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跨界公益圈的那点儿事

娱乐圈跨界公益圈的那点儿事
2018年01月13日 00:25 秦朔朋友圈

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1758篇原创首发文章

最近才知道有个好心肠演员袁立多年来为尘肺病人奔走,令人心生敬意。

然公益远非如此简单。

娱乐圈有不少人喜欢往公益圈靠,也许这比拼演技来得容易,例如跑到山区抱着懵懂的失学儿童照个合影就给自己贴上“爱心大使”的标签;有人数学水平估计和我差不多,也要搞募捐,结果出现了“诈捐门”;有些明星带着记者和摄影师队伍浩浩荡荡地开到孤寡老人或者艾滋病人家里搞春节慰问。

范冰冰最猛,她说她不需要设立基金会,她要做“没有成本的公益”,她的企业家朋友们随手就捐给她几千万。是否设立基金会并不是做公益所必须的,能向企业家募捐说明人脉顶级,但是她这“没有成本的公益”令我印象深刻,公益当然是有成本的,如果这个社会每个人都想做没有成本的公益,公益必然胎死腹中。

其实,娱乐圈的人喜欢跨界由来已久。前段时间就有个女明星,人称“女版巴菲特”,其在资本市场腾挪转移手法之娴熟令浸淫资本市场多年的精英羞赧,娱乐圈的一众小弟小妹们更是以仰望星空的姿态仰望着她,恨不得一边跪舔她的水晶鞋,一边对她说:“小妈妈,快教教我怎样才能赚大钱。”后来才知道资本市场没有传奇只有传说,所谓“女版巴菲特”不过可能是被某大师开过光被某资本家指点过而已。前段时间证监会终于出手罚他们夫妇五年禁入市场,不过只是五年禁入,真希望证监会也有照妖镜,大喊一声:“妖精哪里逃?”瞬间妖精露出狐狸尾巴。不彻查到底如何以儆效尤?中国资本市场本来就脆弱,娱乐圈的人都挤进来当“巴菲特”只会令资本市场乌烟瘴气,鸡毛一地。乐视危机不仅重创若干著名基金公司更是“血洗”了一长串娱乐明星。娱乐圈仿佛被阉割的鸭子,寂然无声,为啥,人家赚钱容易,亏一个亿刘涛一年就能赚回来。我就纳闷他们到底交了多少税呀。不扯那么远,这“女版巴菲特”事件证明了娱乐明星的确有才华,但是这才华更适合用在大屏幕上。

资本市场,不是娱乐明星的游乐场。同样的,公益圈也决不是他们的秀场。公益圈虚怀若谷,不拒来者。然而公益事业自有其内在运行规则和机理,明星们为了公益而公益,或投身肤浅、虚假的公益,都是公益事业的有毒泡沫,悄然毒蚀中国脆弱的公益事业,而明星们的明星光环和媒体的推波助澜则令这种危害更甚。

| 《慈善法》落地一年

国家为何在2016年底迅速出台了《慈善法》?这其中或有深意。一方面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GDP高达近80万亿,老百姓有钱了,钱是英雄胆,大大激发了有钱人的情怀。当然公益不是有钱人的专利,没钱也可以做公益,但可持续的公益还是得有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大多数地方政府财政赤字,无力解决诸多关系民生的社会问题,例如养老、环保、医药研发等领域风险日益加大,积重难返,同时更无力应对贫富分化的加剧及其背后隐藏的阶层矛盾激化。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更需要公益力量和民间资本的介入和通力合作。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富人的财富外流加剧,一方面是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流向境外,另一方面富人的大额捐赠也流向境外,马云和马化腾的百亿股权不都捐到境外去了,理由是国内法制环境不成熟!这些都是国家最不愿意看到的,为了锁定资本在境内帮助巩固国家执政基础、鼓励社会公众力量参与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增加公众福利,《慈善法》应运而生。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公益事业承载巩固国家治理、社会资源再分配和增加社会公众福利的历史重任,而绝非情怀那么简单。

范冰冰对着电视主持人曹可凡说她要做“没有成本的公益”,这投射出公益免费论在中国不同阶层和群体心中的根深蒂固。其实早在慈善法的意见征询阶段,就有著名企业家曹德旺说公益就该免费,慈善基金会的理事长等不能领取工资,慈善基金会的行政成本10%比例过高,这就是公益免费论的体现。曹德旺老人家这么说,一方面因为他确实不差钱,另一方面我国一直有仇富思潮,尤其是社会中下层更是质疑有钱人捐赠资产做公益是另有所图(例如节税避税)甚至居心叵测,人言可畏,或许曹德旺不想戳马蜂窝。可是“居高声自远”,有话语权的人不能光想着自己,也该想想公益事业的未来。当时北京大学的某著名教授曾经私下里开玩笑说,要邀请理事长们到偏远地点开会,没交通补贴,就请他们乘地铁或者公交吧。理事长们大多是社会名流,是否有报酬不是最核心问题,可是慈善组织都面临着专业化问题,没有足够的行政成本支持如何招揽专业人才?“公益免费论”是公益行业的砒霜,必然会扼杀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为你无法指望一个饿着肚子的公益专业人士例如项目开发经理满脑子创意又精力充沛地奉献公益事业。 

国内有一些民间支持的博物馆免费向公众传播专业知识。我对此类机构的可持续运营表示关心,并好奇他们为何不向受众收取费用,也许他们害怕被人诟病以公益名义谋私。其实,收费和公益并不冲突,有偿学习机会会让受众更珍惜呢,否则如果这些博物馆因为资金短缺而破产关门,最终受损失的还是社会公众。

公益摈弃免费理论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公益事业的未来是公益金融,这需要具有企业家思维和金融思维的人参与进来,团结政府、资本、社会民众等多方面的力量,通过跨界合作,加强资源的杠杆效应来促进环保、医药、养老、高科技等高风险领域的技术升级和行业变革,或许这可以称为催生式公益。

一个值得分享的案例是:比尔·盖茨有感于贫困国家和地区因疫苗缺乏而导致的初生婴儿高死亡率的事实,就在2000年通过比尔·盖茨基金会发起了GAVI(全球免疫疫苗联盟),并提供7.5亿种子基金和其他伙伴一起实现全球免疫治理的系统性变革。这个基金会通过资助67个新疫苗在全球范围内(甚至包括海地、缅甸、索马里这样“不可能”的国家)的发布和推广,加强受援国的卫生基础设施,例如研发出超绝缘技术,制造出一款名为Arktek的疫苗冷藏箱;同时为了实现筹资的可持续性,还创新性地在资本市场发行“疫苗债券”。最后一点其实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重塑疫苗市场。有很多为穷人治病的药之所以没有人愿意研发是因为投入成本很高(通常的成本为10亿美金)而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比尔·盖茨基金会的做法是整合市场需求形成规模效应,从而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和生产成本。例如以肝炎疫苗为例,整合了70个国家的需求,确定一个可预测的需求量然后以需求国政府承诺作为担保,保证生产企业的产品出路,最终GAVI将三项重要疫苗的人均免疫成本从2010年35美金降低到了2014年的22美金。

就女演员袁立资助尘肺病人的案例而言,或许可以借鉴上述案例,利用金融运作思维和互联网工具,发行“尘肺病人救治债券”提高募集资金的规模和确定性,从而提升尘肺病防治的公益效率。

《西游记》中那狲猴大闹天空之后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500年,风吹日晒。某日观音菩萨出现,狲猴大喊:师父救我!观音菩萨说:“我不是你的师父,茫茫人海自有度你之人。”这中国公益事业也如同被压在五行山下的狲猴,可是“娱乐圈”的人不是拯救者,还是请他们回到镁光灯下去吧。中国公益事业需要有缘人。

作者为律师。获得财富管理杂志亚太财富论坛家族财富规划金臻奖。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