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这样的诊所?“单病种多学科+日间手术中心”的新型诊所

还有这样的诊所?“单病种多学科+日间手术中心”的新型诊所
2021年05月06日 14:56 诊锁界官媒

本文节选自《健康中国: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一书。该书是由清华五道口“健康中国-产业领袖”项目首期班同学李琛主笔,首期班的30位学员代表共同参与完成。该书的出版对加强我国健康产业研究、促进健康管理服务实践、引领新型健康产业与健康服务新业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来源:清华五道口高管教育

作者:李倩

政策松绑

鼓励民营诊所良性发展

在我国的医疗机构定义中,诊所和门诊部被分为两种类别,但实际上,相当多民营兴办的综合门诊部,也通常对外命名为诊所,而在诊所的所属类别中,绝大部分属于非公立的民营诊所。

以2016年的数据为例,非公立诊所的比例占到了96.8%,所以诊所一般代指民营或者私人诊所。而其发展历程,与我国的医疗机构开办政策、医务人员自由执业程度息息相关。

二十世纪90年代开始,在宏观经济与治理政策等多方面影响下,我国个体诊所得以逐步发展。

1994年出台了《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政府开始鼓励多种形式兴办医疗机构,同时明确了开办条件、开业程序和职业要求等。

直至今日,陆续出台的卫生政策,始终强调了个体诊所的重要性,以及鼓励社会投入的态度也愈发明确,为诊所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出台了如下图所示的诸多相关政策,与此同时在监管政策上更加细化,实行了医疗机构分类管理、放开营利性医疗服务价格等手段。

民营诊所作为基层医疗机构的补充,可以有力地助推基层医疗的发展,解决居民的实际需要。

在2017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再次强调社会办医对满足多层次医疗需求的重要性。对个体诊所、连锁诊所兴办中常见的审批难进行了大尺度的松绑。

图为近年来我国推进社会办医的重要政策

随着2017年《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等支持医生多点执业的相关政策出台,民营诊所终于解放了医师资源方面的制约,获得了极大地发展空间。

截止2019年10月末,国家卫健委相关数据表明,我国已有21.5万名医生参与多点执业。其中,到基层医疗机构执业的大约占60%,到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大约占40%,说明我国已有至少5万名多点执业的医师走进了民营诊所。

医生资源的流动,让民营医疗机构数量开始快速增长,下图所示为2010年至2016年公立与非公立诊所数量。全国登记在册并实际运行的非公立诊所,从2016年的16万,到2019年末,已增长至22万家,平均每省拥有诊所超过7000个

其中内科、口腔科、中医内科、中医外科、骨科、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业务占诊所业务的比例超过90%,在基层医疗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预计至2030年,随着医院门诊服务比例向基层转移,基层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3万亿以上,增速可超20%。

图为中国诊所数量(卫健委统计年鉴)

消费升级

中高端诊疗需求迅猛增加

在消费升级的现状下,越来越多的患者愿意为享有更好的医疗服务而额外支出。要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以及更好的就医环境,就需要实现诊所的规范化、连锁化、品牌化经营模式。

近年来,升级而来的新型诊所开始逐渐增多,该类非公立医疗机构以提供中高端服务为主,无论是从诊所的环境、服务水平、服务能力,还是就医的便捷性,相比传统诊所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同时,大部分新型诊所以诊疗费作为主要收入,将药占比缩减至20%以内。非公立诊所,开始逐步从大家印象中的小而差,蝶变为小而美。

该类新型诊所及门诊部,在国内有三波较为集中的发展时段。第一波集中于90年代末期,由于该时期经济飞速发展,相当多外企进入中国,来京外籍人士增多,如和睦家诊所(医院)、维世达诊所、港澳国际诊所、SOS诊所等陆续选择在北京落地。

这一批高端诊所多有外资背景,引入双语医疗专家或外籍医生,为在京的外籍人士提供国际化的医疗服务。也让部分中国的高收入人群体验到了和中国就医环境完全不同的高端医疗服务,为后期本土中高端诊所创造了值得借鉴的先例与消费习惯的培育。

第二波中高端诊所主要成立于2008年前后。随着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人均收入的提高,中国的富裕人群越来越多,这部分高消费人群的消费升级,对医疗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中高端人士需要高品质的家庭医生服务、医务人员耐心细致的讲解、定制化的健康管理、长期的医疗关注、多语种的沟通等服务,都是公立三甲医院无法提供的。

在市场需求的高速增长下,一些市场化的综合门诊、连锁口腔、医美等专科门诊,如佳美口腔、瑞尔齿科等,开始在这一阶段扩张连锁,陆续形成品牌规模。

最近的一波新型诊所热潮,是从2016年至今。前两个时期的诊所偏向高端,这一时期建立的诊所定位则更为亲民,商业健康险和自费成为这类诊所的主要支付手段。

目标客户群体除了需要差异化的医疗服务的中高端人群之外,一些世界500强企业或大型央企也开始成为新型诊所服务的购买者。

而这类医疗机构的业务上,不仅涉及有综合门诊、专科诊所,日间手术中心也开始成为关键功能。如企鹅杏仁、医和你、卓正医疗等都是从这一时期落地布局。

从MDT到日间手术

新型模式解决诊疗难

新型诊所的中高端服务,不仅体现在漂亮的装修和略高的价格,更多是对医疗服务全程的提升。

与很多用户所诟病的公立医院2小时排队,3分钟问诊形成鲜明对比,在新型诊所往往诊疗时间能够达到20分钟以上。

美国卫生署建议门诊每次时间不低于20分钟,对于初诊患者,一些机构规定必须达到30分钟以上,当然这在供需关系极度紧张的国内公立医疗体系是没有办法实现的。

而在新型诊所,通过医生与患者长时间的充分沟通,可以缓解患者就医时的紧张情绪。专家仔细地查阅患者的病历资料,耐心反复地与患者交流,仔细提问,细致解答,可以建立患者对医疗服务的信任感。

医生更有足够的时间为患者讲解疾病知识、分析病情、告知风险。在此情况下,医患矛盾、纠纷的发生率自然降低,营造出良好的经营环境,同时提升民营门诊的用户口碑。

缩短患者看病的繁复流程,也成为新型诊所所解决的痛点之一。

以广州医和你为例,在诊所就可以提供“单病种、多学科”的MDT服务,主要特点如下图所示。

其优势在于,一种疾病往往涉及到多学科的交叉,如甲状腺癌可能涉及到普外科、内分泌科、肿瘤科、甚至核医学科,如果患者术后想怀孕,还需要妇产科介入。

而通过医和你的MDT服务,可以把相关的医生请到民营诊所内,让多学科的专家团队围绕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治疗,省去了患者四处奔波、求医问药的过程。

图为MDT与传统就医模式特点示意

儿科、妇科,有着对环境依赖性最高的客户人群,所以成为新型诊所最初服务的对象,随后服务扩展到了牙科、中医科。

而当今,新型诊所提供的医疗服务更加多样化。为了满足各科室设置的需求,同时在空间设计和室内布局显得美观大气,商业面积往往在400平米至800平米之间。

部分综合性较强的新型诊所还设置有B超室、X光室、日间手术室等功能区域,该类诊所面积往往也超过1000平米以上。

日间手术中心,对必须在医院做手术的传统观念发起了挑战。

随着微创技术的实施,快速康复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手术不需要住院,或住院时间大大缩短。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约有40%—50%的手术是在“日间手术”中心完成的,而在我国只有5%,因此隐含着巨大的提升空间。

不过在华西、仁济医院,也已意识到该模式的实用性,开始加强日间手术中心的高效使用,手术业务占比已达到25%。

在2016年开业的广州医和你诊所内,就设置有两间按照三甲医院的标准进行配置的日间手术室。

仅开业3个月,在日间手术室就已完成了50余台的手术,涉及甲状腺、妇科、耳鼻喉等多个领域。

健康科普

专业医生用情怀带来流量

如今,网络和社交媒体早已成为公众获取健康科普信息的重要渠道,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管与审核机制,很多养生文章来源不明,通常由无医学背景的编辑根据各种繁杂信息进行主观杜撰,轻则误导受众,重则威胁公众生命与健康。

而一直以来健康科普都不被重视,加之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却得不到相应回报,曾经一度业内把做科普的医生称为“情怀医者”。

其实专业医生做科普的意义不亚于治病,从民众角度而言,看了医生们做的科普内容,可以学会选择合适的医疗资源、减少就医的次数,学会更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已经得了病的人可以淡化对治疗、手术的恐慌情绪,调整心态积极应对。学习科普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读懂疾病防治和康复解决方案,提高生存质量,减少看病吃药的费用和麻烦。长期坚持可以实现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的目标。

从医疗机构角度出发,很多患者对常见慢性疾病存在相同的误区,医生对于常见疾病要反复解释发病原因,重复交代注意事项,导致重复性工作量大,效率很低。

通过科普帮患者理解治疗方案,可以有效缓解、减少医患纠纷,同时为医生节省时间去关注疑难重症、提升工作获得感。

近几年,部分民营医疗机构开始尝试让医生在网络上进行课程教学,在网络社区进行宣传,在新媒体平台传播,效果显著。例如,医和你通过公众号发布的科普文章《体检查出的甲状腺结节,到底要不要治疗?一图读懂!》,单篇阅读量超350万人次,单篇粉丝增长6万人。

无心插柳柳成荫,医生情怀做专业科普,换来了民营医疗机构最需要的用户流量、患者信任和品牌美誉度。

崔玉涛、欧茜、于莺等医生通过在微博上长期科普,成为互联网有较高的影响力的大V,他们离开体制后的第一选择就是开办诊所,网络影响力更容易获取用户的信任,将追随的粉丝转化为线下的流量,积累了第一批种子用户。

个性服务

提供预约就医体验

患者的个体情况千差万别,传统医疗“流水线”式的服务已不适应当今市场需求。在欧美国家,患者与医生通常能够建立长期固定的关系,医生充分掌握患者的各方面信息,根据每个患者的自身情况制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同时,医生还要对患者进行长期,甚至终生的跟踪监测。以患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服务,让病例数据更全面、治疗效果更显著,对行业具有积极促进意义。

北京四家医院曾联合对外宣布:将对前来就诊的男性脱发患者提供全程跟踪治疗服务,并针对每个患者的自身情况,提供个性化的专业指导。

凡是在这些医院皮肤科就诊并被诊断为男性脱发的患者,在本人自愿的情况下,医院将建立完整的个人档案,由医生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并由医生定期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

而病人也需要定期填写诊疗自我评估卡,以供医生建立综合的个人行为评估档案,并根据这些情况随时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

很多民营诊所尝试推出会员制服务,患者成为会员后建立健康档案,并可以享受免费体检等活动,诊费也可以获得一定的折扣,很多诊所提供的家庭医生服务、慢病管理,都是基于年费会员。

例如在和睦家妇产医院出生的婴儿,就会被赠予和睦家门诊的会员资质,从自费疫苗接种到小儿常见疾病,一站式儿童医疗保健服务。

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也是提升患者满意度的有效途径。将部分医疗服务和流程转移到线上,如医生预约、报告单、随访等医疗行为,改善用户的体验,同时减轻诊所线下服务的工作负担。

例如医和你诊所,组建线上“医小助”团队,一对一服务患者和医生,帮助诊所提高效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民营诊所的行业发展繁华初现,诊所经营不断创新,但医疗服务的初心不敢忘却。从患者利益出发,让医生有职业获得感,提升费效比,提升满意度,提供体贴个性化的健康管理、优质全周期的医疗服务,从而扎实打造医疗机构的品牌价值。

//来源:清华五道口高管教育 口述/作者:李倩

//编辑:天相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