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铁项目进展太慢,马斯克急了:未来几年要建立“超级高铁”

美国高铁项目进展太慢,马斯克急了:未来几年要建立“超级高铁”
2022年04月26日 14:07 有牛财经

*文/黑桃与长剑

4月26日消息,美国当地时间周日,特斯拉和SpaceX CEO埃隆·马斯克发表推文称,旗下的隧道挖掘公司The Boring Company(也被称作“无聊公司”)将在未来几年内尝试建立“超级高铁运输系统”——这是马斯克早在创业时代就提出的概念。在他的设想中,该运输系统既适用于通勤者,也可以用来运送货物,不受天气影响,也不会发生碰撞,且速度是飞机的两倍。

“……从已知的物理观点来看,这是从一个城市中心到另一个城市中心(距离不到3200公里)的最快方式。”马斯克在推文中写道。

马斯克认为,超级高铁将由两大部分组成:密封真空管道,以及在其中通过磁悬浮技术高速移动的吊舱,他将其描述为“协和式飞机与轨道炮的混合体”。

马斯克之所以一直倡导“超级高铁”提案,是因为美国的铁路项目实在不太令人满意。在这个大洋彼岸的“汽车国度”里,除了美国国家铁路客运公司(Amtrak)在马萨诸塞州和罗德岛州拥有时速150英里(约合241公里)的轨道之外,其他地区的铁路网限速大多在110英里(约合177公里)以内;而在中国,时速250公里甚至3、400公里的高铁已经非常普遍。

此前奥巴马任总统时,一度对高铁项目情有独钟。他曾在2013年的“高速铁路战略计划”中表示,要通过政府投资、政策优惠、发放债券、吸引私人资金等方式加大对高铁项目的投入,誓言“要让80%的美国人坐上高铁”;现任总统拜登上台后,也从去年早些时候的救助计划中拨出15亿美元资金支援美国铁路建设。

然而,美国的高铁项目进展仍然迟缓。

典型的例子即是加州的高铁项目,这个从1996年就立项的工程一直是政府高铁计划中大力扶持的对象,早在2010年,奥巴马政府就向其拨款了35亿美元联邦资金,至今其第一阶段建设预算已经超过770亿美元;然而,即便有着来自政府的援助,加州高铁计划仍然延期到了2019年才完成了一小部分,也就是191公里。这离原计划中的1200公里还太过遥远。

未完工的加州高铁

为何美国的高铁项目无法像我国那样快速推进?究其原因,大概有三点。

首先,美国土地、房屋的私有化现象极为普遍,而私有化土地则会导致征地困难,这让州政府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处理土地所有权问题,难度自然较高。

第二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建设成本问题。此前世界银行曾做过测算,在中国,建设高铁的成本为1亿-1.25亿人民币/公里,而美国加州高铁的建设成本则为52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39亿元)/公里,较中国高出三倍,这还不包括土地、机车车辆和建设期利息等支出。如此之高的成本,难怪马斯克将其嘲讽为“世界上速度最慢但造价最高的高铁”。

第三点是必要性——此前以共和党为首的反对派一直用这个理由质疑高铁项目。反对者们认为,既然美国有超过2万个通用机场、2.5亿辆(仍在不断增长)以上的汽车保有量以及完善的高速公路体系,那么高铁真的有必要继续建下去么?此外,就算高铁建成,其票价有无吸引力,速度和便捷性方面能否与飞机、汽车竞争,也还是个未知数。

正因如此,马斯克才在各处大肆宣传他的超级高铁项目,认为这能取代美国高铁迟缓又陈腐的建设计划。不过,超级高铁是否比普通高铁更加经济,目前来说仍然要打一个问号。

超级高铁要面对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技术。虽然当下磁悬浮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它仍然无法满足超级高铁直线牵引技术所需的动力;另一方面,超级高铁密封真空管道对于建设上的要求极高,此前超导磁悬浮概念的联合提出者詹姆士·鲍威尔曾警告称,超级高铁需要将轨道误差维持在一个相当小的值内,且需要维持接近真空的状态,这对目前的技术还相当困难。

“整套系统极为脆弱,哪怕一个点失败,都可能招致灾难。”鲍威尔表示。

技术的不稳定也为超级高铁带来了其它问题,例如巨额成本。此前,理查德·布兰森注资的维珍超级高铁(Virgin Hyperloop One)公司曾对计划中的密苏里州超级高铁项目进行成本测算,最终得出的结论是4000万美元/英里,显然,这并不比普通高铁项目更加经济。

就在上个月,马斯克的“无聊公司”宣布完成6.75亿美元的C轮融资,这让它的估值达到了近57亿美元,但这些资金对于修建超级高铁仍是捉襟见肘。就连马斯克自己都曾无奈地承认,连接旧金山和洛杉矶的超级高铁项目经测算将耗资大约700亿美元,实际甚至可能耗费超过1000亿美元,而且建成后“未必会比飞机受欢迎”。

目前,美国对超级高铁项目的态度仍然暧昧。2019年3月,前任美国交通部长赵小兰(Elaine Chao)曾计划在奥斯汀成立一个“非传统紧急技术委员会”,以便为超级高铁、无人驾驶等高新科技项目提供监督框架。但时隔三年,该委员会仍然没有太多动作可言。

如此看来,马斯克的超级高铁梦想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恐怕仍将是梦想。

*图片来自Yandex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