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尔冬升:香港电影最大的问题是无法适应大陆观众的审美需要

专访尔冬升:香港电影最大的问题是无法适应大陆观众的审美需要
2021年02月28日 19:55 草莽追梦中人

张英

12月27日,导演尔冬升做客浙江卫视《追梦人之开挂人生》分享了他从演员到导演,从台前到幕后,从香港到内地的转型故事,还分享了刘德华梁朝伟等人在片场不为人知的背后故事。

去年,第二季《演员请就位》收官,用一幕#尔冬升怒怼郭敬明#,郭敬明没有评委的本事,只看演员外貌长相不管演技的做法,让在片场向来脾气火爆的尔冬升,瞬间炸了,尔冬升三言两语回怼过去,怒气关麦,愤而离席。

作为导演和前辈,尔冬升是导演界前辈,是伴随香港工业化电影体系成长起来的一代影人,从演员到导演,一步一个脚印,比如《人民英雄》、《旺角黑夜》、《早熟》、《门徒》、《新宿事件》等作品,直到拿到香港金像奖导演奖。

尔冬升出生于中国香港的一个影视世家。父亲尔光,是香港电影制片人及导演;母亲红薇,是当年红遍上海滩的电影演员。他还有两位响当当的同母异父的兄弟,分别是被誉为“演艺常青树”的秦沛和首位封为“亚太影帝”的姜大卫。

近些年来,香港电影无论从产量、票房到影响力都在减弱,影迷纷纷感慨港片的衰落。和很多香港电影人一样,尔冬升北上内地发展,定居北京。

尔冬升担任过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主席多年,近年来,尔冬升更多地把工作重心放在监制年轻导演的作品上,帮他们在剧本上把关、寻找投资。

“香港电影没有影响力了,这是潮流和时代的改变,我并没有觉得唏嘘或者伤感。和钟表、玩具、时装等香港其他工业一样,电影行业的重心转移到内地了,因为内地的市场更大,观众更多。”

导演尔冬升

记者:怎么看待香港电影进大陆的得与失?

尔冬升:其实最大功劳是吴思远,他一直跟中联办、新华社很多部门在谈。其实反过来,不光是香港电影的好处,内地电影也得到了好处。我们以前刚和内地导演接触的时候,一起开会,那些内地导演觉得:香港导演怎么对市场这么熟悉。

那时候,很多导演还是厂里人,根本不考虑商业片回收,拷贝卖多少个跟他也没什么关系。现在完全和香港一样了,还出现了民营和个体户,变化很大。

记者:你说“香港人现在的文化心理是一个弱势的心理”,为什么?

尔冬升:只是一个感觉。从前,香港人比较骄傲的心态,现在,大家都觉得香港人比较憨厚了(笑)。你在电影里面可以看到的,以前拍内地,合拍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嘛——刚改革开放之后就去了。

早期内地的有什么?《深港旗兵》啊,然后就是《过埠新娘》啊,然后《表姐》啊,内地人好逊啊,你不觉得从电影里看,这个角色已经开始改变了吗?现在有钱的是谁啊?没有香港人,有钱的都是大陆的。(笑)电影跟着整个社会改变了,它一定会跟着那个社会改变的。

记者:这种心态就很微妙。一方面,香港人对内地还是有一些看不起的地方,觉得文明程度不如香港人,但另一方面,可能因为大陆的经济实力,又不得不采取很现实的一种姿态。我就觉得这种心理很有趣。

尔冬升:会有的,香港现在比较两级化的。所有的东西看法都是这样的,所以我觉得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记者:我之所以会说到这种心态,是因为以前的香港导演土生土长,在这个环境中间长出来,非常熟悉这种市民的心理,所以能够拍出所谓“香港味道”的电影。现在,这种环境改变、人的心态也改变的情况下,就你观察,香港导演对于和内地合作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尔冬升:那肯定在摸索之中啊。因为其实整个市场还是在发展中,内地现在还是在发展的,它每天改变得太多了。比方说,剧本审查到戏的审查,我们已经累积了很多年的经验,最糟糕的是有些导演还没开始呢。

我觉得审查方面反而不是一个问题。现在我个人来讲,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无法适应大陆观众的审美需要。我叫了一个内地导演带了一套他小学跟中学的教科书给我,我要看一看,研究一下内地的审美需要。

后来,我发现,有些东西你是一辈子没有办法追回来的。比如,冯小刚的喜剧,你把剧本给我我都不会拍,因为我不是在那个环境里面的。像《忘不了》、《新不了情》这种爱情戏,没问题,因为全世界一样的。如果是生活上的东西,我就碰都没法碰。没办法碰,这个文化上的差异太大。

我们连北京上海都不懂,那你到东北那些我怎么办?——我看赵本山的电视剧啊,反而了解比较多一点。上海本地的一些讲上海话那种电视剧,我觉得很好笑。但我自己根本不会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