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有方向 奋斗有目标!银保监会绘就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路线图”

努力有方向 奋斗有目标!银保监会绘就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路线图”
2021年04月10日 20:54 农信报

继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银行内设乡村振兴机构”后,银保监会针对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提出了更加细化的要求。2021年4月9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2021年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从八个方面提出了2021年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包括优化金融服务供给体系和服务机制、强化关键领域金融产品供给、提升县域金融服务质效、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发挥保险保障作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差异化监管考核等,共涉及二十三项具体内容。

《通知》提出,要进一步强化各类机构定位、服务重点,着力提升差异化竞争能力,构建层次分明、优势互补的服务体系。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服务乡村振兴的内设机构。在内部政策倾斜方面,在原有经济资本配置、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人员配备、考核激励、费用安排的基础上,鼓励银行在信贷审批流程、授信权限、产品研发方面对乡村振兴业务予以政策倾斜。

《通知》要求,银行业保险业围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定的重点领域,加大信贷和保险服务供给。优先支持国家粮食生产,助力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创新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和进城农民。

《通知》还提出,科学制定资金适配性较差县域的存贷比提升计划,提升县域信贷资金适配性,及时满足县域有效资金需求。保持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基本全覆盖,优化县域和社区金融服务,满足县域客户综合化金融需求,提升特殊群体获取金融服务的便利性。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通知》鼓励银行业保险业加强金融科技和数字化技术在涉农金融领域的应用,提高农村地区长尾客户的授信效率,以及农险数字化、智能化经营水平。对此,有关人士称,不同类型的银行在农村金融领域要发挥各自优势,大的银行可以通过大数据模型等方式开展业务,但一些农信社、农商行在学习先进技术经验的同时,不能把自己的传统优势丢了。农合机构最大的优势就是扎根基层、了解当地的“熟人文化”,不宜一味跟大银行数字化转型之风。

涉农贷款的一大障碍是缺少抵押物。对此,《通知》称,各级监管部门要进一步拓宽涉农贷款抵质押物范围,建立完善农村产权抵押登记流转体系和涉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同时,要推动地方政府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并完善域内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平台,整合财税、农业农村、市场监管、林业、气象、社保等部门的涉农信用信息和风险信息,不断提高涉农金融信息化发展水平;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建档评级工作,力争在2023年底基本实现信用建档评级全覆盖,授信“能授尽授”,合理用信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通知》要求,银行业保险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过渡期内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将脱贫攻坚的经验做法应用于乡村振兴之中。加大对县域产业发展和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政策支持力度,向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发放利率优惠、财政适当贴息的小额信用贷款,努力完成脱贫地区信贷保险考核目标。

针对县域金融,《通知》要求,各级监管部门要结合当地产业规划,综合分析县域有效信贷需求,科学制定资金适配性较差县域的存贷比提升计划。定期对辖内各县的信贷资金适配性进行监测,及时满足县域有效资金需求。鼓励在县域设有分支机构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明确县域存贷比内部考核要求。实际上,商业银行硬性的存贷比“红线”要求已经取消多年,但提高县域存贷比依然是监管的导向,主要原因是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部分落后县域的资金很容易被“抽走”,导致存贷比明显偏低,不能有效支持县域经济。

《通知》还明确了2021年差异化监管考核目标,力争实现同口径涉农贷款持续增长,完成普惠型涉农贷款差异化考核目标。农业发展银行、大中型商业银行要力争实现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高于本行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的目标。各银保监局要因地制宜制定辖内法人机构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考核目标。2020年末普惠型涉农贷款在各项贷款中占比较高或者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较突出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可向监管部门申请适当放宽考核要求。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