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西溪园区,晒太阳的睡袋好像数据中心机房里的服务器集群
今天,阿里云总裁胡晓明接受采访时说的“阿里云在国内还没有对手”刷屏了。想想,这还真不是吹牛逼,尽管华为喊着要三年赶超阿里。云计算的门槛在技术储备和先发优势,不像共享单车、外卖这些靠资本支撑的行业。
下周,阿里云会公布一个自己研发的新一代数据库PolarDB,完全兼容现在流行的开源数据库MySQL。这是领先者该做的事。知乎上已经有程序员开贴讨论它和亚马逊AWS旗下的同类数据库Aurora的优劣。
自研数据库让人想到阿里曾主张的“去IOE”,但它现在已不再提这个说法了。从当年最早在国内主张去IOE,到几乎闭口不提,这中间经历了什么?又因何不再提?
简单说,今天阿里内部业务已经实现了去IOE,不再使用IBM小型机、Oracle数据库和EMC存储设备。目标实现后,口号就不喊了吗?其实没有那么简单。还是先从去IOE的初衷说起。
IOE几乎是全世界大公司的“黄金搭档”。国内的银行、电信、证券这些不差钱的行业很喜欢IOE,既稳定,又装点门面,与国际接轨。这些传统大企业的业务规模变化稳定,IOE足够支撑日常业务需求,公司本身又有足够的IT预算,所以它们去IOE的动力不足。
直到互联网公司崛起。去IOE最早不是由阿里提出的,更早这样做的是谷歌、Amazon、Facebook这些公司,变革首先从“I”开始。
这些互联网公司的业务增长已经不再是传统公司的线性模式,类似情况可以参照每年阿里的“双11”。激增的服务器需求让它们尝试用具有定制化能力的服务器取代IBM,X86受到青睐。IBM小型机足有一台双开门冰箱的体积,而X86服务器的大小好比一个抽屉。但“谷歌们”要的不是更小的体积,而是更灵活的定制。
打个比方,某人过去一直买品牌PC,现在他转而自己去攒机器,扩展性更强,更满足个性化需求。更近一步理解,以前是买计算机,现在是买“计算”。因此,“谷歌们”实际上也干了一部分硬件厂商的活儿,定制需求市场做大后,它们就可以向传统的IT硬件商下单,走到产业链的前端去。
从I到E,再到O,去IOE经历了这个步骤。现在,去IOE比较普遍的选择是用X86通用服务器、开源数据库MySQL,以及分布式存储。数据库是相对最难去掉的,替换成本也最高,商业数据库是一个比较封闭的体系。
有程序员比喻,在数据库功能上,Oracle和MySQL的区别就像一个是电锯,一个是塑料刀。言外之意,并不是所有公司都适合用Oracle,杀鸡焉用牛刀。
阿里也不例外,早年用的也是IOE,但它不再能满足迅速变化的访问需求,阿里就首先从“I”开始替换。后来,前百度高级科学家阳振坤离职后加盟阿里,与团队一起研发出金融级的数据库OceanBase。
阿里的去IOE主张带动了一批公司从传统IT架构向互联网架构转型,并逐渐从互联网企业蔓延到传统企业。有些新兴互联网公司一上来就是去IOE的,但多数传统企业的观念转变和技术积累仍旧缓慢,毕竟去IOE也需要比较高的技术储备和门槛。不过,这股潮流背后的开源、低成本、定制化、延展性等优点已经被广泛接受。火车订票网站12306能够接受阿里云,算是进步。
但传统IT厂商也没有抗拒这个潮流,而是顺势而为。IOE本身也在主动转型,推出云端的新产品和服务,希望从硬件厂商转型为服务提供商。去IOE并不是拒绝这三家,而是去掉以此为代表的传统IT产品组合。IOE和云并不是对立关系。今天阿里内部业务已经实现去IOE,但并不等于阿里的所有业务都运营在阿里云上,去IOE并不等于上云。
去年4月,传统IT服务商SAP牵手阿里云,这是业内一个重要风向标。背后的逻辑在于,当SAP的客户纷纷上云后,他们也希望SAP提供云版本的服务。如果传统IT服务商能围绕用户需求的变化做类似转型,未来也不排除阿里云与IOE合作的可能性。
这个过程也是云计算平台构建云服务生态的过程,既然是生态,合作将是主流。所以,如果再去单纯的说去IOE,可能会引发误解。在这个云计算客户需求快速变化的市场,合作比竞争更能成为一种趋势。
Mr.Key关注电商零售、云计算、互联网金融、影视、消费级移动互联网、西雅图硅谷印度东南亚等。你也会在百度百家、虎嗅网、今日头条、新浪创事记、搜狐上看到[一千二百字]的文章
能让你放松的事儿
聊点互联网
以及
爽读
一千二百字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