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炳炎:武当山道士出身,锯右臂时没麻药,准兵团级干部授上将

贺炳炎:武当山道士出身,锯右臂时没麻药,准兵团级干部授上将
2020年11月15日 16:18 占星知心

我总能大难不死,一来是运气好,二来靠我这身功夫。你们要是上武当山学上几年,保管也没事。

”贺炳炎将军骄傲着对身边战士说道。

作为红军中的“赵子龙”,贺炳炎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马功劳,也留下了不少伤痕。

二十余年的革命生涯不仅让他负伤11次,更是永久的失去了右臂,成为“独臂将军”。

经历数次险境,多次负伤,但总能大难不死,贺炳炎把这一功劳归结到武当山上。

因为他从小就跟着武当山的一清道长学习“玄虚刀法”,凭借着精湛的武艺,于乱军之中取敌首级,屡立功勋。

中共“七大”召开时,毛主席看到了独臂将军贺炳炎,十分骄傲的说:“

中国从古至今,有几个独臂将军嘛!旧时代是没有的,只有我们红军部队,才能培育出这样独特的人才!

对于贺炳炎将军,我是由衷的佩服。当年关公刮骨疗毒也就是个传说而已,贺炳炎将军可是忍痛锯断右臂的,如此毅力怎能让人不佩服。

为了弘扬将军的事迹,江郎查阅了多方资料,把零零散散的事迹串联起来,还原贺炳炎将军的一生。接下来请大家跟随江郎的脚步,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独臂将军”贺炳炎吧。

1913年除夕,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日子里,贺炳炎出生了。可怜的是出生在喜庆的日子里的贺炳炎并没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6岁丧母,姐姐被迫当人家的童养媳,哥哥被过继他人,自己被婶婶收养。年幼的贺炳炎遭到一系列的打击,备受磨难。

9岁的时候贺炳炎开始前往煤矿背煤,给地主放牛,正当生活处于昏暗时,有人建议他问道武当山。武当山的一清道长不忍心看贺炳炎整日与煤炭为伍,索性将他收入门下,传授武当秘术-“凌霄剑法”。

“凌霄剑法”轻舞灵动,是为上乘。但是贺炳炎却无心剑法,手持祖传大刀问道长有没有刀法。道长见贺炳炎喜欢大刀,故传授他“玄虚刀法”。

贺炳炎如获至宝,一头沉浸在道长传授的刀法上,每日挥刀不辍,一手“玄虚刀法”使得是炉火纯青。

在日后凭借着一手好刀法,贺炳炎屡立功勋,并且对传授刀法的道长也念念不忘。如果没有道长传授刀法,那可能就不会有开国上将贺炳炎。

道门不是闭关躲难的那种人,在乱世无数道士下山,救民于水火之中,贺炳炎就是众多道士中最亮眼的一个。不过贺炳炎加入革命队伍的过程也颇为坎坷,阻止他加入革命队伍的并不是别人,而是他的父亲贺学文。

1928年,贺龙将军率部转战石门、宜都地区,贺学文被革命队伍所吸引,毅然加入红军,成为光荣的革命战士。次年,红四军来到了贺学文的老家松滋,见到父亲的贺炳炎十分高兴,并且请求加入红军,与父亲并肩作战。

当时的贺炳炎年仅十六岁,个头没有马大,加入队伍能不能出力是一回事,弄不好还要惹出一些麻烦,于是贺学文死活不让他加入队伍,说:“

你实在是太矮了,连枪尖都够不着,怎么当红军打仗?

当时的贺炳炎还小,哪能说过父亲,就认死理,说:“

我说不过你,但是有一条,反正我要当红军,替穷人打抱不平。

贺炳炎软磨硬泡,父亲就是不同意,拿着扁担就准备轰走贺炳炎。巧的时候贺龙刚好路过,看到贺学文要打孩子,赶紧制止了他。

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贺龙就明白贺学文的想法了,对贺炳炎说:“

孩子,当红军是要拼刺刀的,你太小了,长高些再来吧。

贺炳炎知道贺龙是首长,所以想要趁机表现一番,抽出自己背后的大刀就说:“

我晓得你是贺龙,就想跟你当红军,但是我爹不让,说我年纪小、个子小。别看我个小,我可是打铁的,有的是力气。你看我们贺家祖传的大刀,我练了七八年,一两个人不是我的对手。

看着年幼的贺炳炎,贺龙想起自己年轻的样子。他当年不也才二十岁吗?面对十几个拿枪的兵,自己拿着菜刀就冲了上去。此时看见不服输的贺炳炎,贺龙一下子就喜欢上他了,这孩子是个可造之材。

于是贺龙颇有兴致的问:“

孩子,你还打过铁哪?会打马掌吗?

贺炳炎骄傲的说:“

我当然会打了,我还会打大刀呢!

贺龙:“

那好,我就做主了,批准你当红军。

贺学文担心孩子小会乱惹祸,赶紧劝贺龙好好想想,贺龙也知道贺炳炎小,但他实在是不想打击孩子,也知道孩子小,所以就安排贺炳炎在军队中打杂。贺学文一想,打杂又闯不了什么祸,所以就让贺炳炎好好干,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刚加入队伍不久的贺炳炎就搞出了一个大动静。

红军与敌军在湖北潜江爆发了一场遭遇战,贺龙当机立断,派贺炳炎给红六师报信,让部队从敌人侧后方攻击,两军共同配合夹击敌军。

贺炳炎完美的完成了任务,红六师接到贺龙的信后迅速投入战斗,敌军摸不清红军有多少人,外加上腹背受敌,兵败如山倒,溃兵们入鸟兽般逃散。

贺炳炎在回部队的途中遭遇了一小股溃兵,几十个溃兵草木皆兵,吓得四散而逃。贺炳炎举起大刀,高呼“缴枪不杀”。敌军的长官缓过神来了,看到贺炳炎只有一个人,顿时恼羞成怒,立马组织部队反击。

被一个十几岁的小娃娃给吓到了,这群溃兵也觉得脸上无光,所以想要抓住贺炳炎来泄愤。贺炳炎当机立断,往敌群里面扔了一颗手雷,然后提刀砍向敌军军官。手起刀落,贺炳炎剁了军官,喷洒出来的血光震慑住了其他溃兵。

溃兵早已无斗志,看到手脚利索的贺炳炎,被吓得丢下枪高呼投降。贺炳炎一个人就俘虏了47个敌人,缴获了47杆枪。当时的贺龙不知道这事,战争结束后发现贺炳炎还没回来,就对警卫连长说:“

快,多派几个人,顺着红六师的路线去找那个小鬼。

结果他们还没来得及去找,就看见贺炳炎压着一对俘虏回来了,贺龙看到后十分高兴,赞道:“

有种!好样的!

”自此,贺炳炎在贺龙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贺龙还特意送他去洪湖军校受训。

不幸的是贺炳炎的父亲贺学文在战斗中牺牲,贺炳炎十分悲伤,扑在贺龙的怀里痛哭,一边哭一边说:

“我没爹没娘了,您和红军就是我的亲人;我无论有什么错,都不能赶我走啊!”

贺龙看着丧父的贺炳炎,说:“

幺娃子,我正要用你呢,怎么会赶你走?从今往后我们革命到底,生生死死在一起。

贺炳炎怀揣的无尽的痛恨以及坚定的革命意志,在炮火中不断的历练,一手“玄虚刀法”使得是出神入化,成为军中著名的“刀王”。每次遇见恶仗,贺龙都会大喊一声:“

贺炳炎,上!

”得到命令的贺炳炎带队扑入敌群,左右拼杀。

不久,贺炳炎就成了骑兵大队长,不过当时因为缺少马,大多数时候贺炳炎都是步行冲杀。不过有一次,贺炳炎一战成名,成为红军中的“赵子龙”。

当时贺炳炎带领骑兵大队去偷袭敌方城市,缴获了一大批战马,战士们都非常高兴。但是贺炳炎一看不对劲,司务长怎么没跟上队伍?难道是掉队了?此时敌人已经开始布防了,再冲回去的话损失会比较大。

在救与不救之间,贺炳炎果断选择独自去救司务长,让大部队带领战马回队伍。贺炳炎骑马飞驰在街道中,敌军一看贺炳炎又回来了,都气炸了。好家伙,你偷袭了我们,现在又单枪匹马杀回来了,太不把我们放在眼里了吧。

敌军迅速拉网,准备包围贺炳炎。这个时候贺炳炎看到了正在购物的司务长,一手搂起司务长,飞奔出城。在城关口,敌人重重围捕,贺炳炎挥起大刀奋勇砍杀敌军,艰难地杀出重围。此后,红军“赵子龙”的名声不胫而走,贺炳炎也得到了重用,年仅20岁就当上了团长。可惜天妒英才,贺炳炎春风得意的时候遇见了夏曦。

当时正值“肃反”之际,夏曦把屠刀对准了贺炳炎,诬陷贺炳炎,直接将其抓了起来,并且开除了贺炳炎的党籍。贺炳炎十分郁闷,自己没有死在战场,竟然被战友抓了起来。

他反复抗议,质问夏曦:“

你凭什么抓我?有什么凭据?

夏曦根本不顾贺炳炎的抗议,蛮横地说:“

你要老实交代问题,说出你们的头头是谁。

贺炳炎和夏曦唇枪舌战,贺炳炎据理力争,夏曦恼羞成怒。在关键时刻,红军前锋部队遭遇了白军,因为团长、政委都被抓了,队伍一时间群龙无首,乱了套。师长芦冬生赶紧去找夏曦,要求释放贺炳炎、宋盘铭。

夏曦不愿意释放贺炳炎,但是他怕部队打了败仗不好交代,所以就装聋作哑,借口有公务再身离开了。夏曦离开后,贺炳炎回到作战岗位,指挥部队打败了敌人。贺炳炎看着战士们打扫战场,下意识的把手枪别在腰上。但是夏曦的人突然间拿枪指着他:“

不许动,把枪交出来。

贺炳炎无奈交出了枪,然后又被关押起来了。之后贺龙发现贺炳炎被夏曦关押起来了,勃然大怒,当即质问夏曦:“

他十四五岁就来当红军,我是看着他长大的,他的历史我清楚,你们为什么抓他?

夏曦一看贺龙生气了,赶紧解释:“

不要激动嘛,胡子(贺龙)。问题是很复杂嘛,肃反是组织的正确决定,谁也不能给我打包票。

贺龙越说越气,大怒:“

贺炳炎我了解,我给他打包票!你放人!

夏曦看到贺龙给贺炳炎打包票,知道自己无法动贺炳炎了,就说;“

放可以,但是不能让他再当团长,顶多当个管理员。至于党籍嘛,我说了算。

就这样,贺炳炎被贺龙“保释”出来了,但是党籍的问题没能解决,还是之后余秋里给解决的。而且贺炳炎因为夏曦被下放到新兵大队当队长,失去了原本的团长职务。

之后贺炳炎又去带领神兵(收编的土匪武装),因为知道这些人也是穷苦出身,贺炳炎就开始积极引导他们,迅速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没多久这支部队就被红三军七师收编了,贺炳炎由于夏曦的阻挠不能继续在军中任职,只能回去当管理员。

红三军的政委关向应早就听闻了贺炳炎的大名,觉得当个管理员有点屈才,所以想做做他的工作,让他去发展游击队。

两次被免职,贺炳炎心中有脾气,所以埋怨道:“

我是“自首分子”,我哪能带兵嘛!

夏曦的事搁在谁身上谁都生气,贺炳炎抱怨也是在所难免的,关向应积极开导他:“

我知道你受了委屈,但个人委屈与党和红军的前途比谁轻谁重?我们正处在困难的时候,需要你出来工作。

抱怨归抱怨,贺炳炎抱怨的只是夏曦,而不是党。关向应说完后,贺炳炎吭都不吭就带着十几个人去发展根据地了,硬是拉出了八支游击大队。

随后,关向应考虑到贺炳炎的本事,特意让他当团长。没多久,就把原来的神兵队伍和游击大队合编成黔东独立师,让贺炳炎担任师长。

但是没多久,夏曦又把贺炳炎鲁下来了,贺龙和关向应都为贺炳炎打抱不平。考虑到这两位,夏曦这一次没有彻底鲁了贺炳炎,让他当上了总指挥部的管理科长。

贺龙无奈的说:“孩子,真是委屈你了。”

贺炳炎:“跟着军长干,我不委屈。”

之后敌军突袭红军总指挥部,周围部队都距离比较远,在关键时刻贺龙想起了贺炳炎,大喊“贺炳炎,上!”贺炳炎带着机关部队的勤务人员一窝蜂跑出来,拿着菜刀、铁锹招呼敌人。

因为有贺炳炎的阻拦,敌军没能攻破指挥部,友邻部队迅速回防,吃了这股敌军。战斗胜利了,但是贺炳炎却不幸负伤,贺龙看着贺炳炎说:“

这一次,你这个火头军“司令”立了大功!

本来想要让贺炳炎去军中任职,但是有夏曦的阻挠,一直未果。因为夏曦,贺炳炎五上五下,当任弼时要他去当十八团团长的时候,贺炳炎想到当初夏曦就是把他从十八团团长的职务上拉下来的,现在十八团快打没了,又要他收拾这个烂摊子,不免有些小情绪。

任弼时是知道的,夏曦搞了贺炳炎五次,贺炳炎难免会抱怨,所以对着贺炳炎说:“

过去抓你的事是他搞错了,给你道歉嘛!现在党和红军处在困难时期,你改怎么办?

贺炳炎有情绪是有情绪,但是他对党是无比忠诚的,当即回答:“

哪有让组织道歉的,党指向哪里,我贺炳炎就打到哪里!

起起落落的贺炳炎又回到了十八团,与团政委余秋里迅速恢复部队的士气,并且在战斗中活捉了国民党中将张振汉。战争过后,余秋里给上级写报告,请求党恢复贺炳炎同志的党籍。之后贺炳炎恢复了党籍,但是没多久,贺炳炎遭到了一次重大挫折-断了右臂。

这真的是天妒英才啊,贺炳炎多么好的一个同志被夏曦诬陷,洗清冤屈准备大施拳脚的时候右臂被迫截肢。南征北战数十年,终于修成正果,被授为上将,但是不到五年就病逝了,成为最早病逝的上将。每次我读到这段历史的时候都会感叹老天不公,为什么这样对待贺炳炎同志?

在瓦屋塘战斗中,贺炳炎身先士卒,不幸负伤,右臂骨头全都碎了。当时没有麻药,也没有手术器械,医生只能用木锯锯断他的右臂。关公刮骨疗毒我们都听说过,可那毕竟是传说啊,医生都不敢下手。

最后还是贺炳炎鼓励的医生,说:“

我都不怕,你怕什么?来吧!

”在贺炳炎的鼓励下,医生才开始小心翼翼的做手术。手术持续了两个小时零十六分钟,贺炳炎嘴里的毛巾都咬烂了。

贺龙心疼地看着他,当年贺学文把孩子托付给他的时候才十几岁,为了革命贺炳炎的父亲牺牲了,贺炳炎右臂也牺牲了,就连他原配妻子兰良秀也因为无法维持生活而改嫁,这个孩子为革命牺牲太多了。

恢复意识的贺炳炎看着首长,含泪问道:“

我还能打仗吗?

贺龙当即回答:“

能,一定能。只要有我贺龙在,就有你贺炳炎的仗打!

贺炳炎失去了右臂,三个月他的搭档余秋里失去了左臂,两个战友都成了“独臂将军”。两个人一双手,硬是带着部队走完了长征,艰难抵达陕北。在延安,贺炳炎得到了休养,他的意志更加坚定,丝毫没有动摇对党的忠诚。红军时期遭遇的苦难只会让他更加强大,亦如尼采的金句:“

杀不死我的,都将使我更强大。

在陕北的日子没多久,全面抗战爆发了,还来不及深造的贺炳炎匆匆离开了延安,带领八路军120师716团前往山西宁武地区,开辟敌后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当时部队没有接触过日军,虽然斗志高昂,但是由于装备落后、训练落后的问题,很难正面击败日军。为了打开局面,贺龙把这一重担交给了贺炳炎。贺炳炎、余秋里两位独臂将军齐心协力,向日本占领的雁门关发起攻击。

他们埋伏在雁门关的一处峡谷周围,利用有利地势正面击败了日伪军,歼敌500多人,摧毁了三十多辆运输车。左手持刀的贺炳炎击败了日本的武士道,摧毁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贺龙对其赞誉有加,国民政府得知后通电嘉奖贺炳炎。

毛主席也比较重视贺炳炎的成功,在英国记者贝特兰面前多次赞扬贺炳炎,说:“

八路军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之后贺炳炎率部参加了百团大战,成功歼灭日军一个中队。“独臂刀王”的称呼在华北地区不胫而走,愤怒的冈村宁次拍着桌子叫嚣悬赏贺炳炎的人头。

历史无数次证明了,人民才是历史的推动力,没有人民的支持是万万不行的,八路军和人民紧紧绑在一起,冈村宁次怎么可能撕裂开,日军越围剿八路军的根据地越来越多。

考虑到贺炳炎的能力,组织决定调他回延安,送到延安军事学院、中央党校深造。在这段时间,贺炳炎遇到了自己一生的挚爱-姜平。

姜平是姜齐贤的女儿,在听闻贺炳炎将军的故事后,姜平就被深深得被吸引到了,并且迅速坠入爱河。1942年,两个人在延安结婚,一对革命伴侣风雨同舟数十年,坚持为革命奉献。

贺炳炎第二个儿子出生的时候,姜平把这一消息写信给了贺炳炎,虽然两个人只距离了几十公里,但为了工作,贺炳炎也没有回家看看。回信一封:“

我要趁着还活着的时候,多为党为人民做点事。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贺炳炎同志也值得我们的尊敬。

中共七大召开的时候,毛主席看到了贺炳炎,贺炳炎赶紧用左手敬礼,毛主席直接握住他的,说:“

你是独臂将军,免礼!

看着这位好同志、好党员,毛主席发出了感慨:“

中国自古以来,有几个独臂将军嘛!旧时代是没有的,只有我们红军部队,才能培育出这样独特的人才!

”贺炳炎得到毛主席的称赞后更加坚定为革命奉献的念头,终其一生都在为革命、为党、为人民!

解放战争时期,贺炳炎担任晋西北野战军副司令员,晋绥野战军第三纵队副司令员。在解放初期,攻坚战争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缺少大口径的火炮,强行进攻会使伤亡变大。懂得用脑的贺炳炎将军就开始训练爆破队伍,“爆破杆”、“爆破筒”这些爆破方式都试过了,最后贺炳炎发现用迫击炮投掷炸药或者用坑道爆破的方式比较好,所以迅速推广全军。

再后来,解放军还自制了“飞雷炮”,就是用汽油桶做炮管,然后把利用爆破的威力把炸药包发射出去。这种抛射距离还比较远,成本低,效果好。在淮海战役中,解放军就是用这种炮攻打黄维兵团的,解放军给这种炮起了一个名字-“没良心炮”,在抗美援朝时大显神威。

当然了,那些都是后话了,贺炳炎利用高效爆破方式一连解放了清涧、汾考等地区。没多久,贺炳炎被调任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副司令。当时贺炳炎一个人骑马上任,结果半路遭遇到了国民党的保安团。贺炳炎骑马逃跑,国民党军看到贺炳炎一个人,就没有留意,赶紧去追贺炳炎的马了。

贺龙听闻此事后极为震惊,他以为贺炳炎遇难了,所以下令部队不惜一切代价抢回贺炳炎:“

我宁可损失一个师,也不能失一个贺炳炎!

贺炳炎并没有遇难,他遇到了第一纵队,然后向纵队司令张宗逊汇报了情况,带人杀进了盘龙镇,全歼国民党整编旅6700多人,缴获了大量的军需物资,他的那匹坐骑也就失而复得了。

随后国民党军的胡宗南就在西北围剿解放军,敌三十六军一直死死咬住解放军不放,并且狂妄地叫嚣:

一战结束陕北战争!

为此,一野野司召开了军事大会,毛主席也出席了此次会议。

在会议上,贺炳炎见到了阔别已久的毛主席,毛主席看着激动的贺炳炎说道:“目

前陕北的处境就像我们湖南人经常说的“过山坳”,我们快爬到山坳坳上了,千万不能松劲,一定要咬紧牙关爬上去,再往后路就好走了。

贺炳炎一直铭记毛主席的教诲,说:“

请主席放心,我们一定不松劲,坚决爬上山坳去!

之后贺炳炎下令一野部队向敌三十六师发起攻击,在战前动员时,贺炳炎亲自宣布彭德怀司令员的动员书:“彻底消灭三十六师是我西北战场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是收复延安、解放大西北的开始。为着民族解放事业,继续你们无限英勇的精神,立即消灭三十六师!”

在贺炳炎的指挥下,第三十六师被彻底歼灭,胡宗南的三大主力被歼灭其一,之后西北战场开始全线反攻,解放大西北的序幕缓缓拉开。

在长期的征战中,贺炳炎病倒了。参加革命数十年,伤痕累累,负伤11处。高血压、关节炎、支气管哮喘、肾脏疾病严重威胁他的身体健康,但是念及到国家还处于困难时期,贺炳炎一直带病坚持工作。

干部评级的时候,他被评为准兵团级干部,他的政委被评为副兵团级干部。按照授衔的规矩,准兵团级干部一般都是中将,参加授衔的57名准兵团级干部有53个被授中将,其中还有三位被授少将,只有贺晋年一个准兵团级干部被授上将。

至于为什么他被授予上将,原因很复杂。有人说他是红二军团的代表,有人说他是所有负伤将军的代表,也有人说他的贡献大,我想这些原因都有吧。

作为红二军团的优秀干部,贺炳炎转战西南、西北,是红二军团少数幸存的将领之一。他一生为革命牺牲太多了,父亲、右臂都在革命战争中牺牲,而且每次贺龙遇到恶仗都是他挺立在第一线,为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授为上将也是当之无愧的。

但是天妒英才,在授他上将五年后,贺炳炎就去世了。他的家属想要把贺炳炎送回老家安葬,贺炳炎上将的战友纷纷劝家属把贺炳炎葬在成都,他们每年都能有机会去看看他。

家属们想了想,最后决定把贺炳炎葬在成都,公祭日的那天二十多万人冒雨为他送行。谭政大将送了一份挽联,写道:“

身经百战常忘我, 一片丹心为人民!

昔日的搭档余秋里连夜从北京赶到成都,看着与他阴阳两隔的老搭档,扶着灵柩含泪痛哭:“

老战友啊,老战友,你心里时刻装着革命,装着党,装着人民,偏偏没有装上你自己!

贺龙元帅得知贺炳炎去世后特别伤心,一个人的时候总是时不时的自言自语,哀叹道:“

可惜了,太可惜了,他还那么年轻,连儿女都没长大。也难怪,他就是为中国革命战争而生的人,二十多年枪林弹雨,出生入死,把他身上的血和力气都掏干了。

从此贺龙元帅总是郁郁寡欢,每次提到贺炳炎都感到惋惜。

是啊,读到这里,我又何尝不替贺炳炎上将惋惜。真是天妒英才,他吃尽了苦头,好不容易看到革命胜利了,年仅47岁就去世了,老天不公啊!

一声长叹,我们的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和平年代的只能时刻铭记这些老革命家的贡献。

弘扬将领的英雄事迹,吾辈义不容辞。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