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林无罪,元罪人心。濮阳缨人被萧元启所害,心被萧平章所灭。

长林无罪,元罪人心。濮阳缨人被萧元启所害,心被萧平章所灭。
2020年12月24日 13:48 荣光体健

第一:长林无罪,元罪人心。

在第一部的时候,赤炎军全军覆没在梅岭,原因是被小人陷害再加上梁帝的猜疑。七万功臣刚刚将大渝二十万皇属军斩于马下,换来北境十几年的安稳就被小人陷害。可是类似的事情同样发生在几十年后,萧平旌带领北境的长林军,借助天时,再次将几十万的大渝皇属军斩于马下,换来的是撤销长林军的编制,萧平旌从此浪迹江湖。

这两次大战换来的胜利果实同样是保证北境十几年的安稳,但是功臣同样是没有得到相应的嘉奖,反而一个呗扣上叛国的罪名,死伤殆尽;另一个是部队被裁撤,这个想必上一个要好点。

还记得萧平章去狱中问宋浮为何不把部队的粮草及时送到,宋浮说他从没想过裁撤长林军,也从没想过杀害长林王府的任何人。他只是想让长林军吃一次,就吃一次败仗,来挫挫长林军的锐气。长林军的气势太盛,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皇权的威严,就算他们这代人不叛变,如果长林军一直这样长盛下去,能保证他们的子子孙孙不叛变吗?什么时候需要靠长林王府的品行来保护了?长林之罪,罪在将来。

什么是罪在将来?将来的事谁又能说的清,凭什么依靠现在莫须有的罪名推测就来给长林军定罪。不是罪在将来,是罪在人心。长林风骨的传承不是依靠血脉来传承的,而是依靠心中的信念,有符合长林风骨的人都是传承者。这样的话,可能是荀白水为首的文官集团所想不到的。他们是读书人,他们很少有去过前线的,甚至有的官员一生都不会去前线,他们所了解的前线是一封封战报,他们不明白前线将士的苦,更不明白北境十几年的安稳对前线将士意味着什么。所以他们才会觉得长林军总是打胜仗,气焰越来越盛,还把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他们就是凭借这种心里的猜测给长林军定罪了。他们也知道长林军是不败之师,知道长林军对大梁意味着什么,但是他们依旧要挫长林军的气焰,来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

其实任何人都知道现在的长林军无罪,他们这些读书人是怕将来的长林王府叛变,毕竟人心会变,在将来会变。那也就是说,罪不在长林,罪在他们无法把控长林的忠心。这才是真正的大罪。

人人都有心,难道人人都有罪?难道他们文官集团就没罪?文官想来看不起武人,一直认为他们只是一介莽夫,他们一直想压过武将集团

,但是又有几个文官能做到像言候那样的三寸之舌逼退几十万虎狼之势?文官集团也有罪,罪在心胸不够宽阔,眼界太窄。

第二:濮阳缨人被萧元启所杀,心被萧平章所灭。

濮阳缨是个大反派,在剧情一半的时候就领盒饭了。他最后是死在萧元启的手里,但是小编觉得他的心思在萧平章手里。当他使萧平旌中毒的时候,他的计划就是折损萧家一个人,本来他以为死的会是萧平旌,但是没想到萧平章会来救他。当萧平章来找濮阳缨的时候,濮阳缨故意将玄螭蛇胆放在装有机关的炼丹炉里,本来他以为萧平章会知难而退,但是没想到萧平章把手伸进去了。

萧平章即使知道机关上有毒,依旧要拿出玄螭蛇胆。这时候濮阳缨说了句有意思。小编觉得这时候他心里一定很是羡慕,嫉妒。看到萧平章救弟弟,在想到自己杀死了双胞胎弟弟,他这时候脸上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心里跟万箭穿心没什么区别,也许这时候他的心就彻底死亡了,是萧平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把它杀死的。

濮阳缨为国复仇没有错,但是当他杀死自己的亲弟弟的时候就是自己的问题。他当年的学宫老师没有看错他,他是个可怜人,也是个可悲的人,更是一个可恨的人。

琅琊榜里面的人,有好的,有坏的,但是很多反面人物站在他们自身的角度,做出相应的选择并没有错。也许他们一直认为我做的是才对,你们都错了。比如说荀白水,再比如说宋浮。虽然他们总是跟长林王府作对,但是对大梁的忠心并不比长林王府少,只是角度不同。但是濮阳缨不同,他为了证明自己比弟弟更适合做夜凌子,禽兽杀了弟弟,这就不是角度的问题,这是道德和为人上的问题,这也正是他的可恨之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