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世界大战预测:美国遭毁灭!

第三次世界大战预测:美国遭毁灭!
2016年12月22日 20:05 水木然专栏

如今,整个世界正在发生一场逆转,那一只又一只的黑天鹅不过是这种逆转的表象。

到了再次重建世界秩序的时候了!

毛泽东说:第三次世界大战如果要打,就在中国打,我们可以打出一个世界和平来!

文/兰德智库

对于绝大部分还沾沾自喜地活在终结苏联,赢得冷战的旧日光辉的美国政客而言,内心都是不承认美国在急剧衰落的,他们觉得还有足够多的时间,可以慢慢和中国耗,不用太激进。但是只有特朗普认识到,留给美国的时间不多了,从开始竞选的时候就明确中国是最大的敌人,当选后一有机会就针对中国。

随着时间的增长,中美之间的实力在不断往中国这一方倾斜,最快的可能甚至在特朗普的任职期间,中国的经济总量和GDP将会超过美国。而美国一旦失去霸权,必然无力支撑惊人的逆差和债务,面临从经济到军事的双重坍塌和全面崩溃。那么对于美国来说,一个最理性的选择反而是在国力尚领先中国很多的时候,激化矛盾,不惜一切代价遏制中国崛起。而且越早越好。为了打倒中国,没有任何手段是绝对不可以使用的,包括全面战争(当然,在此之前会先把其他无赖手段都用尽了)。

未来的8年内,会是美国拿上自己的国运来进行一场大赌博的时候,不要以为赌国运只是愚蠢的日本人才会干的事。商人天生就是在越高的风险之中希望寻得越高的回报。

任何在现在看起来激进得不可理喻的手段,过几十年回头看甚至还会觉得比英国当年在二战爆发前对德国的政策还温和。

在twitter上不承认一个中国只是一个开端。

最严峻的后果,值得所有人都去趁早做好准备。

美国最著名的智库兰德在此前也发布了一份名为《War with China: Thinking Through the Unthinkable》的报告,报告的名字本来就非常有意思,用的是Unthinkable,像兰德这种嗅觉如此灵敏的智库,绝对不会闲得去弄一份没有任何参考意义的报告,如果兰德去完成了这样一份报告,还大张旗鼓地宣扬出来,那么就意味着这在华盛顿,必然已经是一个热门的话题。

想不敢想之事,才能应对那些看似不可能发生的事。也许,综合兰德这份报告,以兰德的视角去看待即将到来的中美冲突,对我们来说更有意义。

战争可能爆发的四个热点

这部分假设战争在东亚地区展开,并限于东亚。

几乎所有的中国军队都会部署在东亚,潜在的交战地也在此地区。双方不断增加的区域内远程打击兵力的部署以及不断增强的跟踪和打击敌方的能力,将会使西太平洋的大部分地区沦为战场,并给经济带来灾难性后果。

地点一:台湾

台湾是中美两个核大国最有可能发生直接武装冲突的地方。一旦"一个中国"政策被拆掉,台海局势就会朝着台湾实现完全独立的方向滑过去,破坏台海现状。其结果,就是中国武力统一台湾。而出于《与台湾关系法》,美国政府也很有可能出手保护台湾。

一旦两个核大国发生直接武装冲突,没有人能保证这个冲突只会被限制在局部区域,更没有人能保证这不会升级成为核战争。而另一方面,出于地缘政治原因,美国显然也不可能放弃台湾。所以,美国多年来细心地保持着台海的平衡。既保证台湾不会倒向和平统一,也保证台湾不会跨过红线导致两岸开战。

所以中美建交以来,美国历届政府都不会拿这个问题开玩笑。(注:最近,美国的即将上任的新总统正在拿这个问题开玩笑。)

地点二:东海

中日东海油气田之争源于中日专属经济区界线的划分之争。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沿岸国可以从海岸基线开始计算,把200海里以内的海域作为自己的专属经济区。专属经济区内的所有资源归沿岸国拥有。中日两国之间的东海海域很多海面的宽度388海里,日本主张以两国海岸基准线的中间线来确定专属经济区的界线,即所谓的"日中中间线"。但日方提出的中间线主张没有依据。中方一直没有承认。

钓鱼岛也会是个高危的地点。鉴于钓鱼岛群岛在东海大陆架的特殊地理位置及其在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中占有的地位和作用。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这样几个总面积不足7平方公里的小岛会引起两国间如此严重的纠纷。

中国在东海大陆架划界中坚持自然延伸原则,认为钓鱼岛群岛不应该拥有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且不能在东海大陆架划界中作为基点,而日本则在主张对钓鱼岛群岛主权权力的基础上坚持以钓鱼岛群岛为基点与中国平分东海大陆架,并且在划界中力图使钓鱼岛群岛享有自己的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

同样的,美国还声称其与日本的防御条约也适用于此。跟据《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的部分内容,美国对尖阁诸岛具有防卫义务,但美方没有写入岛屿具体名称,企图造成一种模糊感。

在东海冲突逐步增加的情况下,一旦东海爆发领土争端危机,中国可能低估美国在军事上支持日本的意愿。

12月1日,日本公布了明年国防预算,数额再创历史新高,约5.1万亿日元(折合人民币3080亿元),其中新增预算很可能用来研制新式暗箭导弹,如果这批导弹部署到宫古岛和八重山群岛,那么日本的打击范围可以覆盖到中国钓鱼岛周边。对中国来讲是种威胁。

地点三:朝鲜半岛

中国、韩国或美国军队在朝鲜崩溃事件中不协调的军事干预。朝鲜最大的问题在于朝鲜半岛的统一将引爆的战争,当今萨德(THAAD:Terminal HighAltitude Area Defense)就是一个例子。

东北亚是世界上最没用安全感的国家的聚集地,这里充满了火药味和军备竞赛,朝鲜频繁发动核试验,使韩国不安全感突然陡增。

于是韩国紧密布置萨德,并说明萨德只是处于防御的目的。

一件武器往往该怎么明确区分它是"防御型"或者"进攻型"的呢?其实它们的边界是很模糊的。

一国部署防御性武器,并未增加自己的进攻力量,即其并未增加对它国的威胁,所以它国似乎不应对此提出反对。

但军力的平衡有"防御主导"和"进攻主导"两种情境的区分。所谓"防御主导",即在防御上1块钱的投资完全可以防得住进攻上1块钱的投资,比如一战时期的堑壕战,一条战壕加几挺机枪的战斗力就可能挡住大队骑兵、步兵的冲锋。所以双方都倾向于防御。

萨德系统则是在"进攻主导"的情境下的。即对进攻的投资效率要比防御要高。美国耗资千亿打造导弹防御所产生的安全优势,俄罗斯只需要投资十亿研发导弹机动变轨技术就有可能消解掉。

在"进攻主导"的情境下,双方都倾向于增强进攻力量,威胁会变得越变越大。这是否意味着安全会越来越少呢?并不必然。在对这种情境进行描述时,除了"进攻"、"防御"外,需要引入第三个概念--"威慑"。这种情境下的"安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威慑"提供的,即我不需要通过"防御"来防住你的"进攻",我只需要保证自己在受到攻击时可以做出有效的反击。由此可见,"威慑"在手段上是进攻性的,但在战略意义上却是防御性的。

朝鲜半岛的冲突的扩大有可能使得中美重新陷入50年代的直接对抗。

地点四:南海问题

关于南海,中美双方立场冲突点在于中国在这海域附近宣示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中美两国在该海域存在矛盾,即中国对于其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主权宣示和美国坚持认为该海域是中国海岸线12海里范围以外的公海。如果双方选择强化各自的立场,双方军队可能会一触即发。

为了对南海海域占有实际主权,已经修建了人工岛屿、飞机跑道和其他军用基础设施,而美国是不会接受这点的,因为它与美国的利益相悖,其中包括和平解决争端原则、公海自由原则、大约40%的国际贸易经由南海的事实以及菲律宾和美国的其他盟友不希望美国容忍中国的单边行动。

结果是,美国在南海排兵布阵。毫无疑问,中国也会在这片竞争不断的海域中布置兵力,在这种情况下中美双方在南海都不会退缩并主动压缩兵力。

如果,或者说真的爆发危机,任何可能会在无意中导致冲突的星星之火都可以燃起燎原之势。而且,两国领导人会变得束手缚脚,因为涉及太多利益,而军事司令官也会要求使态势升级以威慑对方或准备应对冲突。

美国在阻止中国获取对南中国海的控制权方面的态度可能太坚决!而中国可能会寻求和平解决。但是在台湾,中国人防止台湾从中国独立的决心可能会更坚决。

目前看来美国军事上似乎更胜一筹,致使中国比美国更可能选择退让,然而中国发展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会让危机更难以和平收场。

随着美国的军事优势减弱,美国对与中国的战争是否能符合其既定的计划并不自信。中国日益增长的军事实力,特别是其反介入和区域拒止能力,意味着美国难以在战争爆发时掌握控制权,摧毁中国的防御并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考虑到这一点,本报告将分析中美之间战争的可能形式,对双方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影响,美国应该做好的准备,以及战争爆发后美国如何在战争目标和战争成本上取得平衡。

两大变量将极大地影响战争的类型:强度(从低到高)与持续时间(从几天到一年甚至更久)。在敌对行动开始的那一刻,中美两国领导人选择是否授权执行军事计划,即在敌方军队攻击己方之前先发制人。往往在T0那一刻的决策就可能决定战争的强度。而决定战争强度的主要因素是中美政治领导人在一开始就是否授权予军方为实现其计划而对敌对力量毫不犹豫地使用武力。而决定战争持续时间的因素可以理解为:假设双方都拥有足够的物质力量来打一场持久战争,是否有一方在某一时刻丧失战斗意志或者估算继续这场战争将得不偿失。

假设从T0到T2战争强度不断增强。在T1时刻,经过数天激烈的战斗,两国领导人会盘算其损失、剩余的军力以及预估未来的损失,并决定是否继续战斗。实际上,他们会在介于短期和长期之间做出选择。如果一方决定要停止战斗就相当于其要投降。我们注意到中国在2025年得到提升的A2AD能力会在T1处缩小与美国的战损比。由于在T1处胜负变得更加不明朗,相比2015年,2025年的一个高强度战争更有可能延续下去,尽管代价在上升。短期高强度型。如果中美的任一方领导人授权他们的军事指挥官为实现战略计划对敌方采取有力的军事打击,一个高强度的武装冲突将可能爆发。那么对中美双方产生巨大的损失。美国的海空军力量、航母和地区内的空军基地将会损失重大。相对而言,中方的损失将会更大,包括内陆地区的反介入/区域拒止系统。届时,持续的战争最终是否还有赢家将不得而知。在经济方面,短期高强度战争会对中国的全球贸易带来巨大冲击,要知道中国的贸易绝大部分都要路经作为战场的西太平洋地区。而美国的经济损失将很大程度上被局限于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国际和国内政治影响将非常有限。

不用多久,双方都将会清楚地意识到,随着战争的持续,在战争早期就已对美军有利的战损比将会继续扩大。

到2025年,尽管美方的损失会因为中国反介入和区域拒止能力的提升而扩大,同时也意味着中国的损失会减小,但中国的损失最终还是会比美国大。

长期高强度型。在2015年,高强度战争的时间拖得越长,对中国的影响会越糟。到2025年,战争前期的不确定结果可能会促使双方不计损失地投入战斗。虽然那时美军取胜的前景不如现在,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必然会取胜。随着战争的持续深入,从黄海到南海,西太平洋的大部分地区会给海运和空运带来危险,随之而来的贸易量和能源供应的大幅缩减,会严重损害中国的经济。

战争的时间越长、强度越高,则越有可能将其他国家牵扯进来,特别是美国在这一地区的盟友--日本。并使交战国的经济和社会转变为战争状态下的形态。国民的正常生活停止,大部分人或是已经准备好,或是被迫投入到为了国家的战斗中。不只是国家,意识形态、世界观和政治体制都会陷入到对立的状态中。不管他们的初衷是什么,战争的结果将决定哪些大国和它的集团能生存下来。战前的国际体系将会崩塌,转而建立起新的为获胜方利益服务的体系。因而,战败的成本要大大高于投入战斗的成本。

考虑下拿破仑战争是如何席卷了整个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如何颠覆了几个帝国又壮大了另外几个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是如何彻底击败德国法西斯和日本军国主义而非仅仅停止他们的侵略。在这些战例中,战争的目的和造成的破坏大大地超过了交战国早期的意图。

短期低强度型。人们可以比较容易地想象到中美之间的冲突在"低强度"型之下是什么样的。就像俄罗斯,在干预和分割整个乌克兰的过程中同时采取着暴力和非暴力的方式。而中国,也通过采取一系列军事和非军事的手段,以其邻国和美国的利益为代价,来推进其利益。事实上,中国正寻求一种在东海和南海强调其广泛的海洋声索的策略:在争议水域干扰其他国家的船只,装置石油钻探设备和人工填岛,并带威胁性地提示中国与其他小国的实力差异。

长期低强度型。如果战争是可控的且损失是可以接受的,那么双方将会持续低强度的对抗以避免需要妥协的政治代价,由于双方都无法在军事上取得上风,这种对抗会持续一段时间。与此同时,尽管双方战斗是有限的,但经济的损失会不断攀升,尤其是对于中国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和国际的政治压力会加剧,尽管其必然性不如长期高强度型的那么高。

中美双方强大的常规反击力量将会在战争初期通过毫无约束的(尽管还是非核的)敌对行动造成主要的军事损失。一旦某一方军队得到授权可以进行军事打击,那么双方管控冲突的能力将会大打折扣。双方都会把先发制人的打击视为减少战争损失和保持优势战力的最佳方法。这凸显了双方在常规打击力量和作战概念上内在的不稳定性。

到2025年,中国强大的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能力将会大幅降低中美间的战损比。不过届时中国的损失仍将是惨重的,而美国方面,尽管会比中国少,但必将比2015年时要惨重。即使美国取得军事胜利的可能性在降低,但中国要取得胜利却仍然遥不可及。因为双方都有能力持续重创对方,任何一方都不愿意接受失败。历史经验表明,具有极大破坏性但却陷于僵局的战争不会促使任一交战方同意停战。一个高强度、漫长且望不见尾的战争会让双方都陷于衰弱,无力应对其他威胁。

中美战争注定是一场长期的高强度战争

美国要比中国更有能力进行一场长期的高强度战争。美国拥有大量部署或派遣到其他地区的军队,能在必要时来到西太平洋参加战斗,尽管那些地区的安全形势让这样的行动困难重重。

近年来中国的A2AD系统作战能力的增强,使中美实力倾向均衡,从而降低美国迅速取得战争胜利的可能性,美国的作战优势减弱。中美两军的实力、管理理念、动机和预期都指向了严重的敌对行动,意味着战争可能比预想的,或者比双方想要的,都持续得更长时间,代价更加高昂。从损失程度来看,中国面对美军时遭受的损失会减少,而美军损失将更加重。但是,今天的美军能够比中国的A2AD系统更快地削弱对方,因此,在一场激烈冲突的早期遭受重大损失时,美国的情况要好于中国。

一场中美战争将面临着同样的危险:先发制人的诱导和战斗将迅速结束和成本可控的信念。这种想法可能使一场危机转变为冲突,并且如果战争爆发和演变成长期战争的话,会使得美国措手不及。

中美打核战争可能性有多大?

在长期高强度的战争中,中美各国受到的困难和造成的伤害不断持续,这让我们又回到了一个问题上,即这样的一场战争会不会导致最终使用核武器。跟均兰德评估:中美之间发生核武器的可能性非常低。但相互威慑的情况在中美的核战略关系中盛行。

我国的核战略是: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保证二次核反击能力等,相较于美国而言,就是“威慑”。也就是说,如果美国的核能力是“进攻型武器”的话,我国的核能力就是“防御性武器”,因为它是通过“威慑”来提供“安全”的。萨德系统带来的问题也就在于此!萨德系统的部署在防御来自朝鲜的导弹的同时,也在防御来自中国的导弹。也就是说,萨德系统的部署消减了原有的中国通过二次反击获得的“威慑”能力。既然我国的“威慑”能力在战略利益上是“防御性”的,而萨德系统对其构成了损害,显然再将萨德系统定性为“防御性武器”就是不合时宜的了,因为其对原有军事平衡的干扰是进攻性的。

在中美长期高强度常规冲突中,可以想象,中国的政治和军事领导人会在以下情况下提出考虑使用核武器:

1.中国的军队面临着被彻底摧毁的危险。

2.中国的国土面对美国的常规进攻已表现出毫无抵抗力;且这种进攻已广泛到不只是对准军事目标,可能还包括政治领导人。

3.国内的经济和政治环境已经糟糕到国家本身可能面临崩溃

4.美国的常规进攻包括或被认为包括那些对中国战略威慑至关重要的力量,特别是洲际弹道导弹(ICBMs)、弹道导弹潜艇(SSBNs)和战略指挥控制系统,这些中国方面解释是为了应对美国的初始打击并且让中国免受美国的核压迫。

也就是说,中美战争一旦发展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那么弱势的一方将会采用核武器以同归于尽的方式威胁对方停止战争,而不会任由对方常规武器将己方不断损耗到没有战斗能力主动求和的地步。如果中国的领导人面临着一个惨烈的境地,并且有理由认为美国的初始进攻便意在使中国的威慑失效,他们可能会考虑首先使用核武器(尽管客观来说这并不理性)。但这种可能性看起来非常遥远,美国也没有理由在它即将在常规战争中取得胜利时使用核武器。

如上所说,即使在长期高强度的战争中处于极其绝望的境地,中国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也很低,而美国在对中国国土进行攻击时会非常小心谨慎地应对中国所认为的关键的威慑力量,这将使中国首先使用核武的可能性更低。

至于美国发动与中国的核战争,这看起来更加牵强。与当时除非美国使用核武器否则无法阻止苏联企图击败北约统治欧洲的情况不同,中美战争的风险无法论证中国会对美国造成怎样的难以估算的伤害。更直白地说,苏联对北约的威胁是确实存在的,但中国对美国在东亚的盟友和利益的威胁却不是。鉴于此,目前美国公开的政策表明在与中国的战争中不会考虑首先使用核武器,即便战争的情况变得很糟糕。

核武器应该不会被使用,即使是在高强度的常规战争中。没有一方会认为其战争代价如此之大、前景如此可怕,或者其赌注如此重要以致要冒着遭受核报复的风险来发动先发制人的核打击。考虑到中国常规武器的现实状况,我们也认为中国不大可能攻击美国本土,除了网络攻击。相反,美国针对中国军事目标的非核攻击将是全面的。

战争带来的代价 

随着中美之间作战强度的增加、时间的延长,至2025年,中美战争极有可能演变成中美军事对峙的形式。而中美军事对峙的形势最终由非军事因素决定。在这些因素当中,美国看起来更具有优势。虽然战争会损害双方的经济,但对中国的破坏可能是毁灭性的和持续的,在长达一年的战争里,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大约会下降25%至35%,相比之下,美国的GDP会下降大约5%至10%。即便是低强度的冲突,如果不及时结束,那么依然会削弱中国的经济。一场长期和高强度的战争,很可能就会破坏中国当前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机会,并引起广泛的困难和混乱。

中国对国际贸易更大的依赖性(尤其是能源供应方面),特别是对美国出口贸易的依赖和增持美国国债。这种不对称总体上使中国在面对战争的时候,更脆弱!

经济一体化使得中国的发展成为可能,但同时也为中国的持续发展埋下了炸弹,因为战争可以终止一切!在过去漫长的十几年中,中国已经与其邻居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越来越多地东南亚国家等形成了生产价值链,各国之间经济相互依存的。许多东亚贸易由中间产品和零部件构成,即在一国生产的输入品被运至另一国,与来自别处的部件结合,在送入市场分配系统之前被组装成最终产品。生产的一体化在促成使中国及其邻国得以繁荣的效率和生产率的同时,也容易收到战争的破坏。而在西太平洋地区的高强度和大范围的战斗,将中断中国几乎所有的贸易,中国近50%贸易将会受到影响,而美国的主要损失要比中国少很多,约15%。

贸易的中断将造成本国GDP的下滑。假如中国的非美国的区域性和全球性贸易(几乎全部经由海运),也被西太平洋地区的大范围战争所影响。我们假定中国的区域性贸易下降80%,其他全球性贸易下降50%。(区域性和全球性贸易不下降更多的一个原因是中国的货主可能被国家责令继续经营。)中国GDP预估性的下降可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GDP实际下降29%作比较,其时德国本身幸免于重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GDP下降64%,日本的GDP下降52%。GDP下降三分之一对中国及其国民的影响显然会是深重和持久的。相比之下,一场长期高强度的战争对美国及其国民的影响,在严重时也只相当于一场严重的经济衰退。

至2025年,中国可能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经济体、中国海外投资持续增长以及两国经济都将比以往更加依赖计算机网络。由双方的军事战争而引发的网络之战,很有可能触及各国民用网络方面,进而对各国经济产生难以估计的巨大损失。

目前某些支持多机系统的网络基础设施和某些支持军事行动的计算机系统同时也被运用于商业或其他民用目的。一旦发生战争,中美两国的网络端极有可能遭受打击。比如,在一场重大的武装冲突中,美国军队的供给可能依赖物流企业,主要依靠其开放的数据系统(可能是基于互联网的)管理和转移物资。战时,两国很有可能会选择去摧毁对方支持战斗的电信系统、空中交通管制或能源分布系统,或者干扰对方的政府服务网络。而当前那些区分军事网络战和国家经济网络的“防火墙”有可能是无用的,只要军用网络与民用网络之间的界限被越过,那么网络战争可能失控,接着,一些列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互联网和商业系统都将会受到影响。随着战争持续时间的延长、强度的增大,不同行业多重冲击的累积效应可能引起生产、贸易和消费方面相当大的下降。

中国拥有至少比美国多2亿的互联网用户,比如,美国对中国施行一系列大规模网络攻击,那么中国的经济损失的估计从700亿美元到9000亿美元不等。当然,美国也会有一样的损失。

那么,中国贸易的脆弱性引出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美国会强行封锁来往中国的非军事的海上和空中运输吗?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中美双方都拥有强大的摧毁舰艇和飞机的能力——反水面和防空导弹、空中打击能力、潜艇和水面舰艇部队,同时也都具有强大的更摧毁对方网络系统等能力。

美国的优势在于它拥有先进的传感器去区分军事和非军事目标,战时,它会集中发现和追踪军事目标。而中国在情报、监视和侦察系统方面相对落后、识别能力较差,尤其是在远距离执行任务的时候。这就意味着,中国的空域和海洋空间都非常危险,也许美国的侦查范围已经覆盖了黄海到南海。

假设非中国商业企业宁可损失收益也不愿失去舰船和飞机,美国就不需要使用武力去阻止往来中国的贸易。美国明确威胁商业航运的做法将是挑衅性的、危险的和在很大程度上不必要的,所以就这一点而论,美国封锁中国贸易的可能性比较小。但中国会损失大量原本需要从战区通过的贸易。

双方将要付出的军事代价

中美之间的战争最终将由短期高强度的激战到最后演变成中美长期对峙,这中间,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能力正在增强,都在进一步减弱美国作战的优势。双方军事势力差距的逐步缩小,也将双方的对峙发展为军事的新常态。

在高强度的中美冲突中,军队预期损失取决于双方的反击能力和作战能力。信息技术和其他瞄准系统的发展——传感器、所有精确制导武器、全球定位以及数据网络和数据处理,使得正在搭建的武器平台,如水面舰艇、人工飞行器,位置越远就越容易成为目标。

根据双方实力变化,作一下推测。军事实力无非包括战斗机、水面舰艇、潜艇、导弹和各式导弹发射器,以及自动化指挥系统(C4ISR)。空军基地和航空母舰的损耗或降级可能导致飞行器以及战斗机和防空的损耗。对方水面舰艇和潜艇的袭击、空袭或导弹袭击可能会造成己方水面舰艇的损耗。空袭、导弹袭击或平台被摧毁(比如,船舰)以及导弹扩展可能会造成导弹发射器的损耗。移动陆基导弹发射器相对而言可能抗打击能力稍高,而中国在此方面的占有量比美国多。网络战争或反卫星武器的攻击可能造成自动化指挥系统的损耗,同时还使依赖于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军力造成额外损耗。

从双方参展规模来看,美国东亚盟国及北约伙伴既有可能加入进中美之间的战争中,从而进一步降低中国对军事的把握。但更多的美国军队被分布到战区就意味着越多的易损部队成为中国的目标。美国国防部曾讲过,到2020年之前,美国将会布置60%的空军、海军部队在太平洋。根据这个数据,粗略的计算下双方的军事损失。

这些分析强化了一个共识,即中美间战争将是灾难性的,以至于双方都应高度重视避免这种战争。

对巨额代价的预期使得有预谋的战争变得不太可能,这也要求双方政府强有力的危机管控能力和对军队的政治领导。考虑到对方先发制人带来的严重后果,在战争一开始保持相互克制可能既关键又困难。实际上,它需要双方都有合作的能力,即便是在战争开始之后。因此,领导人之间紧急和直接的对话,在可能导致敌对行为的危机时期以及战争已经开始的时期都非常重要。

中美交锋,核心利益的程度不同,中国捍卫主权利益的决心应该比美国更甚。对于美国而言,美国根本性的战略意图是维持全球主导地位,亚太利益只是他国家利益的一部分,力避同任一战略对手直接对抗是其底线,否则难防其他战略对手取而代之。

再次,美国的现实战略行动是到处搞战略再平衡,力促盟友充当代理人、打头阵,而自己由首先反应者转变为代理人的赋能者。因此,在中美战略博弈中,须保持战略定力,聚集于如何敲打美国的代理人而获取战略利益。

对于中国而言,并不想搞霸权主义,而是诉求国家之间和平发展。毕竟中国历史上的主权丧失导致民众对维护国家领土主权有着异乎寻常的敏感。

最后,让我们再来看看《即将到来的对华战争》这部纪录片的作者对于中美关系的评价。

延伸阅读:

全球经济危机,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做好铺垫!

作者:水木然 微信号:smr669

选自水木然《变革三部曲》(已出版)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微信号

从战略的高度来看,社会运转只需两种东西就可维持:

1、商品。

2、武器。

两者一阴一阳、一静一动。

当商品快速流通时,武器就会按兵不动;反之,当商品开始滞胀时,武器就会纷飞。

自从18世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在全球确立了统治地位,世界被连成一体,帝国主义在全球掠夺资源,然后全球化生产,进而开拓全球性市场,这使世界各国被串联或并联了成了一条生态链(同一环节的国家是并联关系,上下游环节的国家是串联关系),从而形成了一条紧密利益关系链,弱肉强食。

从此以后,所有的战争都是由经济危机引发的。因为资本的贪婪使财富往自己这一端集中,另一端却越来越丧失消费能力,这就是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意味着商品流通变慢,一旦商品流通变慢,意味着工人失业、工厂倒闭、贸易萎缩。此时所有的经济刺激手段都会失效,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战争催促新的需求、并产生新的物品流通。

不是生产食物更加困难,而是工人群众取得食物更为困难——列宁

一切危机的最根本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消费乏力,而资本主义国家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马克思

当经济失衡之后,所有的生产力都会转化成“战斗力”——水木然

德国为什么要妄图吞并世界?

德国是一战的战败国,被瓜分之后经济陷入崩溃边缘,1923年德国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当时一美元可以换40000亿德国马克。在德国当时买一个面包要花1000亿马克,一升牛奶要花3000亿马克。

到了1929年,德国的失业人数高达600多万人,占就业人口的一半以上!当时很多德国父母带三四个孩子和两个老人一起生活,而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挣钱的劳动力经常只是一个,此时德国已面临整个民族的生存危机。

时势造英雄,这时战争狂人希特勒上台了

希特勒上台11天便正式宣布:要修建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他还拿下了1936年柏林奥运会,并下令用铸了一座16吨重的巨钟,建了70米的希特勒钟塔,并建了比美国洛杉矶奥运会更豪华的奥运村。

但是,凭现代人的常识就可以判断,只用投资扩大内需并不是行之有效的办法,而希特勒当然明白这一点,所有它真正的办法就是扩军备战!所以德国修建高速公路的并不是为了方便人们出行,而是为了方便集结军队!

希特勒还加强了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和控制,建立了“总体战争经济体制”,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公开扩充军备、发展军事工业,到从1935年,德国已经建立了一支相当可观的军事力量,具备了对外扩张的能力。

而同时,德国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至20年代末,德国年工业生产总值已超越英法,位居世界第二!

此时的德国一边打仗一边带动经济发展,比如希特勒第一步军事行动就是重占莱茵非军事区,然后于1938年3月兼并了奥地利;于1938年9月占领了苏台德地区;于1939年3月兵不血刃地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全部领土;直到1939年9月1日,德国突然袭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当然,用战争带动经济的例子也在另半球上演!

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东北?

先来看下日本当时是如何迅速发展起来的。

一战之后,日本从中国和印度买入原料,然后通过借助引进欧美技术和依靠日本低廉的工资水平迅速发展起来的加工工业(尤其是棉纺业),将生产的大宗消费品出口至欧洲特别是美国市场,经济发展迅速。

但是很快日本国内投资开始过度膨胀,形成泡沫。而此时日本引为竞争优势的廉价生产力,也由于工人工资水平提高也逐渐失去对外竞争力。低成本优势的消失使得日本政府不得不出面干涉,不断想方设法压低工人工资待遇,加上不断出台维持经济泡沫以防其破灭的措施,日本社会的贫富差距不断增大,生活负担加重,国内消费不振,庞大的产能无法内部消化。

再加上此时日本城市人口的大幅增加,出现了大批的白领(中产阶级),这批新生的市民阶层开始出现了政治要求,当时日本教育普及、传媒发达,相当多的人对官僚控制政权、财阀垄断经济非常不满,在他们看来,日本国内的种种乱象,就是因为贪腐的政治家,贪婪的资本家和阴谋遏制日本的美英势力勾结破坏的结果。整个日本社会也进入了社会抗争的高发期,工人罢工、农民租佃斗争次数节节高升,政局加速动荡。

直到1929年,日本的经济泡沫终于累计到引爆的临界点,1931年时农民各阶层的收入至少减少一半以上。1930年近八成佃农已无法维持基本的生计。北海道、东北地区的农家已经到了卖儿卖女的地步。而当时的政党内阁,在救济农村方面却几乎毫无作为。

这时天皇专制政府开始宣扬极端的国家主义来转移民众对国内政治的注意力,以极端民族主义的国家对外目标来压制和瓦解国内的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与和平主义。于是“忠君爱国”的国家主义教育的青少年间广泛传播,法西斯主义逐渐登上日本历史舞台。法西斯主义者主张日本应实行永久的征兵制,建立强大的陆军与海军,以大陆军与俄国相对抗,以大海军与美英相对抗。

他们还强调日本民族的高贵、优越,强调日本在亚洲的指导地位,鼓吹对外扩张需要武力的论调。在民间的法西斯分子层出不穷的同时,日本军队内也大量出现军国主义者,包括出访德国的永田铁山、冈村宁次、东条英机,以及1931年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的石原莞尔!

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东北?因为当时东北地区是中国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对外贸易最、城市化水平、文化教育等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据史料记载,当时的东北地区已经拥有占全国产量80%的钢铁、93%的石油、55%的黄金、47%的铁路、38%的对外贸易等等。

而自1932年至1944年的12年中,日本侵略者共计掠夺东北煤炭1.15亿吨;钢材1308万吨;生铁300万吨;在东北开采石油年产20万余吨!除此之外,日本通过设立伪满官方银行滥发纸币,人为地制造通货膨胀,进一步压榨盘剥东北人民,伪满官方银行共计在东北地区共发行纸币100多亿元!

日本利用西方大国深陷欧战无暇东顾之机,全力从中国攫取了战略利益。此消彼长,随着中国资源的殆尽,日本的工业生产总值却增长4倍,对外贸易增长3倍以上,并由战前的债务国转变为战后的债权国!

以上虽然都是历史,但是如今资本主义在全球依然处于统治地位,社会变化规律不变。譬如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美国打出“正义”的幌子帮助科威特驱逐伊拉克。难道美国真的是为了正义吗?如果真是为了正义,那么1974年印度吞并锡金,美国怎么就不站出来?还有一些小国之间的战争,美国怎么就不站出来“维持正义”?

如今随着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全球泛滥,各国政府放松金融管制。由于金融的过度投机和过大的杠杆,资本主义国家诸如有价证券、存款贷款、外汇之类的无物质载体的虚拟经济大大超过了实物经济。随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严重脱节,金融泡沫持续膨胀,一旦金融泡沫破灭就会引起破坏性极大的连锁反应——货币汇率大起大落、股市剧烈动荡、大银行破产接踵而来,现在恰恰全球都遇到了这个问题!

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金融是贫富差距的根源——水木然

更为关键的是,虽然第四次工业革命和互联网变革带来创新的会让经济出现转折点,但是资本的恶性膨胀,恰如一颗恶性肿瘤,会吞噬一切正常细胞。面对危机,资本主义国家都在急遽降息﹑恶性增发货币、试图增加新的产能,而世界范围内的穷国和穷人愈来愈穷﹑富国富人愈来愈富的两极分化局面并不会被创新缩小!反而有可能被加剧!

生产能力无限扩大与穷人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是现今社会制度无法调和的。有时世界经济看似走出低谷﹐但新一轮更大的经济危机极有可能就在低谷中酝酿与积聚。从根本上说﹐这正是在为下一轮更大的金融乃至经济危机积蓄能量!

无产阶级无论现在或将来都始终不懈地反对战争,但它一分钟也没有忘记:只有完全消灭社会划分为阶级的现象,才可能消灭战争——列宁

1929-1933年世界暴发经济危机,当时的德、意、日三国为转嫁经济危机开始大肆侵略,并组成战争集团,世界爆发了人类历史最大规模的战役,如今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之所以迎来了和平时期,那是因为有了和资本主 义相抗衡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才使得资本家们对外发动战争的借口的有所收敛。

然而冷战结束后,社会主义阵营力量越来越弱,资本主义似乎又开始欢呼雀跃、肆无忌惮起来,以美国为首的资本家们又开始找各种借口在世界上疯狂地发动战争。自90年代初以来,美国已先后进行了四十多次海外军事干预行动,平均每年4次左右。比如海湾战争、波黑战争、“9.11”事件之前的反恐行动、对伊拉克的“沙漠之狐”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等。

到了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世界经济危机的全面爆发,加剧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矛盾,这迫使他们更为急切的需要用激烈的对抗转嫁经济危机,开始挑唆中国周围小国比如日本和菲律宾与中国打一仗。

当前的国际形势与二前的形势极其相似。

今天中国与美国如同二战前的苏联与德国,苏联通过社会主义建设经济迅速提升,一心抓建设。而德国正紧锣密鼓的准备着进攻苏联的时候,尽管当时就有人提醒苏联政府认为德国会进攻苏联,但苏联政府却认为德国不可能会对苏联发动战争,所以,当德国用“闪电战术”突然进攻苏联后,苏联几乎一下子就步入灭亡的边缘。

如今的日本,跟二战前又何曾相似?经历了失落的20年之后,虽然有安倍经济学的反复刺激下,但经济始终不见复苏。日本目前公共债务已堆积如山,而迄今为止,日本央行史无前例的资产购买计划和负利率政策还未能提振通胀和打破经济扩张和收缩周期。现在,发动战争成了日本谋取改变的最后方式!

甲午战争中国为什么惨败?因为中国根本就没想到日本会来打我们!更何况日本擅长的是偷袭,偷袭过苏联、偷袭美国,谁能保证他不来偷袭中国?!

在看地球的另一端,西方经济也早已陷入了一片沉寂,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不足1%,这是拿破仑时期以来首次。那片嗜血如魔的国土,难道不会狗急跳墙?无论是不是在美国的教唆唆下,西方资本主义政权的形式决定了战争也只能是他们走出危机的唯一方式!

到了再次重建世界秩序的时候了!

第三次世界大战如果要打,就在中国打,我们可以打出一个世界和平来!——毛泽东

无产阶级革命是一场世界革命,它不是一部分地区、一部分国家能完成的,它需要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这样才能取得革命的最后成功!——马克思

仅仅针对南海问题,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美国就有1971年、2001年、2009年3月、2013年12月、2014 年夏天、2015年5月12日六次挑衅!

如今,中国还需要怕什么?美国是强弩之末、日本是跟屁虫、欧洲早已沉沦。

西方人曾用先进战机恣意侵犯中国领空,但今天我们造出了歼20!

西方人曾千方百计阻止中国拥有航母,但今天我们有了辽宁号!

西方人曾随时断掉我们的GPS,但今天,我们有了北斗!

西方人曾笑话中国的火车只能跑150公里,他们的能跑250公里。如今中国的高铁早已跑到了350公里!

西方人经常利用无人机霸占中国在非洲的盟友矿产资源,但我们今天成为了世界上无人机最多的国家!

中国在近代被西方列强反复欺辱,自己也经历了200年的韬光养晦阶段,尤其是最近30年的养精蓄锐,完全可以应付即将到来的战争危机!

古人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对于当前的国际形势,中国必须做好战争突发的准备。

水木然认为,没有战争就没有和平,没有和平也没有战争!有时和平就是打出来的!

邓世昌12岁时就有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他梦想要组建一只强大的海军,来对抗日本强大的海军,而今天的我们呢?

变化,是这个时代最扣人心弦的主题。我们正在迎来中国社会最激荡的变革,水木然作品变革三部曲详尽描述了这一过程。(变革三部曲指的是:《工业4.0大革命》《跨界战争》《时代之巅》)。让我们一起开启时代变革的密码!请长按识别下面二维码购买(另有水木然家乡特产),阅读全部内容可加水木然微信号:smr669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