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习惯出门不带钱包,中国正迈向“无现金社会”

很多人习惯出门不带钱包,中国正迈向“无现金社会”
2017年04月26日 11:13 盘和林

本文转载自《南京日报》

英国财经新闻网站“全球财富资讯”(GTNews)援引《北京青年报》的报道指出,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盘和林认为,无现金社会并非指整个社会毫无现金,而是指一种以电子支付为主的经济模式:全社会现金使用率极低,人们能无障碍地使用电子支付方式进行消费。

“现在出门根本不需要带钱包,就连路边摊都可以扫二维码付款了!”你是不是也深有同感?有外媒称,如今中国大陆的数字支付市场规模已经扩展到了美国的约50倍,包括南京在内的一些大城市更是率先进入“无现金社会”。这样的技术进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又将面临哪些风险和困难呢?

“现在出门根本不需要带钱包,就连路边摊都可以扫二维码付款了!”你是不是也深有同感?有外媒称,如今中国大陆的数字支付市场规模已经扩展到了美国的约50倍,包括南京在内的一些大城市更是率先进入“无现金社会”。这样的技术进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又将面临哪些风险和困难呢?

只带一部手机,就能度过丰富多彩的一天

中国是最先使用硬币的国家之一,且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发明了纸币。而如今,这片土地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抛弃硬币和纸币,用手机搞定一切。

30岁的张燕在某银行工作,她表示,自己早就习惯出门不带钱包了。“手机几乎不会离开我的手,用它付账最方便。之前我还会带张信用卡,可现在信用卡都跟支付宝和微信绑定了。有时在包里翻出以前放的零钱,还会感到十分惊喜。”问及她最后一次使用现金的时间,张燕回忆了良久后回答:“应该是我上个月给地铁卡充值时。”

“任何以为中国大陆的技术赶不上西方的人,都应该去上海的地铁里看看。几乎每个乘客,无论年轻还是年长,穿着入时或是衣着朴素,他们的眼睛都盯着自己的智能手机。”英国《金融时报》称,“当人们坐在车厢里穿行于地下时,只要拿着手机,就可以购物、发信息、汇款、买机票……”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中国约有7.31亿网民,其中95%会通过手机上网。毫不夸张地说,这促进了可能是全球最生机勃勃的移动生态系统的发展。如今,中国大陆数字支付市场的规模已扩展到美国的约50倍。

而这仅仅是个开始。英国《泰晤士报》援引中国媒体的采访称,上海大学科技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孟添表示,无现金交易可能在5至10年内成为中国内地民众主要的支付手段。与此同时,一项最新调查显示,70%的中国内地网民表示自己不再需要每天支付现金。

据媒体报道,今天,中国人的无现金支付主要依赖支付宝和微信支付,95%的网友选择这两种电子支付。现在,支付宝有超过4.5亿实名用户,排名无现金支付第一位;其次是微信支付,用户达4亿。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金融评论》刊载文章称,铂金资产管理公司联合创始人安德鲁·克利福德表示,“中国将击败西方,率先成为一个无现金社会”。他在给股东的报告中说,在中国,支付宝已成为交易结算的“不可或缺方式”。而支付宝赚钱靠的不是交易手续费,而是靠向包括基金管理和保险公司在内的第三方出售信用评价数据。这对于商家来说可是天大的好消息,因为他们在使用中不用支付一毛钱。据悉,在欧美国家,当商户使用POS机刷卡收费时,银行会对刷卡消费收取一定的手续费。

英国财经新闻网站“全球财富资讯”(GTNews)援引《北京青年报》的报道指出,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盘和林认为,无现金社会并非指整个社会毫无现金,而是指一种以电子支付为主的经济模式:全社会现金使用率极低,人们能无障碍地使用电子支付方式进行消费。

不久前,澳大利亚Intheblack网站记者约瑟夫·卡坦扎罗决定体验一下,在北京不带钱能做些什么。“清晨,我步履匆匆地跑到煎饼摊前。上了年纪的小贩把煎饼递给我时,我告诉她自己没带钱。在世界上其他所有国家,这或许都是一件令人尴尬的事情,但在北京,解决方式很简单。她指了指旁边的二维码,我拿出手机,用微信扫了扫,几秒钟就完成了支付。”

之后,卡坦扎罗用微信和支付宝毫无障碍地度过了丰富多彩的一天。他去了咖啡馆,进了便利店,剪了头发,晚上和妻子在外面共进晚餐后来到了鸡尾酒吧,并在一天的最后打车回家。“欢迎来到21世纪的北京。”他写道。

“无现金”可节省大量人力,国内已减掉几十万银行柜员

无现金社会的基础是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这两种技术催生的信息文明不仅可以促成无现金社会的到来,而且将从各个方面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有专家预测,未来10年,约50%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代替,其中金融行业就首当其冲,因为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简捷,能节省大量人力。仅仅是在节省劳动力上,实现无现金社会就有最大的理由。

电子支付其实是弱人工智能的体现,在互联网的支撑下,手机银行正大行其道,每个银行只要有一款通用软件,就可以让手机使用者无需现金完成日常的所有消费和交易。手机银行软件的功能就是一个个人电子银行,包括个人开户、个人贷款、转账汇款、个人外汇、信用卡、投资理财、产品签约、综合查询与打印、生活服务、公司业务、挂失、换卡、激活新卡、个人信息修改、申请优惠、睡眠户激活、修改密码、手机号码维护等19大类100余项个人非现金业务,用户可根据需求,按照提示操作。

这些不用现金的金融业务,在方便公众的同时自然而然节省了金融业的劳动力。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数据,2016年工行、农行、建行减少柜员近6万人,而且在过去4年,33家大中型银行减员超出32万人,占全国银行业全体从业者的近1/10。在这些减掉的人员中,大部分是过去银行中传统的柜台操作员。

金融业另一个需要较强的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的领域是股票证券交易。美国《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提供的信息是,在2000年顶峰时期,高盛在总部的现金股票交易柜台雇用了600名交易员,但今天只需两名交易员就可以照管所有柜台。其实,股票交易最能体现从有纸化到无纸化,从过去的交易市场万头攒动、人声鼎沸,到今天交易市场缩小,电子交易快捷安静运行,都依赖的是互联网和人工智能。

并非对所有人都便捷,也存在很多问题

当然,无现金的电子支付也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必须承认,电子支付并非对所有人都是便捷的,例如,没有联网的地区、不会使用的老人等。即便是基本可以实现无现金的丹麦,也存在很大问题。丹麦很多乡村地区的退休老人不使用银行卡,更无法使用电子支付,他们希望政府放慢建设无现金社会的步伐。无现金社会可能让老年人感觉被排斥在社会体系之外。

此外,电子支付在解决现金遗失、被抢盗等安全问题之外,又产生了另一方面的安全问题。电子支付和流通的安全常常遭遇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是人为的漏洞和恶意诈骗,黑客攻击和技术诈骗已经让电子金融的流通和支付遭受很多损失,并且催生了无数电子诈骗案。不容忽视的是,丹麦的现金抢劫案的确减少了,但同时,信用卡盗刷、欺诈等犯罪行为却在增多。

《金融时报》分析说,现金交易通常只涉及交易双方,而在进行移动支付时,哪怕你只是发个红包,也涉及无数个公司间的协同合作。移动支付意味着人们的每一次交易活动都被清晰地记录下来,因此存在隐私被暴露的风险。

据美国彭博社报道,“2016年,中国警方侦办各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188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261名。2010—2014年,中国各级法院根据禁止出售个人信息的法律立案约260起。有人预测这些案件约造成132亿美元损失,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全部问题远比这更严重。”

电子金融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可能遭遇系统崩盘而无法进行金融流通和支付。例如,在灾害发生时(包括自然灾害如地震,人为灾害如战争),光纤和终端设施遭到破坏,电子支付就会陷于瘫痪,一个社会的正常生活也随之瘫痪。同样,黑客攻击也会让网络瘫痪,从而让消费和支付无法进行。

即便这样的事件很极端,也可能多年不遇,但是从安全的角度,即从信息技术确保安全和灾难控制与救援的思维来看,人类也很难只实行一种没有备份的系统,在生活和金融领域全部取消钞票。

彭博社称,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指出了非银行支付存在的诸多问题,他认为,把非银行支付的基本规矩建立起来,符合其发展的规律;对新生事物,前期应包容其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后,如果出现问题就要出手规范。

清华大学分析中心主任李景虹委员也指出,移动支付时的隐私与便捷同等重要。他承认移动支付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但也直言不同意“可管控的隐私风险是可以承受的”这种观念。

“再好的技术都需要强有力的监管作为支撑。目前,移动支付的安全技术、法律及监管仍然需要加强。”李景虹说,自己对信息安全技术有信心,但近年来个人信息泄露导致财产被骗的悲剧一再发生,因此,如手机实名制、火车票实名制,以及公共场所普遍实现摄像头监控等基于安全性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商店里,消费者在使用支付宝扫码进行付款消费。

来自澳大利亚悉尼的杭州“洋女婿”蒂姆,近日领着美国刚来的朋友体验了一回不带现金出行,从买菜、点餐、坐公交、租用共享单车,到医院缴费及交水电费等,都能顺利地使用手机支付。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