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劳斯莱斯、Prada的“网红营销”为何纷纷翻车?

奔驰、劳斯莱斯、Prada的“网红营销”为何纷纷翻车?
2021年10月21日 09:59 文娱价值官

近段时间来,接连有中外品牌因为网红营销而陷入争议漩涡,堪称“品牌翻车月”。先是劳斯莱斯邀请网红晚晚和老公拍摄推广视频被刷满差评连王思聪都下场吐槽“太low后有奔驰官方微博转发的一条杨笠宣传视频引发了新一轮性别口水战不得不两次修改该视频权限——先是从“仅自己可见”变为“公开”又变为“仅自己粉丝可见;“玻尿酸大王”润百颜则因为邀请“辱女”网红孙笑川代言,被骂上热搜不得不紧急道歉,而其道歉微博下却仍然是骂声一片

在此之前代言明星因屡屡“塌房”致使品牌损失惨重如今网红营销似乎更是遍地雷区,有分析者指出“事故”频出的原因在于“做市场分析和营销决策那些人都老了,这帮人习惯了看热度,看数据,看流量,看定位,看的都是舆论场的表层,根本不去研究维持舆论的是什么,也不去想并非所有热度都是正向促进品牌影响力的。

然而,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深层原因在于网络传播正在让品牌的“精准营销”“分层营销”的失效。面对日益分化、对立加剧的网民,品牌的“分众”策略反而会成为激化群体对立的导火索。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品牌已经不能只看流量、话题度等传统指标,也不能只关注自己划定的目标受众,而是要在舆论场中如履薄冰,在网红营销中才不至于引火烧身。

“性别议题”

为何屡屡成为品牌“雷区”

如果看了奔驰转发的杨笠广告片完整版,就会发现奔驰已经在刻意避免她身上的性别议题争议,没有借用其嘲笑“普信男”的脱口秀梗,而是化用了“不上清华,是因为不喜欢吗”这个更为中立的梗。很显然,奔驰既看中杨笠身上的话题性和流量,又不敢明目张胆地打出性别议题这张牌。

然而,奔驰没有意识到的是,“请杨笠代言”这件事的含义,已经远远大于“品牌想传递的概念”这件事。她已经成为了一个凝聚性别矛盾风雷的icon,品牌找她代言就会被默认为自动站队,不仅广告要传递的信息会被淹没在双方口水战中,品牌方自己也会陷入骑虎难下的被动状态。

在此之前,英特尔等已经做出了“错误示范”,没想到这次奔驰又来“以身试险”。当然,品牌之所以会前仆后继地找到杨笠,无非是看中她在女性消费群体中的偶像力量,无论英特尔还是奔驰,都想甩掉身上“男性消费品”的刻板印象,向已经超过半数的女性用户示好。然而,正如公共空间女性话语权高涨是以“男性说教”(mensplain)的衰落为代价,大众消费市场也是如此,不甘心拱手让出话语权的男性必然会迎头狙击,而杨笠就成为了最显眼的“箭靶”。

虽然因特尔和奔驰意在针对女性受众“定向传播”,然而正如微博用户@白饭如霜 所言:品牌撬动不是隔离式的。社交媒体上传播范围早就不是品牌所能掌控。虽然能买得起奔驰的男性用户早已脱离了“普信男”层次,但这次舆论危机还是会让品牌形象受损。在微博上,#奔驰发杨笠视频得有多纠结# 已经成了一个话题,可见这种“只想要话题,不想碰女权”的蹭热度行为只会令自己陷入尴尬境地。

如果说奔驰的“既要又要”还是情有可原,那么在女性敏感区“公然蹦迪”的润百颜则是“自作孽不可活”。作为一个女性用户为主的品牌,却“精准”地找到一个公然辱女且煽动粉丝厌女的网红代言,不能不让人怀疑是否有“内鬼”。

即便品牌方不是故意挑衅,也说明内部“从邀约沟通、达成意向、拍摄剪辑最后投放打款整个流程没有一个有话语权的女性”,对于一家做女性生意的公司来说,女性意识的缺失是不可原谅的。在微博上,#润百颜不需要女性消费者#的话题自然阅读量已破3000万,随便点进去,都能看到来自女性用户的滚滚愤怒。

两性议题已经成为互联网上绕不过去的舆论区,如果对此没有清醒认识,没有自己坚定的立场,只想蹭一把热度,很容易就会被消费者识破从而“聪明反被聪明误”。前不久就有一个高跟鞋品牌试图联合《中国妇女报》打女权牌,宣称“女生选择穿什么样的鞋,去走什么样的路,都是她们的权利”,如此拙劣的伎俩早被意识觉醒的女性用户看破——“明明是收割你,却摆出一副尊重你的面孔,骗傻子呢!

放下身段的奔驰、Prada:

成也网红,败也网红

“突然感觉RR(劳斯莱斯)很low,以后不会买了。”久未露面的王思聪因为这句评论登上了热搜,也宣告劳斯莱斯试图贴近年轻人的尝试适得其反。

数据显示,劳斯莱斯的消费者日益年轻化,平均年龄只有40岁,甚至有20%的人甚至年龄不到20岁。一改过去高端商务气质,携手明星红人为品牌增添年轻活力就显得顺理成章了。然而,问题在于大部分网红的草根出身与“易翻车体质”很难与品牌的高端形象相契合,甚至还会把它带到沟里。

不久前,奢侈品牌Prada在上海一个菜市场进行了跨界营销,吸引了全上海乃至于全国的网红前来打卡,在各大平台疯狂刷屏,如果不是后来的“扔菜风波”,这将是一个四两拨千斤的成功营销案例。

然而,在活动最后一天,一名网红在拿着带Prada包装纸的芹菜拍完照片后,出菜市场便把芹菜扔进了垃圾桶。央视网官方微信号对此发布了评论,称其为现代版“买椟还珠”。舆论的矛头在指向素质堪忧的网红的同时,也纷纷质疑Prada“形式主义”的营销才是罪魁祸首,更有消费者对其喊话:求放过真实的烟火气菜市场,华丽丽地滚回商场。对于Prada来说,这真可以称得上是:成也网红,败也网红。

劳斯莱斯之所以请晚晚夫妇做代言,无非是看中其身上的“网红+艺术”气质,就连坂本龙一和大英博物馆都选择了与他们创办的木木美术馆合作只能说明国外品牌不知国内网红圈的“水”有多深。晚晚之所以多年来热度不坠,恰恰是因其“黑红”体质,豆瓣上甚至专门有“因黑生爱”的晚学博士答辩现场小组。而晚晚近年来也试图通过艺术展览来打造高端人设,在品牌眼中或许生效,然而一路看着她走到今天并熟知其“黑历史”的网民却并不买账。

劳斯莱斯、Prada等高端品牌的困境在于,即要放下身段,走年轻化、平民化路线,又不想一下子从云端坠落到地面,其中的尺度实在难以拿捏。在年轻化品牌蜂拥而起的年代,维持以前的形象越来越“高处不胜寒”,但向年轻大众示好则很容易触怒原本的高端用户,前者也不一定会领情,反而引来“滚回商场”之讥。

即便明星纷纷“塌房”,

网红也难成为“品牌挚友”

人们常说网红与明星之间存在“次元壁”,近段时间的“连环翻车”似乎再次证明了这一点。难道网红注定难以从明星手中接过“接力棒”,成为新一代“品牌挚友”吗?

明星与网红之间的“次元壁”可能来自于不同的生产机制。明星之所以为明星,其知名度主要来自于作品中呈现的公众形象,公众形象是可以和个人形象相分离的,所以底层出身的明星也可以为高端品牌背书(更不用说唐国强塑造的家喻户晓的帝王形象了)。

一般情况下,明星有很强的动力去规范言行举止,因为一言一行关乎自己的公众形象,也直接决定着自身的商业价值。不仅如此,由于艺术作品的丰富多元,明星塑造出来的公众形象也应有尽有,可以供品牌各取所需。以奔驰为例,曾经和不少国内明星解下过不解之缘。

然而,网红的“分众效应”、明星的号召力下降及接连“塌房”,也开始让品牌开始考虑其网红路线。然而,不同于明星的是,网红不存在“双重形象”,其公众形象就是其人设本身。因为网红大都诞生于大众平台所以基本上都是草根人设,如果稍微想凸显一点高冷人设,就会被网民冠之以“名媛”“佛媛”“病媛”而打回原形,如晚晚就想努力打造“艺术媛”人设但终究还是被拉下马来。

这固然暴露出网络大众的某种“猎巫”心理,但也是网红的生产机制和受众基础所决定的,很少有人能打破这层“天花板”。因为日常生活、一举一动全都“直播”在网民眼皮底下,所以几乎每个网红都难免会留下“黑历史”。一旦因为品牌代言而“出圈”时,这些“黑历史”就成为绕不过去的“污点”被大众揪住不放。

从这个角度来看,不是奔驰、劳斯莱斯的品牌部门不够小心谨慎,而是目前的网红还难以担当为品牌形象背书的重任。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编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