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与赵广智的世纪对话:大师的承诺,用一生镌刻

梁思成与赵广智的世纪对话:大师的承诺,用一生镌刻
2017年08月22日 12:03 东北亚财经

“我叫赵广智,今年80岁,跟木头打了一辈子交道,现在是几十个孩子的师傅,而我自己呢,也有一个师傅,他叫梁思成。”

赵广智先生,古建营造专家,师从梁思成。梁的建筑弟子众多,但赵广智是其唯一的营造工艺学生。作品被故宫博物院、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清华大学建筑系营造学社、皇城艺术馆、保利大厦等常年借展,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向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展示。

“1956年,我跟梁思成先生学艺的时候,梁先生就说,这个时代,营造工艺艺术已经是断代了。我当时表态:将来我一定在传承古建营造工艺方面做出贡献。梁先生说,我相信你。”

“我相信你,四个字激励了我一生。” 赵广智说。

图:赵广智恩师梁思成、林徽因

退休后有时间了,是该完成对梁思成先生承诺的时候了。1995年,赵广智下定决心,准备完成故宫角落的微制珍品制作,光测绘作图就用了两年,带着6个徒弟,制作4年,于2005年正式制作完成。

图:角楼测绘图纸

5月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外方团长配偶参观世界文化遗产——故宫博物院,cctv视频中所拍摄展品便是赵广智先生2005年制成的故宫角楼微制珍品,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宝蕴楼。

图:故宫角楼微制珍品

明朝永乐年建紫禁城,火灾连连,一直烧到万历年。一位星象学家说:“紫禁城缺镇城之宝。”

于是便有了四座角楼,角楼作为请众神仙入住的建筑,符合古典哲学、天文学、星象学、数学、美学等原理,是神造之物。

图:角楼建筑细节

建筑营造工艺是一门古老的手工艺,中国的传统建筑以木构为主,老祖宗依靠用榫卯结构建造起一座座牢固的殿堂。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斗拱,由拱形和方斗形木块,层层交错叠加而成,不用一颗钉子、一滴粘合剂,只靠着罗列本身,就能牢固地组装在一起。它实质上是一个减震层。应县木塔千年不倒,就是因为有斗拱的支撑。

图:榫卯结构

这种沿袭千年的古老智慧至今仍让人震撼。近期,英国拍摄的《紫禁城的秘密》(Secrets of China's Forbidden City)。揭秘故宫模型10级地震屹立不倒的原因便是斗拱这一独特的结构。它异常坚固,能承受很大重力,支撑起巨大的屋顶,还极富灵活性。

赵广智从事中国古建微制珍品的复原工作已有二十余年(自1994年始),他使那些失传已久的中国古典营造工艺,通过微制珍品展现出来,它们如同古代历史建筑的再现,将数千年古人智慧的结晶重现在世人面前。

图:建筑细节

微制珍品构件大小仅为几十毫米,构件与构件之间必须严丝合缝,环环相扣,赵广智遵循营造古法,完全按古人建造流程,不仅形似,节点结构、建造过程也都与真实建筑相同。一钉一卯、一砖一瓦都有据可考。3万个构件拼成故宫角楼,8万个构件建成应县木塔,10万个构件筑成武则天明堂。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沿袭古代师徒制,学徒多为贫困山区的孩子,已收徒弟近百人,教授他们中国古建理论知识、绘图、雕刻及各种部件的加工、组装工艺等。赵老的工作室已成为清华大学教育教学实训基地,北京一零一中学教育教学实训基地,央美附中教育教学实训基地。老祖宗的智慧在一代一代的传承。

 

今年8月23日,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即将迎来武则天明堂微制珍品首次亮相,这是赵广智先生平生所做最大体量也是最为复杂的一座微制珍品,长宽高各约5m,10万个部件,25位工匠,300个日夜制作而成。柱网、楼梯、栏杆、每块砖、每片瓦清晰可见,有据可考。重现武则天时期的大唐盛世。

图:武则天明堂

图:武则天明堂细节图

赵老是工艺全才,自幼跟随日本教师小野先生学习船模、舰模制作。少年时代,在北京师范学校学习,随谢时尼先生(齐白石学生)学习装裱技术、纸工、陶艺、雕刻、金木工工艺;随曹试甘先生学习泥塑及小提琴等乐器制作,并在新中国乐器厂(现北京钢琴厂)从师于侯连章先生学习小提琴制作。

大学期间,赵广智从师于清华大学董以师教授,学习金木工加工工艺学、制图学。同期,从师于梁思成、吴良镛教授学习中国古建筑。毕业后,从事多年青少年教育教学工作。在此期间,主持创办海淀钢琴厂,任厂长及总工程师。

如今,赵老除了研究古代建筑营造工艺,亦复原多种传统乐器,古代船舶、家具、佛龛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默默的蓄积力量,这是真正的大国工匠。

 图:应县木塔

 图:独乐寺观音阁

 图:龙船

据悉,古典营造传承技艺 - 赵广智微制珍品展,即将展出于第二十四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展会地址: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展出时间:2017.8.23--8.27; 展区:E3馆A05

(本文由东北亚财经编辑并配图,郭少英编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