的都教头的身份地位还不如当时B防军的鲁提辖。一般的禁军教头地位最多算普通的排长,最高也不过连长尉官的级别。假设一共有400个教头,对应80万禁军,那么等于一个教头负责2000人的武术训练,

基本是一个团级部队的训练科干事的地位,确实高不到那里去。不过毕竟是朝廷正规军,吃过编制饭的。像林冲这种人一旦落草。那么对比那些S人越货开黑店买R肉的,自然是高了N个层级;何况梁山上还有偷鸡摸狗的时迁之流也能混上一百单八将。在江湖上自然需要林冲这种正规武人出身的来撑门面。于是最多几千人的枪棒教练,就被拔高成了“八十万禁军教头”。也算是大而化之的说法。正是因为王进和林冲的实际地位都很低微,因此被高俅和高衙内欺负起来,几乎没有底线。这也是北宋文武之间长期矛盾的一个侧面反映。禁军的设置,对北宋早期的稳定确实有利,但是后来禁军规模越来越庞大,就成了北宋财Z的最大负担。北宋末年每年财政收入不过6000来万贯。需要拿出5000多万贯来维持超级庞大的禁军和其他相关开销。但禁军上百年都集中的京师附近而不参加实战,最终空有一个虚假的规模而几乎毫无战斗力。除了常年被吃空饷外,禁军几乎成了朝廷的杂役和搬运工。比如杨志押送花石纲就是这种禁军苦力化的反映。最终在靖康之耻中,百万禁军顷刻间灰飞烟灭,几乎没有起到任何正面作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