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推动社会前进的超体力量

比特币:推动社会前进的超体力量
2018年11月21日 09:48 挖链网

去年距离圣诞节还有几天的时候,比特币的价格开始跳水,从历史最高点的2万美元跌至10500美元,加密货币巨大的泡沫也随之破灭。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过后,市场似乎立即开始复苏,比特币的价格也渐渐接近最高点。然而,自那时起,市场变成了一个恶性熊市,与之前的牛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短短几个月内就损失了70%的价值。

对于比特币持有者来说,无论是最糟糕的时代已经过去,还是尚未到来,都有必要退一步想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为什么去年12月一个比特币的价钱是2万美元,而今年夏天就成了6000美元?甚至现在的不到5000美元?

难道答案是仅仅将比特币归结于泡沫那么简单吗?对于币圈之外的人来说,可能并没有经历过2017年疯狂的加密货币市场,也不觉得那一天有多么特殊:可能天气很一般,或者没什么值得纪念的事情;但就在同一天,币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的人赚了钱狂喜不止,有的人输了钱痛苦不堪,对于你来说再正常不过的一天对他们来说恍若天堂和地狱。

除了在市场中上演的歇斯底里和疯狂之外,要想了解比特币的暴跌和暴涨,人们必须了解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因为其中很大一部分可能与比特币协议的新颖程度有关。

比特币对于人们来说存在着一种本质上的疏离感,并且这种感觉被它试图实现的规模进一步放大了。从这一点来看,说这些实体(加密货币)是千禧一代最有趣的技术对象并不为过。即使是在未来时代,它也是未来主义的。在了解它的过程中,人们仿佛被推进了一个朦胧的仙境中,在那里,人们最熟悉、最不可或缺的东西——金钱——正经受着拷问。

超体:比特币

“超体(hyperobjects)”这个术语是哲学家Timothy Morton提出的,用来描述那些“人类无法掌控的、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过于庞大并且过于复杂的事件、系统或过程”。

Morton进一步说道:“黑洞是超体;如铀和钚等具备深度半衰期的核物质是超体;全球变暖和物种大灭绝也是超体。这些现象的局部效应(local effects)影响了人们现在的生活,但大多数情况下,它们确实超出了人们的认知范围。”

作为加密货币的“始祖”,比特币也是一个超体:它跨越了时间,由有序的兆字节块连接组成,在空间上不断拓展,既无处不在又无处可寻。比特币不固定的物理表现吞噬了大量廉价的电力,并促使许多个冰冷的仓库堆满嗡嗡作响又不断发热的矿机,以解决一个又一个的算力难题。诸如交易所、点对点销售平台等输入或输出端口正如触角一般从比特币存在的这个难以言喻的世界中向外伸展出去。社区中的人将比特币协议称为蜜獾(the honey badger),大概是因为它像“平头哥”一样有着极强的生存能力。并且,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分布式账本技术——记录的内容要比Excel文档简单得多。

区块链也可以被标记为超体。和其他超体一样,区块链技术违反了常规,打破了旧时的悖论。例如,哲学家曾思考过,像大脑一样的物质如何能够存储观察者无法主观读取的信息,这说明大多数物质上承载的信息都是不固定的,但区块链上的信息从始至终都是固定和明确的。分布式账本由钱包和人们的资产构成,上面存在一个特殊的共识,这个共识通过工作证明实现,之所以说它特殊,是因为这个共识没有人会反对。人们曾提出一个疯狂的设想:大脑本身就是一个有机区块链,不断地记录和复制着自我和世界的状态,这些信息贯穿脑半球和各个组织模块,而意识就是这个状态下的分布式神经达成的共识。

甚至单个比特币的实际价值也能证明该协议是超体。比特币的二重性(duality)令人着迷:其分布式账本上记录的信息是客观的,但分布式账本本身的价值又是主观的。只有现实世界参与进来,这些账本才有意义。矛盾的是,比特币只有获得成功才能让现实世界看到价值。

如果整个比特币协议被视为全球NO.1的加密货币,它的市值就会高的离谱,连带着日波动性也会降到很低。比特币想要成为可用货币,低波动性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比特币的市值越高,人们就越愿意使用它去购买或定价,这就像一条咬住自己尾巴的蛇一样又陷入到了死循环中。

为了进一步论证,我们先假设比特币的终极梦想已经实现了(只是假设,不要认真)。在这个设想中,比特币不仅取代了美元,更是成为了全球货币储备和价值储备。可能有人认为这样想很疯狂,但是比特币的总价值去年确实曾短暂的跻身世界货币前20。我们继续假设,比特币成为了排名第一的货币,价值可能在30万至50万美元之间甚至达到数百万美元。

乍一看,这样的假设似乎太过荒谬了,一个抽象的货币单位怎么可能会有那么大的价值,尤其是它诞生的时间相对来说还很短,没有经受过考验。然而,货币本身不就是这样吗?

货币是由社会构建的衡量单位,它是一个尺度,是一把尺子,但衡量也是双向的。我们可以给像汽车、房子和电脑等物品贴上衡量单位的标签,来赚取等量的货币。如果你同意这种说法, 那么货币其实就是价值本身。当有人创造出一种新的、更高级的货币形式时,之前的货币如果需要转换成这种新型货币,那么“新”货币的价值就是所有“旧”货币的价值。

相应地,比特币的价格走势中存在着一个基本的巨大特性,标志着它是一个超体。这就像是数学课上,我们只是晃了一下神,就很快就跟不上老师的思路了。聚焦到在每日水平上,我们可以发现去年比特币的价格波动很大(比如第一天上涨15%,第二天下跌10%)。放大到每月水平上,我们发现比特币的月度波动周期更长,比如,这个月即将涨到3000美元,但是下个月就跌倒了1800美元。然而,不管这些曲线随着时间如何得旋转跳跃,方向总是会不可避免地向上。下图就是那次令币圈沸腾的事情发生的前一天,比特币的价格走势:

来源: www.coinmarketcap.com

我们还可以将时间进一步放大,从周期与周期的对比来看,价格的下跌行为看起来并不像每日水平上那样神秘。在这个时间维度上,比特币每天与每月的高峰与低谷可以被看作是围绕地球运动的天体(Ptolemaic epicycles,托勒密“地心说”中的观点),一年(或者两年、三年等)为一个周期。这其实很好理解,即使所有参与者都坚信结果是注定的,也没有办法让价格从低谷一下子上升到高峰。

研究人员曾用跨学科的方法研究了比特币的价格走势,在研究论文中用数学方法解释了同样的周期概念。这种想法后来被人们评论过于简单,因为他们认为比特币价值来自于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即该系统的价值与连接的用户数量的平方(n²)成比例。但是价格走势总是出其不意,在典型的比特币泡沫中,价格开始会成倍增长,就好像在尽全力实现成为”世界货币”这个终极目标,接着又无法挽回的暴跌,数学是没办法计算出比特币是如何一下蒸发了数十亿的价值的。

来源:Wheatley et al.

研究人员还将比特币这种特质描述为数学中的分形性质(fractal nature)。

归根结底,我并不是特别关心这种行为背后的机制。无论是不是分形性质,比特币都符合我心中的超体:从一文不值到试图取代货币,比特币在这条路上的波动性已经超越了时间尺度以及人类的认知范围。

泡沫会破灭吗?

没人知道最后会发生什么。或许比特币会化为乌有,就好像从未在历史中存在过,这几年只是人们集体的一个错觉。但我不这么认为。存在于比特币背后的是无数的精力、智力和经济因素。拿互联网来说,最开始它只是用来通过远程计算机发送信息而已,但那个时候的互联网消失了,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讲,它继续了,以社交媒体的方式重塑着我们的世界,无论是好还是坏。

加密货币最初只是一种通过远程计算机发送货币的方式,那它又将如何结束呢?或者它又将如何重塑我们的社会?

答案可能正在生成。区块链既是一项资产,又是相互作用的社区地址。货币和政府的结合需要一种原生的政府形式,否则将来政府可能也会被这种技术质疑。假如区块链解决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人们对银行的信任缺失问题,是否也可以解决政府中存在的信任缺失问题呢?

我并不是说让政府将区块链技术作为辅助手段,比如利用区块链进行投票,而是一个尚处于萌芽阶段的方向,区块链的力量不是完全消除信任,而是将信任正式化。

如果可以选择一项技术在我年老之后重塑这个世界,我会押注于现在还蹒跚学步的加密治理形式。我认为,几十年以后,可能会出现一种全新的加密主义取代了现在的民族主义,这不是不可能的。

这就是为什么比特币会如此有趣。这个时代的新事物太少了,有些人认为世界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但是除了口袋中的手机越来越先进,我们的基础设施和文化都已经接近于停滞不前:大型科技公司仍通过广告赚钱;电视剧和电影翻拍了一遍又一遍;电子游戏的视觉体验越来越好,但是文字效果越来越差;即使是上世纪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之间的矛盾也在重新上演,只不过这次阶级换成了身份。人类社会仍停留在过去。

所以,请给我超级高铁和火箭吧!让我移民去火星!给我新型的治理模式和经济模式,别在重复旧的错误!给我电子大脑和人工智能!给我区块链、DApp和世界上任何人都可以参与的新兴市场!我希望我出生的1988年可以被永远的封存在过去,这样,在我去世的时候,我就可以说我真的看到了一个世纪完完全全地变成了另一个。

本文作者为Erik Hoel:作家、科学家,曾登上福布斯30岁以下精英榜。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