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开伟系中国不良资产行业联盟研究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重要战略问题。
曾经,农村是根植中华文明的沃土,农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农业是经济发展主体,但随着工业、科技的快速发展,城镇化不断提高,农村与城市的差距逐渐拉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日益突出,“三农”问题已成为能否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因素。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国家将“乡村振兴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等六个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一起纳入重要治国方略,成为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七个战略”。这意味着,中国乡村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涉农金融机构作为支持“三农”发展的主力军,一直奋战在农村发展的第一线,也将迎来新的希望和挑战。
一直以来,涉农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服务“三农”的要求,始终把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作为使命,扎根农村,锐意创新;经过多年的努力,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农民获得金融服务的便捷性不断提高,农村信贷增长迅速。
自2007年创立涉农贷款统计以来至2016年末,涉农贷款余额累计增长361.7%,九年间平均年增速为18.8%。涉农贷款余额从2007年末的6.1万亿元增加至2017年9月末的30.5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从22%提高至25.9%。与此同时,涉农金融机构积极落实各项扶贫政策措施,探索创新多种金融扶贫方式方法。截至2016年末,全国精准扶贫贷款余额24878亿元,同比增长49%。在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高,“三农”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应看到,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无论是在覆盖面还是在深度上,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不均衡,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需求仍难以满足,供求配比失衡。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便捷性与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对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的要求,农村金融服务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还有很多薄弱环节需要改进和完善。
无疑,这是对涉农金融机构的考验和挑战,也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为此,涉农金融机构应切实担负起“乡村振兴战略”的光荣使命,奋发有为,积极支持精准扶贫,把农村的发展与涉农金融机构的壮大仅仅联系在一起。
一是找准定位,服务“三农”不动摇。广大农村一直是涉农金融机构的最熟悉的地方,也是涉农金融机构的主战场,服务农村是赖以发展的基础,更是责任和使命。要将主要精力和服务市场放在振兴乡村经济发展上,坚持涉农金融机构姓“农”的本色,抓住各项扶贫、支农、惠农政策,用好用活,走出一条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发展之路。
二是精准发力,无缝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涉农金融机构要以十九大报告为行动指南,认真分析和研究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深挖细琢,确保精准施策。例如,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指出,要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壮大集体经济。基于此,涉农金融机构应将着力点放在支持农村土地流转,侧重于对土地经营主体的支持。
一方面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把扶持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支持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企业和经济实体。三是因地制宜,积极创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参差不齐,农业发展自然条件千差万别,不同农业生产主体生产经营活动模式多样。因此,涉农金融机构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主体对金融服务的差异化需求,因地制宜地开展金融服务,大力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产品,积极运用互联网、信息科技纵深推进金融服务。
四是敢于担当,理性看待风险。涉农金融机构既要时刻保持高度的风险意识,也要不畏风险,客观理性看待支持“乡村振兴”的金融风险,敢于担当,努力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此外,涉农金融机构还应站在国家发展和讲政治的高度,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业务转型升级、提升行业竞争力的一次契机,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金融业务精湛,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金融服务队伍。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