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自由就不工作了?何况你距离财务自由还很远

财务自由就不工作了?何况你距离财务自由还很远
2018年01月14日 18:44 杨国英观察

文/杨国英

人生的焦虑,我们唯有面对,根本无法逃避,也不应该逃避。

1

昨天,一个认识多年的女生,给我打了一通电话。这位女生是我多年前的一位同事,15年前毕业于985高校,未婚,年近40,在深圳拥有一套80平米的住房,还有存款股票合计150万,在语无伦次地和我诉求了近半个小时后,最后一句,“我不想工作了,太累了,我想卖掉房子,然后环球旅行!”

作为一个公认的暖男,我耐心地听她诉说完,并且,我还先肯定她的想法,“如果你真觉得累了,可以选择这样的生活!”

我知道,她的累,其实并不是工作,她算是一位资深律师了,最近两年的年收入大抵都在70万+,工作时间也比较弹性,虽然每年几个大案子忙得晕头转向,但是平时还是挺有闲的。

她的累,是累在心里,累在与他人的比较上,作为一个年近40的未婚大龄女生,父母的年年逼嫁,这是一累,作为一个早期的名校毕业生,她的同学数倍于她年收入者众,这是二累。

人生之累,人人都有,你有此二累,别人有其他三累、甚至四累,关健还在于自我平衡。

当然,这些我没有讲,在电话里也不方便讲(今天她读到这篇文章时,才会知道),我当时仅说了一句“你这样选择,不超过1个月,你只会感到更累!”

然后,在这一句之后,我又反问了三句:

1、现在的工作,是不是你喜欢的,也是你能胜任的?

2、你有没有更好的兴趣点,比如写作游记等,能够升级为你的工作,从而取代你现在的律师工作,也就是说,你有没有变成优秀游记作家、或其他的可能性?

3、你是否真正安贫乐道,每月仅开支3000元(人民币),也能活得开开心心?

No!No!No!

她又回答了我几分钟,但根本意思就是上面三个英文单词。最后,她不无惆怅地说,“如果我财务自由了,打死我,我也不工作了!”

2

财务自由了,就不工作了?

这个话题,我没有和她电话讨论下去,之前也专门写过关于财务自由标准的文章,但是,在今天的文章中,还是有必要好好讨论一下“财务自由了,就不工作了”。

确定,在现实生活,我们身边有许多人都抱有这样的想法——或许,在人人均注定无法逃避的人生困惑中,这是一种自我慰藉吧!

但是,有一点还是要辨析明白,工作与财务自由之间,财务自由是工作的结果,而不是、也不应该成为工作的唯一动力。

我们看看,今天许多富可敌国的人,他们依然在工作,美国的比尔盖茨,香港的李嘉诚、台湾的郭台铭,内地的马云……他们在拥有千亿财富之后,依然在工作,而且相比寻常人来说,他们的工作时间可能更长一些。

人生而即在囚牢之中,持续修炼是人生的唯一正向选择,叔本华有句话讲得特别到位,“人生就像钟摆,要么空虚,要么无聊”。

空虚从何而来?无聊因何而起?

这就是心理学层面自我实现的永恒困境,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以及自我实现。

当你在一个需求满足之后,你就会感到空虚,感到无聊,而你唯一的正向选择就是催使自己走出原有的舒适带,去持续地自我修炼,随时选择面对一个崭新的不确定的未来。

反之,如果一个人,在获得一个阶段的满足感之后,沉醉其中而不能自拔,那么,这种沉醉,最终可能会让你沉沦,会让你窒息。

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不胜枚举,有的人,在满足了一定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之后,沉醉于赌博和吸毒而不能自拔,这在相当部分企业家和演艺圈明星当中,极为常见。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他们已经获得了爱与归属感、尊重这些更高层面的心理需求之后,如果持续地沉醉于其中,也依然会不能自拔,从而导致晚节不保,这个部分政治家和著名企业家当中比较常见,比如某位2017年退位的W姓房地产大佬。

工作其实是人生价值的唯一体现。当然,随着财富的变化,人的工作性质,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当你处于满足生理需求、或者生存需求时,你的工作可能是被管理型的、或者被驱动型的;

再上一个台阶,你的工作性质可能是管理型的,带有一定的主动性;

然后再上一个台阶,你的工作性质可能是合伙人型的、或者说投资人型的,你需要更多的主动性和更高的统筹能力。而当有一天,你达到一定的人生高度时,你的工作,很可能就是回馈社会,为年轻人传授经验,为社会输出慈善和公益等等,完全是利他性的。

人生必有尽,工作无绝期 !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