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人”接班百亿力帆,一代明星企业家尹明善退二线

“外人”接班百亿力帆,一代明星企业家尹明善退二线
2017年11月03日 10:45 南方略咨询

“我的儿子对接班没有什么兴趣,我的女儿刚满30岁,还不够成熟,如果他们日后有兴趣,那就看他们自己的能力。”

10月30日,在力帆股份第四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上,选举牟刚为第四届董事会董事长,陈卫、王延辉为副董事长。79岁的尹明善卸任董事长,并将继续担任非独立董事。至此,力帆完成了掌舵人的新旧交接。

“我将不再担任下一届董事长,但是我仍然是董事以及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1777.SH,下称“力帆股份”)实际控制人尹明善表示。

2017年10月30日下午,尹明善和妻子陈巧凤出席了力帆股份的董事会换届股东大会。

尹明善——这位1938年出生于重庆,在全国拥有影响力和传奇色彩的民营企业家,表示自己决定退休,跨出实质性的一步:将力帆的经营权交给年轻的职业经理人。

“其我比较欣赏的是福特这家企业,有时候是由家族成员出任董事会主席,有时候是由外部经理人出任董事会主席,两者并不冲突。”尹明善感叹到,“我的儿子对接班没有什么兴趣,我的女儿刚满30岁,还不够成熟,如果他们日后有兴趣,那就看他们自己的能力。”

新老交替

换届股东会上,尹明善和1956年出生的副董事长陈卫坐在主席位,旁边是1970年出生的总裁牟刚和1984年出生的副总裁马可。

尹明善并没有像从前出现在公众场合的那样染黑头发,尹明善剪了平头,头发斑白,仍然是一位精神抖擞的企业领导人。他表示自己每天仍然要工作10个小时,听音乐一个小时,用手机谱曲,并笑称年轻人多半不会用手机谱曲。

力帆股份10月30日举行的第四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了牟刚为第四届董事会董事长,陈卫、王延辉为副董事长。

牟刚从力帆进出口公司副总经理做起,一直跟随尹明善将力帆汽车做大到今天。马可虽然是1984年出生,但是从2007年加入力帆掐指算来,已有十年,在力帆的销售系统、乘用车、股份公司和新能源汽车都经过历练。

尹明善说,我们家族(尹明善、陈巧凤、尹喜地、尹索微)对力帆的持股太集中,控股权超过50%,以后还要进一步稀释。力帆现在股价太低,如果能够做大涨上去,那么经营层拿走更多的股份,我们家族的股权只要稀释到仍然是这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就可以了。

在决定不再出任下一届董事长后,尹明善表示自己给集团公司500多人加了薪资送了股权,希望员工收入能够大幅度提高,希望力帆加快向新能源的转型。

在一本关于尹明善的书籍中,尹明善被描述为“新红顶商人”,“总理看好的企业家”。

实际上,力帆的传统燃油车已经面临困境——一年10万辆的规模,很多车型每月销量均不足万辆,企业无法从规模化生产中获益,而中国的汽车市场正面临下降考验。

力帆股份公布的9月份汽车产销量显示,传统乘用车本月生产8,201台,同比下降41%,全年累计生产74,302台,同比下降6.93%;销量基本持平,累计到9月份一共销售了83,019台汽车。

新能源转型艰巨

“新能源起不来,力帆这个公司就起不来。”尹明善说,“要坚定不移地转向新能源。”尹明善表示,他非常佩服同城的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000625.SZ,下称“长安汽车”),因为长安汽车在十天前公开宣布公司将于2025年停止生产燃油汽车。

这样的决定需要勇气,尹明善评价。

可能给力帆带来重大改变的就是尹明善目前拥有的汽车共享——盼达租赁。盼达租赁被认为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汽车共享出行平台,主要车型为力帆自产的力帆330EV电动汽车。

盼达租赁的载体是重庆盼达汽车租赁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未在上市公司体系内,由尹明善家族的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持股60%,力帆股份副董事长陈卫持股20%,以及自然人股东高钰持股20%。

力帆股份曾经在2015年募资50亿元投入新能源汽车生产,并在国内汽车行业中坚持采用更换电池的模式。

但是两年下来,力帆的能源站和换电模式都没有收到市场的认可,尹明善甚至表示力帆要生产自己的充电式电动汽车,马可在股东会上回答是最快要明年才能投入生产。

2016年,力帆股份因为数千辆新能源汽车电池标示不符(骗补),而被财政部取消新能源汽车补助资格,以及该款型号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资格被取消。

骗补事件对力帆股份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过程中影响巨大,亦给力帆新能源汽车的品牌带来了影响。

“就力帆本身来看,外界对我们力帆新能源的评价很低——起了大早,赶个晚集,一点儿名气都没有。”尹明善在股东会上坦言。“如果我们新能源汽车规模不上来的话,以后真的很有可能被淘汰。”

短短两年之内,力帆的新能源模式已经发生重大转变。

比如已经不再坚持原先的换电模式;在汽车共享盼达租赁上,力帆开始采购其他车商的新能源汽车,如长安汽车的电动汽车;在电池采购上,力帆新能源也遇到问题——没有一家长期而稳定的电池供应商。

而此前50亿元募资方案中董事会坚持的力帆能源站,至今为止仅在力帆的工厂设有一座,并没有如此前的战略计划那样遍地生花。

一些投资者通过上海交易所表达了对力帆股份的不满。

“一时间好像其他车企新能源突飞猛进,然而力帆却靠边站,金融大佬纷纷投资车企大搞共享汽车,马云一汽,格力夏利等等,可怜力帆无人问津,就连个定增都难搞定。中一位投资者9月18日上交所e互动如上写道。

10月31日,力帆股价收于每股7.94元,总市值约100亿元。(来源:1号车)

79岁卸任力帆掌门,子女终究未能接班百亿家族企业

近年来,在一些偏远地区,许多人都喜欢把摩托车作为出行代步的最佳选择。如果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大部分人骑的摩托车都是同一个品牌——力帆。

从20世纪90年代初,力帆摩托崭露头角到如今遍布大中小城市的街头巷尾,力帆集团历经25年艰苦奋斗,现成为以新能源产业为战略发展方向,融科研开发,汽车、摩托车和发动机生产、销售(包括出口),以及投资金融于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事实上,早在2003年力帆成为全国摩托车行业中首家出口创汇过2亿美元的企业。

而作为力帆集团企业创始人的尹明善,现已年近八旬,关于他会如何完成企业的交接班,这一话题早已被关注多年。昨天,传承问题终于有了结果。

力帆股份10月31日晚间公告,在10月30日召开的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上,公司董事会选举牟刚为第四届董事会董事长,陈卫、王延辉为副董事长;根据董事长牟刚提名,同意聘任马可为公司总裁,总裁任期与第四届董事会相同。力帆股份实控人、知名民营企业家尹明善正式从“一线”退隐,卸任董事长职务。

80岁卸任:真能放手经营“软着陆”?

对于自己卸任的原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尹明善直言不讳:“我马上八十岁了,现在让我8个小时、10个小时工作会很吃力,但新上任的年轻高管们工作14小时、15小时也不在话下;当然了,我并不希望他们每天有这么长的工作时间。”

而对于企业经营权的交接,尹明善称自己是“软着陆”。“这几年自己在内部已有近80%放权,通过此次股东大会后,剩余的20%管理权也会逐步全部交出来,未来仅保留实际控制人身份,不会直接参与公司经营。”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尹明善已退任董事长职位,表示不直接参与经营,但仍保留了力帆股份第四届董事会的董事身份。“我还是力帆股份的董事,也还是创始人、实际控制人,未来我不会直接参与上市公司的经营,但可以通过股东投票权在一定程度上参与。”

作为中国民营企业家中的高龄董事长,尹明善比柳传志大6岁,比鲁冠球大7岁,比马云更是大了两轮以上。近年来随着年岁渐长,何日“退休”、“传位”等话题一直不断。

而此次最终呈现的结果,与外界猜测的家族内部接班相去甚远。但显然,尹明善是希望有一个结构更年轻化的职业经理人团队来执掌力帆未来的走向。

曾经的困惑:家族成员or职业经理人谁来接班?

关于尹明善与力帆的接班问题,最早的传闻始于力帆上市前后的2010年底2011年初。彼时,力帆辗转多年终于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首个在国内A股上市的民营车企。尹明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估计我是中国IPO以来年纪最大的考生了。”并谈到了对于找人“接班”一事的态度:第一,活到老干到老。第二,不能恋战,在适当的时候物色适当的掌舵人。

2015年6月,尹明善曾在公开活动上表示:时任力帆股份总裁的尚游和时任力帆集团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的陈卫就是他心目中力帆未来的接班人。但两个月后,力帆股份发布了一则总裁辞职公告。公告称,尚游因身体原因提出辞去公司总裁职务,仍继续担任董事职务;但陈卫也并未如业内预计成为力帆“一把手”。对此尹明善解释称:“陈卫的年龄偏大,直接担任董事长不大合适,所以选择了更年轻的牟刚,未来公司的法人代表也会更换为牟刚。”

于是,在本届换届股东会上,人们看到了,尹明善和1956年出生的副董事长陈卫坐在主席位,旁边是1970年出生的牟刚和1984年出生的马可。

马可虽然是1984年出生,但是从2007年加入力帆至今,已有十年。牟刚从力帆进出口公司副总经理做起,在力帆的销售系统、乘用车、股份公司和新能源汽车都经过历练。一直跟随尹明善将力帆汽车做大到今天。

而对于外界曾猜测尹明善是否会将百亿企业直接交到儿女的手中,尹明善也直接表示,“我的儿子对接班没有什么兴趣,我的女儿刚满30岁,还不够成熟,如果他们日后有兴趣,那就看他们自己的能力。”

在最新的胡润百富榜上,尹明善家族以125亿元的财富位列第279名。公开资料显示,尹明善膝下的一儿一女,分别是与前妻所生(1971年)的儿子尹喜地,和与现任妻子所生(1987年)的女儿尹索微,两者相差了10多岁。尹明善说,我们家族(尹明善、夫人陈巧凤、子尹喜地、女尹索微)对力帆的持股太集中,控股权超过50%,以后还要进一步稀释。力帆现在股价太低,如果能够做大涨上去,那么经营层拿走更多的股份,我们家族的股权只要稀释到仍然是这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就可以了。

尹明善之子尹喜地

在接班人的问题上,尹明善骨子里的传统基因还是根深蒂固。有媒体曾问他,第一标准是任人唯亲还是任人唯贤,他从来都是选前者。接班问题尹明善并非没有跟儿女沟通,但他们对此不置可否。“其我比较欣赏的是福特这家企业,有时候是由家族成员出任董事会主席,有时候是由外部经理人出任董事会主席,两者并不冲突。”尹明善曾表示。

退休前不忘给员工涨工资

回顾尹明善的前半生,曾经因“地主家庭”身份这个“原罪”被划做“右派分子”的他,用20年的时间接受劳动改造。直到41岁,尹明善才开始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创业机会。1985年,他创办了重庆首家民营出版和书刊批发公司——重庆长江书刊公司,编辑发行的《中学生一角钱丛书》发行量突破千万册,一下子挣了几十万元。掘到第一桶金的尹明善此时已经47岁了。

1992年,54岁的尹明善开始了他的二次创业——进军摩托车行业,创立了重庆轰达车辆配件研究所(力帆的前身)。

近十年的努力后,2001年,重庆力帆完成了由“轰达”向“力帆”的变身。当年,力帆的销售收入达到18亿元,摩托车发动机产销量达150万台,位居全球第一。而这一年,尹明善也以5.2亿元人民币的个人净资产,被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列为中国富豪50强。

2003年,65岁的尹明善将触角伸向汽车行业,生产力帆轿车,硬是带着他的团队,实现了别人认为不可能达到的目标。但直到企业上市后,尹明善也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他又转身投入新能源汽车。现在,力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物联网、资本等汽车生态链已经建立起来。

对于卸任后的生活,尹明善表示生活会更加充实,过一种“流连于书斋,忘形于山水”的生活。而“退休”前尹明善念念不忘的只有一件事儿,在离任前,他不停交代,要把提高员工收入做为头等大事来抓,“我最关心的是上万人的饭碗,股东们能不能分红。”尹明善表示,今年,力帆为500多员工加了工资,给600多人分了股权,共拿出6000多万股,相当于给员工多的送了几百万,少的也送了几十万。”(来源:家族企业杂志)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