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瘫”引发《我爱我家》复燃

“北京瘫”引发《我爱我家》复燃
2016年07月13日 12:45 财经新干线

“北京瘫”火了。

北京瘫是一种坐姿,网络语,形容北京孩子没坐相儿。

北京瘫的火星儿,源自大张伟在某节目中自称北京孩子没坐相儿:

好好儿的一把椅子,人家外地孩子坐的笔直,顶多稍微驼背含胸。

而北京孩子可倒好,直接出溜儿到底下去了,身子跟椅背儿呈一个120度角,“拿肚子当电脑桌!”

事实上,这一姿态更早来自于葛优在《我爱我家》中扮演的春生一角,标志动作就是“北京瘫”。

于是而葛大爷“北京瘫”表情包走红后,京城四瘫出炉了...连TFboys也瘫了

后来,范冰冰也瘫了。

不仅是范冰冰呃。可以说,这么搞的人很多!太火了!

随后,引发了社会公众对于《我爱我家》的全面回顾。主创剧组也于近日重返北京台,做了一期节目。而真正的火爆还是在于网上,许多观众都在小米盒子等地方重温当年余热。

于是,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国文化市场潜藏的机遇与财富。高频的重播,延续几十年。经典的桥段,无数次的被演绎。一次!又一次!好的作品永远经典。经典背后则是巨大的商业利益。

然而对比好莱坞市场,中国文化产业实在太缺好的植入了。文化早已产业化,到底怎样才能雅俗共赏,躺着把钱赚了呢?

在商业与艺术的“博弈”中,冯小刚的电影不乏成功的植入,如某款汽车、某个景区等,而且这些为东家华谊兄弟贡献颇多。但是再看《甲方乙方》、《大腕》等早期作品,虽然部分植入稍显生硬,但是植入意识确实启蒙较早。

2003年的《手机》,摩托罗拉赞助700万元,2004年《天下无贼》植入广告更是高达4000万元,到2008年的《非诚勿扰》,已经达到了5000万元。而在去年《私人订制》上映之前,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就高调透露,该片的植入广告超8000万元,是冯小刚电影的纪录。这也意味着,影片的大部分成本已经收回。

不仅是冯小刚,现在的影视剧中,植入广告已多如牛毛,而这块的市场有多大?去年,国内一家植入广告营销公司在新三板挂牌,其负责人称,2013年,国内影视剧植入广告体量将突破10.2亿元。而事实上,剧组虽然擅长植入执行,但是要对植入项目进行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执行,却需要很多的投入,因此专业植入公司成为这一生产环节上的一个现象。但是所谓专业植入公司因为剧本理解和执行难的缘故,很多的执行不仅生硬,而且令人厌恶。这就是目前国内植入市场的现状。

有人认为,好莱坞植入广告产业链的各方已运行相对精细,一般电影公司先确定合适的剧本,然后及时将材料发送给代理广告公司,并借此来寻找品牌主,很多品牌主实际上已经与这些广告公司有深层的合作,而广告公司在剧本分析后,确定植入的可能,并向确定品牌并给予信息沟通。而后,各方会逐步确定具体品牌、方式以及后续的推广等。

但是真实的情况却是,迫切需要中国资金支持的好莱坞在植入这件事上并没有做的更好。好莱坞较为低下的生产效率和萎靡的全球市场、主创者欠缺的才华和植入市场不够成熟等构成了当今全球影业的困境。不仅仅是缺少好的剧本,很多曾经很牛的大佬也受制于市场的发展现状,然而蓬勃的需求仍然存在,只是制作人的品位不知为何江郎才尽。

包括联想、伊利等等品牌的植入,让本是美军征兵大片的《变形金刚》变成了中国销售大片,但是动不动就来瓶伊利奶...也确实让人深感违和。此外还有中国演员,事实上我们认为他们的进入非常的让人不快。比如《独立日2》的...就让人很不适应。事实上,我们不需要矫揉造作的肆虐,而需要一个真正的好电影。商业化不代表艺术作品的广告化,正如当人们的需求是低调奢华有内涵时,你非要把星巴克换成可口可乐,是不是不妥?任何一个极其Low的处理,只能显出相关企业品牌管理工作的脆弱。

这里要讨论的并非影视剧的植入是无耻还是艺术的话题,事实上一个真正好的植入,应该是完全没有违和感的案例。如今众多影视产品之中,所展示出来的丑,根本就是相关从业人员缺少专业技术的表现。但不得不承认,未来的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只会更加紧密。

对于笔者这样稍微对于艺术和品位有点追求的人而言,还是希望那些乱七八糟的剧情少恶心点我为宜。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