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文扬人生的重要课题-要有 “阈值分配” 意识

吕文扬人生的重要课题-要有 “阈值分配” 意识
2022年11月23日 20:02 风舞喜悦

读研期间的某一个寒假,我和男朋友一起去泰国旅游,那是我第一次出国旅游,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某一天上午,我们躺在沙滩上,抬头就是蓝蓝的天空,树影摇晃,树荫下不冷不热,海浪柔和地拍打着沙滩,海风和煦,周围有一些晒太阳的外国友人,既不喧嚣也不安静,一切都刚刚好。

这也太舒服了!我想,于是和男朋友脱口而出道,“晒太阳这么舒服,为啥有些明星会吸毒呢?”当时的我一定被这种舒适感冲昏了头脑,才会聊起这么明知故问的话题。“他们吃的玩的都太好了,慢慢就不满足了呀。”男朋友说道,这和我的想法很类似。

“人一定会越来越不满足”,学生时期的我已经有这个意识,而工作之后,这种感觉愈发明显。

不同于学生时代每段时间能学习一些新知识、认识一些新伙伴,工作后往往走向完全不同的节奏:随着月工资的到账,一个月就过去了;随着年终奖的到账,一年就过去了,生活就这样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工作后第一次出差的新鲜,第一次聚餐的快乐,第一次单位活动的稀奇,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都会变得日趋平淡。我还记得公司第一次组织我们看话剧时,自己在台下认真地看完了全程,体会沉浸式体验的乐趣;第二次组织看话剧,现在已经完全忘记当时的场景;第三次组织看话剧,只记得退场以后人群纷纷涌出,出租车很难打,我心里想,“以后再也不想看话剧了,这剧情真比不上电影。”

看吧,人对快乐的感受,就是这样被慢慢磨掉的。尤其对于包括我在内的一类人群,我们愉悦的心情往往来自“新鲜的、不一样体验”,而这些体验一次次打卡完成后,只留下怅然若失的无聊感。多巴胺的快感越来越少,高兴、愉快这些感觉的阈值越来越高了。

网上有几个话题特别火,“你是如何克服人生的无意义感的?”“突然觉得活的很没意思,各位是如何保持对生活的热爱的?““中年人该如何度过重复无聊的中年生活?”我也和许多网友一样,无数次浏览着类似话题,虽然刷帖子本身也是种无聊的、消磨时间的做法。不过,任何事情都有着两面性,沉闷与无聊也给我带来了一些思想的开阔:读书时持有“社会达尔文”思想的我,也逐渐变得更有同理心,更能理解不一样的人。我逐步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有抑郁症,为什么生育孩子会让人变得幸福,为什么那么多人爱好极限运动,为什么许多发达国家的人会举办许多我们看来奇葩的活动,为什么宗教与信仰在现代社会还让大批人趋之若鹜......我甚至理解了许许多多的不道德行为,中年出轨、酒精成瘾、偷窃癖等等,对于这些,我从以前单纯的批判,到现在带了一些同情与深层次的挖掘。

最近,又有名人因为某些违法行为登上热搜,引得大众一阵议论。我又一次思考,为什么我们眼中那么多功成名就的成功人士,从古至今,无论中外,无论在面临多大道德、法律、舆论等高压下,无论面临多大的风险,还是会一次次做出这样的选择。我只能相信,这可能便是人性的驱使、本能的欲望。对抗自己的本能是很难的,就像大部分小学生都无法老实专注地学习一个小时、大部分人减肥都是以失败而告终。

“出名要趁早”如果拉长到一个人的一生,真的正确吗?在我看来,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羡慕鲜衣怒马的成功少年,但他们的“阈值”如果达到早早达到高峰,该如何度过后半程的冗长人生呢?后续需要多大的刺激,才能让他身体中分泌出那一抹珍贵的多巴胺呢?虽然作为吃不到葡萄的狐狸,我的解读带着些嫉妒与酸楚,但阈值管理,真的是一门要认真思考的话题。

与其艰难的对抗本能,不如事前就有所规划。

因此,我不能免俗得终于承认一件事,人生,确实是一场修行;而这场修行要求我们,必须平均分配自己的阈值,把自己快乐的阈值分配到未来每一年,让生活“有卡可打”,让自己每一年里都有快乐与愉悦作为点缀。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