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区域增长极需实施七大优先战略

打造区域增长极需实施七大优先战略
2017年08月06日 11:03 开伟观察

近几年尤其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受内外各种客观因素影响,下行压力较大,国内产能过剩、经济萧条与就业压力加大相互交织,中国政府对摆脱经济困境进行了深层思考,大胆设立了各种经济“试验田”如一带一路、国内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自贸区等等,意图通过这些区域经济增长带,为中国经济崛起寻找新的突破口。

应该说,已打造的自贸区、经济带等区域经济增长带,无异构建了一个个产业承接和要素集聚新平台,营造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环境,为中国经济走出去、世界经济走进来及实现相互融合并让中国经济深度参与国际经济循环创造了有利条件。无论如何,中央政府良苦用心,以及为中国经济走出低价做出的努力,都值得亿万中国民众赞赏。但在笔者看来,实效比形式更重要,如果推出这些区域经济增长平台不能产生实际经济效果,则会让中央政府政策制度设计落空,更会造成中国有限社会资源浪费。而要让这些经济平台真正焕发生机和活力,须在实施中坚守五大优先战略。

坚持资源环境保护优先战略,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资源保护协调推进。每一个区域经济增长极,都需要辖内各种社会资源支撑,尤其需交通、能源等各种经济要素充分发挥潜能,实现利用最大化和效益最大化。但切莫忘了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能为了实现区域内某一时期经济目标如CDP增长指标,盲目追求速度而忽视质量,甚至不惜牺牲资源环境,进行各种掠夺性开发使用。为此,区域内各级政府要做到科学规划,合理使用各种生产要素,在保护好资源环境情况下,使各类资源要素合理搭配,发挥最大社会效能,尤其不能因生产扩大、经济增长而带来资源环境破坏。否则,这样的经济增长极不是进步,而是倒退,比经济落后带来更可怕的社会恶果。

坚持经济结构优先战略,实现生产计划性与市场自发性协调推进。每一个经济增长极,既是一个经济实验区,又是一个计划经济区,是经济计划与市场调节的自我融合,这要求经济运行中必须统筹兼顾,全面权衡,既不能任意放纵生产,造成生产过剩,又要充分发挥市场自发调节功能,弥补生产不足和短缺,增强市场竞争灵活性。当前我国经济出现钢铁、房地产、水泥等行业产能过剩,是过度放纵市场作用,使各种产能像一匹脱缰野马,造成中国有限社会资源无端浪费。目前区域经济增长极应充分吸取这种教训,把握生产总闸门,确保区域内生产与销售基本平衡,消除盲目无序生产竞争行为,这样的经济增长极才能成为中国经济肌体的正常细胞。否则,只会贻害中国经济增长。

坚持经济规律优先战略,实现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力性协调推进。无论是原有经济发展方式,还是新建的区域经济增长极,都必须充分尊重客观经济规律,违规客观经济规律,即便能取得暂时“经济成果”,最终不可持续,会损害中国经济健康发展。因此,区域经济增长极虽给区域内各级政府较大的经济裁量权和其他各种“特权”,这些政策特权也是区域经济增长极自我能动性充分发挥的有力政策保障,但千万别忘记了,特权无论怎么多,都必须是受制于客观经济规律条件下的有限发挥,不是无边无际的;如果不顾客观经济规律,任意胆大妄为,不惜破坏资源环境、不兼顾辖内各关联方利益,那么这种区域经济增长极到头来必然要碰壁,必然成为经济增长障碍。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现扩大就业与万众创业创新协同推进。新推出的区域经济增长极,最大目的在推动经济增长形势下,提供更多中小微实体企业和个体劳动者创业机会,刺激大众创新,从而推动社会就业形势好转,带动社会就业增长。如果离开了就业增长这个战略目标,像过去一样,贪大求洋,只顾引进大批“高大上”产业项目,甚至提高创业门槛,歧视或限制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创业者发展,将优惠财税金融等政策不落实到位,万众创业创新就是一句空话。为此,在区域经济增长极企业发展上,各级政府要做好区域规划,根据区域经济特点,确定大中小企业合理比例,均衡分配社会资源,将各类优惠财税金融政策“阳光雨露”撒泼到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创业者身上,为各类生产者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有效推动万众创业创新社会局面形成。

坚持行政效率优先战略,实现行政监管效能与区域经济运行协调推进。中央政府推出区域经济增长极,在于统一辖内各级政府经济决策运行意志,消除各自为政、各自为战以及相互封锁、相互内耗的混乱状态,这需要区域经济内各级政府做到一切政令畅通,在产业项目投资、交通管理、财税金融政策等方面形成高度一致决策运行机制,消除各种行政性体制性障碍,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樊篱”,加快行政审批权下放和行政监管效能提高,彻底扭转过去划地为牢、相互扯皮、拖沓懒散的不良行政风气,实现区域内经济运行“高度集权”,以调动区域内一切可利用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盈利”能力。

坚持经济品位优先战略,实现推广性与创新性协调推进。区域经济增长极最大的特色在于提升经济品位优势,对中国经济形成较强辐射功能和带动功能,这需把提高经济质量和品质放在优先战略地位,发展或引进投资项目必须是领先的、对环境没有危害的产业;设计相关制度必须是先进的、对各类经济发展不会产生副作用的机制;各级政府投资和管理理念必须是超前的、对今后经济发展不会形成阻力的思维。如此,才能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极的整体品位优势,在长期经济建设中起到有力推动作用。这要求区域内各级政府在产业传承和发展上,既要注重传统产业优势,加以发扬光大和推广,又要注意新兴产业特点,并加以引导,鼓励社会各界掀起创新热潮;既要注意吸收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精华,又要着重激发新兴经济增长方式活力,使区域经济增长极始终保证先进性,具有较强社会复制和推广价值。

坚持互利共赢优先战略,实现各国自主发展与包容增长协调推进。中国创设自留区和“一带一路”战略构思,除了学习各国先进贸易经验、为国民提供贸易实惠之外,还有着强烈的资本输出、解决国内产能过剩危机等迫切愿望,但这种愿望应始终把互利共赢放在首要,要充分尊重各国自主经济发展方式,更要对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模式持包容理解态度,不能因自贸区或“一带一路”设立影响各参与国经济利益;尤其要消除大国意识,更不能将自己经济增长方式强加在参与各国身上而影响其他国家经济发展。这要求中国在制定国际区域经济增长带的政策上,始终坚持“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原则,不能把自己利益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或故意利用其他国家贸易弱点或经济发展机制缺陷而干着“损人利己”的事情。若这样,自贸区和“一带一路”必然短命。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